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些細節疏忽,會讓孩子遇險?

2019-10-10     株洲晚報融媒體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在哪些方面容易疏忽?來看看讀者、醫院和警方的案例與數據。

大部分孩子都因貪玩走失

蘆淞警方介紹,8月至今,他們接到小孩走失的報警共計52起,最終都有驚無險,孩子被順利找回。

圖片來源網絡

「大部分孩子都是因為貪玩走失。」民警介紹,8月底,一名家長帶著孩子在神農公園遊玩時發現孩子不見了。家長堅稱孩子肯定是遇到了壞人,因為孩子平時很聽話,不會貪玩亂跑。事實證明,孩子是被另外一個正在玩手機的孩子吸引,跟著對方到一邊玩去了。

「從這些案情來看,兩三歲的孩子比較容易走失,家長忙著做自己的事,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開溜了。」民警說。

孩子獨自乘電梯釀悲劇

說起帶孩子的意外事件,家住天元區的馬先生也受過驚嚇。他介紹,2016年的夏天,他帶著女兒在樓棟門口遇到了熟人,聊了幾句後發現2歲的女兒不見了。「我一下就懵了,後來有人告訴我,孩子跟著人群進了電梯,但不知道去了幾樓。我急壞了,孩子如果出了電梯,去爬樓梯間的窗戶該怎麼辦?新聞里那些悲劇事件在我腦子裡不停出現。」馬先生說,他趕緊要鄰居幫忙在1樓守著電梯口和樓梯口,然後自己爬樓梯逐層尋找,最終在17樓找到了已經隨著人群出電梯的女兒。當時小傢伙發現家人不在邊上,急得哭了起來。

圖片來源網絡

「讓孩子獨自乘坐電梯確實是非常危險的行為。」警方介紹,無論是株洲本地還是外地,都發生過不少悲劇。

2017年12月,荷塘區愛丁堡小區,一名3歲男孩不幸墜亡。監控顯示,孩子事發前曾獨自乘坐電梯。家屬懷疑,孩子出了電梯後,踩在放在樓梯間窗台邊的沙袋上,不慎墜樓。

2018年6月,天元區某酒店內,一孩子與父母一起乘坐電梯下樓,卻沒有與父母一起出電梯。5分鐘後,噩耗傳來,孩子已經身亡。事後查明,孩子又獨自乘電梯抵達22樓,而22樓樓梯間的窗戶是打開的。

家中這些物件都可能「肇事」

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醫生介紹,他們接診的孩子中,不少都是因為家長疏於看管而發生意外。其中,摔傷、燙傷、溺水、吞咽異物等最為常見。

圖片來源網絡

2016年3月,蘆淞區碧野華庭小區,一名1歲的男孩不慎栽進家中的水桶,搶救無效身亡。2017年5月,荷塘區文化路一作坊內,一名1歲半的男童栽倒在一個高約38厘米、桶口直徑為30厘米的水桶內,導致溺亡。

市民邱先生則介紹,有一次,家中的消毒櫃正在高溫運轉,2歲的兒子覺得好奇,打開櫃門準備摸裡面的碗,幸虧家人及時制止,才避免了燙傷。而2歲的樂樂(化名)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今年7月,樂樂發現餐桌上有一袋零食,抬手打算扯下袋子,誰知一杯開水正好壓在了塑料袋的邊緣,這一扯,導致開水當頭而下,樂樂被嚴重燙傷,目前還在治療之中。

「有的孩子扯斷了媽媽的珍珠項鍊,把珍珠塞進了鼻孔;有的孩子把硬幣吞進了喉嚨。」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醫生介紹,有些孩子發生意外後,家長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問題,此時異物已經非常深入了,處理起來就比較棘手,孩子也會更加受罪。


來源 | 株洲晚報

記者 | 李卉

編輯 | 譚俊傑(見習)

審核 | 匡志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2AbtG0BMH2_cNUgqV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