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區中梁鎮:90後外來媳婦談鄉村之變

2020-04-22   視界網

「這個院壩被你打造得像模像樣的。」

「人家是最美庭院,肯定有它獲選的道理。」

在沙坪壩區中梁鎮茅山峽村楊玲的家中,幾個年齡相仿的好姐妹正在幫她分栽新買的多肉植物。

自從村裡環境越來越好後,楊玲也就常常在這上面花心思,成為姐妹口中最有生活情趣的人。而她的這幾個90後姐妹,都是從外地嫁到中梁鎮里的「外來媳婦」。聽說記者來採訪中梁鎮鄉村環境治理工作,這群「外來媳婦」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媳婦眼裡的環境「病根」

「嫁到村裡這些年,可以說環境變化很大。」張露是四年前嫁到茅山峽村的外來媳婦,她向記者聊起第一次與丈夫回村見公婆的場景,用手指細數著那些讓自己印象深刻的糟糕環境。她用「污水橫流」、「雜草叢生」、「走路帶泥」這幾個關鍵詞對第一次入村進行了概括。嫁過來沒多久,張露就和丈夫搬到鎮上,除了逢年過節,幾乎很少回村,即使是回去也待不了幾天,原因就是覺得環境太差。

「我剛來的時候,門前那條路一下雨根本就不敢走。」羅華丹接過張露的話,也說起了剛嫁過來時對村裡的印象,她還開玩笑說:「下雨出門,真的是走『水泥路』,很需要勇氣。」尤其是村裡那些垃圾箱、垃圾房,在她眼中,整天都是垃圾外露、臭氣熏天。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公公婆婆的思想觀念,怎麼說都聽不進去。」王靜對自家公公婆婆的思想觀念有自己的看法,她說:「他們對環保沒有什麼概念,有時候自家落葉、垃圾都往水溝裡面掃,提醒過很多次,但是也沒有什麼效果。」

「你們是沒見過更爛、更窮的茅山峽村。」看到大家聊得火熱,楊玲的母親沈邦容按捺不住了。能用「更」字來形容,沈邦容在這群外來媳婦中是有足夠底氣的,37年前從九龍坡嫁到茅山峽村的她,見證了村裡的過去和現在,是「資深」的外來媳婦。對於那時候的茅山峽村,沈邦容用方言形容就是「深山溝、荒坡坡、爛房子」。更讓她難以忘懷的還有那些年徒步上山拾柴火的日子,她指著屋後的山說:「就是在這片山上找柴燒,我都找了至少有10年。」

媳婦口中的鄉村「新貌」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要讓農村的環境好起來。近年來,中梁鎮一直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頭號重點工程來抓,不斷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拓寬改造農村公路25公里,建成森林防火通道3條,提升便道19.2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3000餘盞;「一戶一表」改造工程實現全域直供,人飲安全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注重多種項目(資金)的統籌統攬、重點區域的集中打造,建成投用公廁5座、改廚改廁2050戶、綠化美化庭院350餘戶、整治農村舊房400戶。積極提升群眾思想認識,組織文明勸導、愛心幫困、環保知識、垃圾分類、移風易俗講座等志願服務活動84餘次,不定期舉行院壩會,聽取村民在鄉村治理工作中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村民的民主參與積極性;評選美麗庭院100餘戶,發揮榜樣力量,以身邊人帶動更多人,樹立文明鄉風。

僅2019年,中梁鎮就爭取資金1016.5萬元,對轄區十餘個人居環境項目進行整治。如今,走進中梁鎮,村民的住房煥然一新、道路整潔美觀、垃圾定點規範投放、農網改造如火如荼,現代化新農村的樣貌初具規模。農村環境的不斷改善,村民擁有了更強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而談到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外來媳婦張露也不再牴觸回村,而是選擇了離村更近的村便民服務中心工作。羅華丹也不再擔心下雨出門,甚至穿著自己的小白鞋也能安心地走在路上。王靜的公公婆婆也開始轉變思想觀念,為構建美麗鄉村貢獻一份力,還總在家念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同時,這些90後媳婦們還加入了中梁鎮鄉村治理工作志願者隊伍。每周,拿一天時間到村裡幫助村民清掃衛生、改造庭院、宣傳衛生知識。10餘人的志願團隊就這樣為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她們都說:「現在的茅山峽村是舊貌換新顏,看著悅目,住著舒服。」

而外來媳婦中像沈邦容這樣的「老資格」因此也不用上山拾柴,天然氣、自來水入戶就能彰顯農村婦女的淳樸廚藝。同時也有了更多時間和家人一起打造「最美庭院」,享受著鄉村巨變帶來的舒適。

環境好了,農民的積極性也更高了。解決了環境問題,其次就是產業的發展。農文旅項目的建設再次給農村發展注入動力。這一過程中,農民把手中的土地流轉出去,不斷拓寬收入渠道,農民從傳統的種養型開始向現代職業型農民轉變。「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又有農文旅項目引進,城郊農家樂、景區農家樂、特色民宿等,都能給當地農民增加收入。」楊玲看著自家屋前就要竣工的農文旅項目,心裡似乎已經為家裡盤算著新的增收路。

外來媳婦這些年看到的鄉村變化,只是沙坪壩在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革中的一個縮影。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衝刺年」,鄉村振興的質量就是要靠美麗鄉村來鋪就底色。中梁鎮副鎮長羅劍告訴記者,接下來全鎮將在全區統一部署下,繼續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繼續堅持「一周一村一社」的村莊整治行動,結合農文旅項目推進,提升村容村貌。努力實現村莊建設規範化、村容村貌特色化、村莊綠化景觀化、廁所改造無害化、污水治理徹底化、垃圾分類普及化、農家庭院美麗化。

(作者: 張浩 傅星辰)

(作者單位: 沙坪壩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