下周期末考試了!「查漏補缺」的父母們切記:忍一時,風平浪靜

2020-01-03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重磅來襲:娃們下周要期末考試了!

有些媽媽比較淡定,但有些媽媽已經亂了陣腳。

我身邊有個媽媽連工作都辭了,專心在家陪孩子「查漏補缺」。


在上一年的期末考試前,朋友圈就開始流傳這樣的段子,今年也不例外:

  • 期末輔導,本以為是查漏補缺,
  • 複習了才知道是女媧補天
  • 補著補著才發現是精衛填海
  • 補到最後才發覺是盤古開天闢地

很多家長畢業以後,就將這些典故還給老師了吧?

是不是一直等到輔導孩子準備期末考試,才第一次重溫這幾個古代神話?

怎麼樣,有沒有勾起一些你兒時記憶?

(一)為人父母,身兼數職!

而且,不但我們重溫了這些神話故事,我們居然還能多角色扮演,連自己都佩服自己的神通廣大。

我們不但要當媽媽,還要兼任語文老師

然後,還得當數學老師

雖然不情願,也得撿起英語,吃力地當一會兒英語老師

沒準,根據娃不同的表現,我們還要客串一下體育老師

那一刻,真是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啊!

然後,第二天,照舊輪迴……

(二)急性子父母VS慢性子孩子

如果一個急性子媽媽,遇到一個慢性子孩子,那就有趣了!

比如我家。

當我看到二年級的女兒玥玥,在晚上九點,以「蝸牛的速度」超級慢超級認真地寫26個英文字母時,我真是百爪撓心!

好不容易,她終於寫完了兩個字母,遲疑了兩秒鐘,我還納悶,還沒來得及說「別愣了,繼續往下寫吧」,人家居然拿起了橡皮,把剛剛好不容易寫完的字母擦了一個!

what?

好幾分鐘寫完的,居然擦了一個?!

我一扭頭,時間指到了九點十分。


忍到最後,無法再忍,沒收了玥玥的橡皮(那一刻小暴力了,莫學),讓她快點寫,寫完睡覺。

可是,我在一扭頭,小妞確實寫了好幾個字母,但是將近一半的字母下面畫了三角號。

為什麼?

她說:「這些字母看著不好看,媽媽,你給我橡皮讓我重新寫吧!」

我心中萬馬奔騰啊!

收走橡皮,是為了讓你快點寫,別反覆擦。

結果,你卻畫上了三角號!

  • 畫三角號不用時間嗎?
  • 擦了重寫的時間,不是和之前一樣嗎?
  • 這樣一來,豈不更耽誤時間了?

玥玥眼淚汪汪地看著我:「媽媽,我真的很想寫得好看一些。」

我只好把橡皮給她,讓她按照自己的節奏寫作業。

至於:

  • 孩子晚睡的焦慮
  • 孩子明天是否能按時起床的擔憂
  • 孩子睡眠不足的心疼……

這所有的情緒,由我一個人獨自化解吧!

孩子已經不容易了,我又何苦給她再添堵?!


(三)焦慮父母VS佛性孩子

一個對考試沒有任何感覺的孩子,遇上一個把考試當作恐怖片的媽媽,那也很有趣。

(1)

媽媽:這道題怎麼又做錯了?再重新做一遍!然後罰做同類型的題,10道!

孩子:我不想寫!老師沒留,考試也不一定考,我還沒看動畫片呢!

媽媽:從現在開始,不能看動畫片!好好複習,考完試再看!

孩子:為什麼?我討厭期末考試!

(2)

媽媽:課文都會背了嗎?來,我檢查一遍。

孩子:都會了,不用檢查了。別擔心,不就是一個期末考試嘛?!

(3)

媽媽:怎麼測驗才90分?最後一道題居然沒答完?趕緊再練習練習,提高速度,不然期末考試的時候怎麼辦?

孩子:沒事的,沒準期末考試題簡單呢,我就能做完了。

媽媽:不行!不能存在僥倖心理!再做一套卷子,計時做!


(四)成績,決定了年味兒

還有對分數非常在意的家長。

  • 考滿分,獎勵國際游;
  • 考90分以上,獎勵國內游;
  • 考80分,小區周邊游;
  • 考80分以下,不許出去游,在家複習。


孩子萬一沒有考高分,除了考分低的打擊之外,還有不能旅遊的沮喪和失落。

  • 考好了,大家皆大歡喜,尤其父母,碰見誰都喜笑顏開,貌似都長高了一大截;
  • 考不好,家長無顏串親戚,孩子被雷得外焦里嫩,這年,誰都過不好。

期末考試,是恐怖片!對於一些家庭來講,這說話一點兒也不過分。


(五)漫漫考試路,若我們持續焦慮,怕要倒在半路上!

孩子才上小學,我們就如此焦慮,親子關係如此糟糕,遇到期末考試就如同面臨大敵!

那你有沒有想過,以後的十幾年,我們該如何度過?

持續如此的話,孩子還沒崩潰,我們估計就得神經了!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一共十二年的學業,我們如果一直保持如此的焦慮感,我們是否還能健康地挺到孩子高考?

所以,放輕鬆一些吧,家長們!

這一篇文章既是獻給你們的,也是寫給我自己的。


昨晚,我調整心情,嘗試從擔心孩子晚睡的焦慮中抽離出來。

最近一周,每一天老師都布置寫英文字母這項作業,批改非常嚴格。

昨晚,依然有這項作業。

玥玥總是把英語放在最後做,當她寫這項作業的時候,九點半了。

當她拿起橡皮想擦掉她認為不好的字母時,回頭看了我一眼。我知道她擔心我會像前天晚上那樣批評她。

我沒有。

我笑著說:「玥玥,你按照你的想法寫吧,媽媽尊重你。你對自己要求高,媽媽沒理由給你拖後腿。媽媽就安靜地陪著你,在你身邊看書。」

然後,玥玥心情很愉快,昨晚竟然只用了10分鐘就寫完了。

孩子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正面管教中的這句話,再一次被驗證了。


當我們對孩子大吼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是一片空白的。

我偶爾也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事情過去以後,我會耐心地問孩子,那個當下,你在想什麼?

孩子果然回答:什麼都沒想,就是知道媽媽生氣了。

我們吼的每一句話,孩子都沒聽進去,孩子只知道:媽媽很生氣。然後大腦一片空白,愣愣地不知所措。


(六)父母先要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孩子!

當我們焦慮的時候,這種感受會在無形中傳遞給孩子;

當我們緊張的時候,我們也會將這種感受通過各種微表情傳遞給孩子。

如果父母的情緒很糟糕,自己都是空杯狀態的時候,不要與孩子共處,更不要給孩子指點江山。

因為我們那些帶有情緒的話,最好的結果是「孩子聽不進去」,最糟糕的就是「把孩子罵傻了」,或者造成孩子叛逆「反抗你」。

父母要有界限感,要學會做課題分離。

知道哪些事是我要做的,哪些事是孩子需要負責的。

不過分焦慮,不過分包辦,更不過分控制。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的大腦正常運轉,想讓孩子複習的效率更高,那麼,我們要做到的最基本一點就是:儘量調整我們的情緒,放輕鬆,保持平和。

父母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照顧好孩子的情緒。

孩子有了好情緒,才會有高效率,才能學得更好。

這一點,父母切勿本末倒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FBXbm8BMH2_cNUggD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