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5G已然是當前炙手可熱的話題。
8月24日,國內手機大廠vivo發布了其首款商用5G手機iQOO Pro,最低售價3798元的價格引起了全民關注。作為國內首批上市的5G手機,iQOO Pro不僅讓消費者體驗到了5G手機帶來的便利,更為重要的是推動了5G手機商用化進程。
目前,人民網、央視、中國新聞周刊、北京青年周刊、新快報等權威媒體均已為iQOO Pro 發聲,肯定了vivo為我國5G手機普及作出的貢獻。
其中,人民網更是不惜筆墨以一篇《5G手機有多貴?結果出乎意料…》對iQOO Pro 手機進行了報道。從報道中可知,vivo之所以能把iQOO Pro 5G手機價格控制在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區間內,主要得益於vivo在5G領域進入早、投入大、經過多年技術積累,vivo掌握了成熟的5G手機技術。
眾所周知,5G的到來,手機行業將會是最先獲益的行業之一,5G不僅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回暖的催化劑,更是各大手機品牌實現彎道超車的契機。
作為一條全新賽道,5G帶來增長的同時意味著新的競爭,企業只有緊跟通信技術的轉變,提前布局並藉助技術手段率先卡位,實現戰略的推進,才能在這片藍海中快速「攻城略地」。
在探索前沿技術方面,vivo是箇中高手。
在4G商用之前的2013年底,vivo率先轉向市場更大的4G領域。2014年vivo積極支持中國移動商用4G標準TD-LTE,並領先其他廠商推出了大量4G手機。抓住4G風口的vivo,2016年以出貨量同比翻番的成績順利躋身全球前五。
4G市場的獲益讓vivo更加明白需要緊跟全球移動通信技術的轉變,2016年,vivo再次憑藉前瞻性的眼光,發現了5G技術在未來大有可為,於是對5G技術展開了全方位布局。
以時間為軸,可以看到不同時間節點,vivo在5G領域的發展進程:
2016年,3GPP正式啟動5G國際標準制定進程,vivo便以北京為大本營,成立5G研發中心,全面參與到5G核心技術和標準化研究中來。
2017年,vivo啟動了5G天線與射頻關鍵技術的預研工作。此外,vivo成為了3GPP 5G標準制定進程中技術貢獻最大的終端公司之一。
2018年,vivo啟動了5G終端試驗樣機的研發, 成功在實驗室實現sub—6GHz和毫米波頻段的5G連接,並對外展示5G手機視頻直播場景。
2019年,vivo已經向3GPP提交5G提案2500多篇,成為3GPP影響力位列前十的企業。此外vivo全力投入參與5G規模試驗和終端測試,其首款商用5G手機iQOO Pro也於8月22日正式發布。
此後,vivo還有多款 5G手機將陸續上市。
5G研發是vivo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奠定5G技術,構建能力的基礎。因此,從2016年開始,vivo就對5G眾多技術難點進行了深度研究。
眾所周知,對於一部手機而言,5G技術帶來的改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5G不僅僅是基站和基帶,機身堆疊、天線設計甚至是散熱都能影響5G表現。
手機終端在5G時代,需要廠商更多獨創的摸索而不是簡單的使用基帶晶片。從iQOO Pro 5G上我們能看到vivo的創新研發實力,比如:
1、天線技術
手機作為現在年輕人社交、娛樂的工具,如果失去了通信能力,那就是一塊「板磚」,而手機能夠正常通信,離不開信號接收/發射組件——天線。
3G向4G,和4G向5G的升級,都有一個相同的規律:通信速率的提升,靠的是對信號穿透能力的犧牲。要解決這個辦法,那就需要安裝更多的天線,並且升級天線技術!
具體來看,由於高速傳輸需要,5G高頻頻段的通信波長只有10mm左右(毫米波),波長越短,傳輸衰減就越大。因此,要滿足5G的傳輸速率和信號要求,就必須提高天線的數量。
一般而言,5G產品需要增加4條天線以支持更多的網絡頻段。但為了進一步提升網絡質量,vivo技術團隊對原本的4條5G天線進行了拆分,帶來了5G 6天線技術。
6條天線的設計,使得vivo團隊能夠對不同頻段做深度特定優化,直接讓iQOO Pro的5G天線性能提升了10%-20%。在天線上做出的優化,給用戶提供更為優秀的5G網絡使用體驗。
此外,對於智慧型手機而言,天線要求的是小型化、多頻段、寬頻段、可調諧,特別是對5G手機的要求更苛刻,因此5G手機也面臨一個全新的問題——共存。
怎樣降低相互之間的影響以耦合,如何增加信道的隔離度,這對5G手機天線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vivo研發出了天線解耦合技術,其首款商用5G手機iQOO Pro採用的就是這項技術。
天線解耦合技術,可以全面解決和優化5G手機因天線增多所帶來的互相干擾問題,相對傳統的寬頻天線,可提升天線性能20%。
除此之外,不同場景天線兼容性問題也值得關注。被稱為「死亡之握」的iPhone 4,當年因在金屬邊框上開兩道縫隙用於信號溢出,導致用戶手握手機下部時,引起兩段式天線的連接處發生短路,從而導致信號質量嚴重縮水。
對於天線更多的5G手機,解決用戶不同場景天線兼容性問題尤為重要。鑒於此,vivo帶來了雙側邊分布式天線技術。
同樣,這項技術引用在iQOO Pro 5G手機上,其技術原理是可以將大部分的5G天線分布於手機的側邊上端,從空間上避讓了人手的影響,有效降低握持姿勢對信號的衰減影響。
2、散熱技術
隨著通信網絡的發展,智慧型手機朝著輕薄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等方向發展,設備的高集成度對手機材料的散熱處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挑戰。
因此,近幾年手機的散熱技術也在不斷更新與疊代,從石墨散熱、金屬背板、邊框散熱、導熱凝膠散熱到熱管散熱,再到均溫板散熱等,手機廠商們研發出了各種散熱方案。
到了5G時代,由於5G手機的數據吞吐量要比4G大許多,5G手機功耗較4G手機增加2倍以上,因此手機的發熱量將會大增,更好的散熱方案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為解決5G功耗提升帶來的散熱問題,vivo在iQOO Pro上創新性採用了全新的「超導碳纖維液冷散熱」系統,利用液冷均熱板和超導碳纖維介面材料,使得散熱效率呈倍數提升。
據悉,vivo在液冷均熱板增加了碳纖維導熱片,將熱量倒入液冷均熱板上幫助散熱。此外,全新搭載的超導碳纖維介面材料也具備行業領先的導熱能力,兩者組合可以高效散熱,讓用戶擁有暢爽遊戲體驗。
3、空間利用
此外,由於智慧型手機正朝著輕薄化和全面屏趨勢發展,手機內部空間也變得愈發緊張。另一方面,由於5G天線需要凈空來保證信號穩定性,以及5G手機頻段增加需要更多的射頻元件,射頻前端器件數量的增加也進一步擠壓了PCB空間。
以濾波器為例,一個頻段需要兩個濾波器、每增加一個頻段就需要增加兩個濾波器來計算,由於4G手機需要50個左右,未來全球通的5G手機濾波器需求在100個左右。
因此,5G的到來也對手機內部空間提出了巨大挑戰。為了解決5G手機內部空間擠壓問題,vivo研發人員在實驗室里經過大量的測試和設計,提出了3D複式堆疊方案。
3D複式堆疊方案打破了傳統橫向平面的堆疊技術,通過金屬架空和封裝IC等方式,利用手機內部的縱向空間,增加了20%的PCBA可用面積。
與此同時,vivo引入MoB技術對複式堆疊進行封裝,有效降低了30%的模塊厚度,做到了更薄的機身,滿足了用戶對智慧型手機輕薄、便攜性的要求。
4、玻璃後蓋
5G天線設計的複雜性對於現今強調輕薄的智能型手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事實上不只體積,就連機身材質的選用也要規避或改善干擾問題。
眾所周知,5G的一大特徵是信號傳輸速度更快,是4G的1-100倍。5G通信將採用3GHz以上的頻譜,其毫米波的波長更短,金屬材料將對其產生嚴重干擾。
在這個大環境下,傳統的全金屬一體化機身設計自然就得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了,為確保5G信號的接收強度,以玻璃和陶瓷、復合板材為主的材料成為新款手機眼中的香餑餑。
目前來看,非金屬材料中又以玻璃後蓋成為行業大趨勢,相比昂貴的陶瓷後蓋,「玻璃面板+玻璃後蓋」的外觀設計已經成為4G手機主流方案,未來也將成為5G智慧型手機的外觀潮流。
2018年以前,vivo手機主要採用金屬後蓋,到了2018年3月,vivo發布的 X21首次採用了四曲面的3D玻璃後蓋,至此呼籲已久的玻璃後蓋,終於在市場得以快速應用。
作為vivo首款商用5G手機,iQOO Pro正面配備了6.41英寸FHD+的AMOLED顯示屏,背面採用4D曲面玻璃後蓋,不僅讓手機外觀更加炫酷,也滿足了5G時代對機身材質的要求。
結語:
正是由於vivo扎入5G賽道較早,且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和技術積累,才能在堆疊技術、射頻技術、天線技術以及散熱技術維度上獲得突破,加速5G手機商用進程。
與此同時,也是由於vivo在5G手機上具備領先的技術儲備,才能把首款iQOO Pro 5G手機的售價控制在4G旗艦產品的水平,讓消費者僅需3798元起就能體驗到5G手機帶來的便捷。
四年磨一劍,憑藉提前布局、加大投入和雄厚的技術積累,vivo在5G時代率先破局而出,再次引領了國內智慧型手機行業發展方向。
未來,vivo還將持續投入5G的研發與創新,並打造更具差異化競爭力的5G產品和與服務,為消費者帶來真正萬物互聯的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