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1370億美元現金,巴菲特何時出手抄底?
被問及為何伯克希爾哈撒韋沒有像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一樣給企業提供財務支持時,巴菲特表示「我們沒有看到任何有吸引力的東西。」
不過,巴菲特依然表示,現在還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但要做好長期應對疫情的準備,可能買了還會跌。「我們依然願意做一些非常大的事情,比如300億-500億美元的交易。」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原油生產未來幾年會顯著下降,因為需求大幅下降,20美元一桶油價是讓油企沒辦法進行下去的,鑽井活動都會下降。不知道未來油價是不是會顯著增長。產油企業的未來無法預測。
中石化董事長表示,集團已做好打持久戰準備;
中海油董事長表示,要充分做好長期應對低油價的思想準備。
事實上,當下油價大跌的確是一場場持久戰。據高盛報告預計,未來3-4周全球庫容可能會達到極限,原油繼續暴跌可能重現,市場波動的範圍可能更加廣泛。除非頁岩油生產商馬上大幅削減產量,否則負油價難以避免再次出現。
4月26日,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表示,認為低油價將持續1至3年。「低油價將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這不是疫情導致的低油價,而是根本供需關係導致的。」
坐擁地板價,為何還哭慘?
中石油是國內最龐大的石油上游勘探企業,但下游業務相對較少,「頭重腳輕」。在國際超低油價背景下,國內龐大的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就轉變為沉重的成本負擔:油田面臨「采一桶虧一桶」的窘境。而對於國內基礎能源行業而言,不能「說停就停」,在壓縮成本支出的同時,也要堅定不移執行增儲上產任務,保障國計民生。
至於為何40美元/桶的地板價仍無法阻止虧損,成本高企是其根本原因。鑒於我國「多煤少油」、勘探難度大的現實國情,國內大部分油田的盈虧平衡點是50—60美元/桶,遠高於40美元/桶的地板價。
巴菲特眼中的油企——未來無法預測
如果油價一直處於低位,將會有大量不良能源貸款,而且將無法想像股權持有者會遭遇什麼。沒人知道油價會走往何處,17美元,25美元都有可能,沒有人能預測未來的狀況
除了油企,巴菲特還看空報紙業和汽車業。巴菲特表示,疫情導致某些行業進一步衰退,也許這些行業裡面的顧客會有其他的消費習慣,不再使用這些產品了,零售業現在發生了很多變化,這些行業以前就有過問題,現在他們的問題更大。比如說報紙業,我們現在增加了更多報業的投資,而且幫助他們償還債務。但現在報業,在疫情之前,他們的廣告、銷售量、發行量都已下降。在疫情之後,加劇了這個情況,情況更為嚴重。汽車業也是一樣,現在對汽車業的影響,這些賣汽車的汽車商也不會在報紙上做廣告了。所以,以前這種情況就在發生,現在只是這個情況強化了、嚴重了。
了解上市公司財報,重點需要看這三個指標
第一,看營收和凈利潤,凈利潤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業績,有凈利潤才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利潤是支撐上市公司價格的核心,看財報重點看凈利潤的變化,是增長了還是下降了,增長或下降的幅度是多少。買股票其實是買預期,用市值以凈利潤的比值可以得到市盈率估值,然後再根據估值和行業估值均值進行比較,得出高估還是低估的判斷,再結合凈利潤的增長率去判斷未來的估值預期。除了凈利潤,營收也很重要,因為只有營收繼續增長,凈利潤才能繼續增長,如果營收持續增長,凈利潤不佳,可能只是短期業績波動,但如果營收大幅下降,則要非常小心。
第二,看現金流,一家公司經營就會產生現金流入,如果公司營收持續增長,但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收入現金遠遠低於營收,則說明現金流不健康,很可能有財務造假的嫌疑。除了看銷售商品與提供勞務現金流入外,還需要看金流凈額,是否與凈利潤相匹配。如果凈利潤很高,但現金流凈額跟不上,說明公司賺的利潤都只是帳面利潤,沒有真實的資金流入公司帳戶,可能存在財務造假,也可能有大量的應收帳款,這些都是財務安全的隱患,一家優秀的公司需要充裕的現金流支持。
第三,看資產負債率,公司要發展壯大,必然是需要負債的,這是公司上市並藉助資本市場不斷做大的重要因素,但資產負債率如果太高了要小心,公司有很大的償債壓力,一旦經營碰上問題,無法償債會發生違約,甚至可能會因此被發起清算,直接把公司壓垮。不同的公司,資產負債率是不一樣的,一般重資產類公司資產負債率要較高,而高周轉率的公司及輕資產技術公司資產負債率則相對較低,在負債組成中,重點需要關注短期負債,這是最大的償債壓力。
這三個指標,就是最重要的指標,對於很多對帳務知識並不是很了解的股民來說,可以較為直觀的了解一家公司基本面的情況。
目前A股,選股和去留時機怎麼決定?牢記這9張思維導圖,你就超越了95%投資者!
下面為大家分享包括股市導圖總綱、k線、均線基礎、切線、指標分析、選股、板塊輪動以及股市中的各種騙局,希望能給大家來個股票知識大梳理,更多更具體的投資乾貨知識分享,敬請關注越聲情報,後面將會為大家一步步分享!
(注意:以下圖片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溫馨提示:由於版面有限,如果看不清圖片或喜歡小編的文章,可關注公眾號越聲情報(ystz927),更多後市操作及股票技術分析方法等你來學習,乾貨源源不斷!
股市中最不會說謊的指標:成交量
成交量的表現形式
縮量:
市場交投表現為相對比較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認同較高。
而他一般是與前面的成交量相比較而得出的一個增減概念。
放量:
市場交投變現開始活躍,投資人對後市分歧慢慢加大,對後期走勢認同度降低。
天量:
是放量的一種極端表現形態,市場交投活躍,成交量創出較長時間段內的最高水平。
地量:
是縮量的一種極端表現,市場交投清淡,成交量創出較長時間段內的最低水平。
量能動力分析
1、量能大+漲得多=繼續大漲;
2、量能大+漲得少=注意反轉;
3、量能小+漲得多=注意反轉;
4、量能小+漲得少=繼續小漲;
5、量能大+跌得多=繼續大跌;
6、量能大+跌得少=注意反轉;
7、量能小+跌得少=繼續小跌;
8、量能小+跌得多=注意反轉。
抄底——「寧可錯過也不做錯」
這種交易思維的表現有兩種:第一種是不成熟的交易思維,表面上看是過於追求完美交易的表現,實則是失敗者的表現之一,這類交易者認為市場是可以被超越的。
交易者擔心做錯,過度的表現就是畏首畏尾的,一會擔心被市場忽悠而過早入市,一會又擔心接到最後一棒。事實上交易世界沒有永遠的完美。試圖逃避錯誤,也將失去機會。
人性在投資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很多投資者看了幾本投資的書籍,了解了一些金融知識,知道了K線,均線和一些指標就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投資技術,就開始信心十足的準備在投資市場賺錢了。
據我所知目前全球頂尖的投資人士,好像沒有一個單憑技術分析而在投資市場獲得巨大的成功!就連技術分析的鼻祖約翰墨菲恐怕也只是在講授技術而已,他沒有講授人性在投資市場所起到的作用。
給股市新手的5大建議:
1、持有的股票不要多
很多散戶資金不多,但股票卻不少。少則4~5隻,多則7~8隻,說是雞蛋不能放一隻籃子裡,是為了分散風險。其實不然,以少量的資金持有很多種股票,風險是分散了,但是收益也分散了。拿著很多種股票所產生的效應是蹺蹺板現象,會顧此失彼,操作難度加大。
打一個比方,如果像韋小寶那樣娶了八個老婆,能顧的過來嗎?因此建議持有股票不要超過3隻,資金少的精選1~2隻就可以,集中火力,集中精力,勝算的機率較大。
2、買賣股票的訣竅
買股票要忍一忍再買,逢低買,分批介入逐步買入,千萬不要做一錘子買賣,那樣就沒了迴旋餘地了。如果股票漲到了高位,拋出要果斷。適當學習一點技術,但不要過分依賴技術,很多K線都是莊家畫出來的,騙你沒商量。
3、千萬不要滿倉
現金為王永遠不會錯,在前階段衝擊3000點「元宵行情」的期望中,看到很多散戶信誓旦旦都滿倉待漲,現在回過頭來看,的確是非常危險。如果你有100% 的把握,當然可以滿倉。但是在股市裡誰有100%的把握呢?除非你是莊家,那也就不是散戶了。滿倉的好處是賺的多,壞處是如果股價下跌,虧的也多,並且沒有了迴旋餘地,要麼滿倉縮水,要麼割肉沒商量。
4、只要賺就是勝利
新股民剛入市不要期望太高,首先要在乎的不是賺多少,而是避免虧損。每筆交易不管賺多少,只要賺就是勝利。股市裡經常會有神話出現,也有很多股神出來,不要去羨慕別人賺多少,把握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5、投資股票要有平常心
不要失去平衡,看到其它股票漲,自己的股票天天橫盤,於是便把自己的股票換入強勢股中,可是剛剛拋出的股票卻開始飛漲,這就是失去平衡的表現。想賺快錢並不是壞事,但是如果每年能夠獲得穩定的收益,你的速度一定比天天抓漲停要快很多。假如心裡失去平衡後,你的腳步可能就會亂,操作可能會經常失誤。
市場見底九特徵
市場的長期運行趨勢,都是由其自身力量形成,一般的外界因素改變不了其長期趨勢。但市場的運行又有其特徵,不同時期有不同特徵,特別是在頂部和底部這些特殊區域,某些特徵甚為明顯。根據以往的經驗,市場要形成最後的底部,必須滿足以下幾點特徵:
1、市場上悲觀情緒瀰漫。歷史上每一次最後的底,無一不是在絕望中形成的。市場情緒越悲觀越好,沒人願意談股票最好。就像2005年,一說炒股票,人家就說「這東西沒法玩」,這樣就對了。
2、必須出現大量的低價股。市場只有經過充分的下跌,才會有未來上漲的空間。而市場經過充分下跌的特徵之一,就是出現大量5元以下的低價股。
3、新股暫停發行或者放緩發行。在一個明顯的下跌市當中,場外資金一般不會輕易進場。新股的過度發行,勢必會對場內資金造成抽血現象。不輸血只抽血,市場能不跌嗎?
4、績優股和強勢股出現補跌。市場下跌的上半場,由於人們還處在上漲的幻想當中,這時候還會出現不少牛股,一些穩健的投資者也會選擇白馬績優股準備長期持有。當市場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下跌,人們開始覺得上漲無望的時候,紛紛開始離場。這時候強勢股也會一下子失去了上漲的動力,紛紛出現補跌。
5、管理層直接或者間接出面護盤。幾乎每一次底都會伴著管理層的護盤動作,如降印花稅、匯金直接進場買股票等等,所以中國股市才有政策市的說法。
6、整體市盈率15倍以下。A股整體市盈率出現15倍以下的也就那麼幾次,幾乎每次都是底。
7、指數必須在底部出現連續殺跌。股市上有句老話,老股民怕陰跌,新股民怕回調。陰跌,雖然說明承接盤無力,但還是有承接盤。連續的殺跌把最後的承接盤都殺死了,市場才會反轉,所謂多頭不死,空頭不止就是這個道理。
8、必須出現1元股。過往,A股的每一次大底,都會伴著不少的1元股。據統計,2005年大底的時候,兩市的1元股超過50隻;2008年大底的時候,也超過80隻,目前還沒有。
9、ST板塊出現大幅補跌。A股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ST板塊經常會跟大盤指數形成一種蹺蹺板的效應。在大盤下跌的前半段,ST板塊經常成為逆市奇疤,但在大盤下跌最後階段,ST板塊出現迅速補跌。
以上是市場以往在形成最後的底時所出現的一些市場特徵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聲明:本內容由越聲情報提供,不代表投資快報認可其投資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rgl4XEBfGB4SiUwdS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