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的這首詞很哀傷,卻藏著美麗的江南風光,美到讓人心醉

2020-02-13     慶余

風光秀麗,生活富庶的江南,歷來是許多文人對美和詩意的追求與依戀。因此在我國古典詩詞作品中,江南得以被不斷地呈現與讚美。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柳永的「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諸如此類詩詞作品,數不勝數。但無論是哪種江南,它都美到讓人心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便是一首關乎江南的經典詞作。它出自於唐末五代詞人韋莊之手,是韋莊組詞作品《菩薩蠻五首》中的第二首。與純粹讚美江南風光的詩歌作品,所不同的是它還包含了詞人的漂泊之苦、思鄉之痛。總之,韋莊這首詞的情感基調是很哀傷的。而要理解這首詞為何會有這種情調,就要先來看看它的創作背景。

韋莊所生活的時代,正好處於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五代十國分裂混亂的局勢中,因此韋莊飽經亂離漂泊之苦。尤其是黃巢攻破長安後,韋莊逃往江南,到處漂泊流離,直到59歲才得以結束這種狀態。而這首詞雖然寫於韋莊晚年寓居蜀地時,但是所回憶的正是他漂泊江南時的經歷。所以韋莊的這首詞,是在哀傷中藏著美麗的江南風光。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首先,詞的開篇兩句「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即人人都在說江南好,遊人只應在江南待到老去。乍一看,韋莊這兩句是在肯定江南是個適合定居養老之地。但詞境中的「遊人」,指的卻是漂泊江南的人,也就是詞人自謂。因此這兩句背後的含義便是,縱然江南很美、很好,但對於寓居在此,逃避戰亂的詞人來說,是沒有歸屬感的。

然後,我們看接下來的四句「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韋莊分別就江南景色之麗和江南人物之美展開了描寫。它的意思是說,江南春天的水清澈碧綠比天空還要明凈,遊人可以在有彩繪的船上聽著雨聲安然入眠。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長得很美,她們賣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像霜雪凝聚那樣潔白。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暗用了卓文君之典。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司馬相如妻卓文君長得很美,曾當壚賣酒:「買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當壚」。由此可見,韋莊在這兩句中極寫了江南人物之美。除此之外,這裡還包含了詞人對遠在千里之外,那位面如皎月、膚色凝霜雪的妻子的思念之情。所以在這首詞的最後,詞人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在年華未衰的時候就不要回鄉了,回到家鄉後必定會悲痛到極點。結合前面對江南人物的描寫,這裡顯然有了思歸之意。但在古代有「富貴而不還鄉,如衣錦夜行」之說。所以像詞人這種為避戰亂而流離江南,一事無成的人來說,回到家鄉是會讓人斷腸的。雖然這兩句沒有任何藝術技巧可言,但是它卻以情意婉轉,哀傷之至,而感人肺腑。

綜觀韋莊的這首詞,有飽經亂離漂泊之苦,也有一事無成思鄉之痛,更有美麗的江南風光。「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這樣的江南,怎能不叫人心醉和神往。當然,古詩詞中關於江南的作品有很多,你最喜歡哪一首呢?歡迎各位補充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8GkQXAB3uTiws8K0_i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