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孿生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上映之後,大獲全勝,拿到了很多獎項。講述的是三胞胎分別被養大的故事:老大被精英家庭領養,長大之後非常自信;老三天性樂呵呵,特別樂觀;老二家教嚴格,最後患上了躁鬱症,開槍自殺。
無獨有偶,一家孤兒院裡也上映著三胞胎被三個家庭分別收養的故事。然而,故事的走向卻和《孿生陌生人》截然相反。
三胞胎分別被有錢人、窮人、中產階層收養,長大後的差距相當明顯
孤兒院李院長最近舉辦了募捐活動,希望領養過孩子的家長能帶著孩子重回孤兒院看看,其中,他最想看到的是當年可愛的三胞胎。那天,孤兒院裡很熱鬧,院長盼望的三胞胎來了。
大哥衣著光鮮,從頭到尾都是名牌,父母讓他跟其他兄弟打聲招呼,哪知,大哥用不屑的眼神打量著兩個「寒酸」的弟弟,說:「我不認識他們,他們幹嘛不跟我打招呼?」媽媽用手輕撫著他,但卻讓他更不耐煩,直接打掉媽媽的手。
最小的弟弟看起來很膽怯,面對大家好奇的眼光,他嘗試躲在媽媽的身後,卻被爸爸推了出來,接著媽媽沒好氣地說:「不爭氣的東西,這種場合還用躲,」爸爸在一旁附和:「可不是,真沒出息。」弟弟羞得滿臉通紅,不敢直視大家的眼光。
被中產家庭收養的二哥從頭到尾表現得不卑不亢,看到院長會主動問聲好,碰到什麼開心事,都會主動和父母分享。一家人有說有笑,這讓大家非常羨慕,院長直夸二哥的父母是有心的好人。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大哥被父母溺愛,性格有些暴躁和彆扭;小弟被父母奚落、打壓,整個人不太自信;二哥在中產家庭里得到了理智的愛和尊重。
有些人表示就算父母教養下的孩子長大之後性格也會有所差異,何況是分居多年的三兄弟。事實上,孩子的愛好可能與基因有關,但孩子未來的路,卻與父母的教育以及為其創造的環境脫不開干係。
父母要明白的是:命運就是如此弔詭,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可能是一輩子。當父母的為人處世、言行、思維方式潤物細無聲地滲透進孩子的生命是,孩子生活的軌跡與父母會很相似,即使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不好。
所以,想要讓孩子優秀,父母一定先做好自己,更要謹遵這幾個育兒原則。
1、不要溺愛孩子
悠悠到鄉下奶奶小住了一段時間後,變得非常懶惰。悠悠媽讓她洗個碗,孩子時不時飆出一句:「我是小孩,不需要幹活,長大後自然有人會幫我干!」媽媽一聽非常生氣,一時間就斷了悠悠的「經濟」,還說了一句:「我是大人,只需要掙錢,不需要給小孩子錢!」
面對媽媽的強硬態度,悠悠改掉了自己懶惰的小毛病。如今生活好了,知道孩子是用來寶貝,不是用來幹活的,老一輩的人疼愛孫子,不經意間就會溺愛孩子,這是不對的。溺愛會讓孩子嬌氣,會喪失了親情之間的理智以及分寸,一定不要溺愛孩子。
2、尊重孩子
小強要做什麼事都會事先跟媽媽說一聲,在考慮一番之後,父母就會給出自己的意見。他們從沒有干涉過小強的學習以及生活,其他家長見小強媽這麼淡定,都覺得她特別不靠譜。其實不然,因為小強對他們十分的信任,也變得很獨立。
退一萬步說,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父母要給予一定的尊重,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相貌以及性格上的孤僻,家長就打壓他們。這麼做只是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從來不站在自己的身邊,什麼事都得靠自己。這類孩子容易自卑,而且還沒有安全感。
3、教會孩子學會分享
分享有利於溝通,把心事說出來之後,這對親子之間是有好處的。說出來,大家可以一起解決問題;但不說出來,久而久之一定有隔閡。分享也是讓父母亦或是孩子,在各自的人生中有一定的參與感。
4、不要向孩子傳播任何負能量
麗姐平時喜歡抱怨,一出了問題就是指桑罵槐,一頓抱怨,她的孩子長大之後變成「麗姐複製版」。出了什麼事,都只會說:「我早說了,行不通,你真的是!」因為這個小毛病,兩個孩子在職場上處處碰壁,經常換崗位。
常抱怨的人,會把自己的負能量傳播給周圍的人,讓其他人都生活在一片負能量的氣壓下。正常思維下出了問題,應該是解決問題之後再秋後算帳,一出問題就抱怨,肯定不能給人家留下好印象。再者,喜歡抱怨的父母,孩子的身上也會有怨氣。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連父母都做錯了,孩子又能夠好到哪裡去呢?這時已經不是孩子的問題了,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有一對不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