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城,竟有著媲美杭州西湖的湖濱公園

2019-10-11   琰棱

長假剛剛過去,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這麼一篇文章刷屏了,來自GQ實驗室的《朋友圈環遊世界總結報告》。

如文章所說,每逢長假,都是一場朋友圈的曬圖競技。而這競技,原本是與朋友分享自己看到的美景、吃到的美食,而今竟然也有著深深的鄙視鏈。首先,出境游的准入門檻就篩掉了一大波人。其次,日韓游逐漸成了末流;新馬泰甚至不敢發圖;無數白領相逢於北歐的經典路線之上,仿佛這才是長假出遊的正確姿勢。

作為一位旅遊博主,我必須承認,北歐的確有著超凡脫俗的自然風光;但這並不意味著,新馬泰就沒有一點可取之處。若你們真的用心去發現,東南亞也有些不為人知的小城,靜謐又美好,比如——馬來西亞的太平(Taiping)。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太平這個名字,聽著明明就是中文。

沒錯,這是馬來西亞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城市。

太平是馬來西亞霹靂州第二大的市鎮,被群山所環繞。市內街道整潔、林木蔥鬱,相比馬來西亞其他熱門的旅遊景點,太平很低調。但又正是因為這份低調,太平寧靜祥和,和它中文的字面意思一樣,永遠平安。

最早,太平叫做拉律,並且一點都不太平。

那時,附近的河谷發現了珍貴的錫礦。因採礦需要,當地的資本家僱傭了許多下南洋討生活的華工。最多的時候,華工人數超過4萬人。這些華工必須依賴同鄉組織的幫會才能生存,各幫會又有著各自的地頭,幫派之爭愈演愈烈,常常發生械鬥流血事件。後來,英國官方見事態嚴重,這才出面加以平息。為了倡導大家和平共處,於是將拉律更名為了中文「太平」。

如今的太平,早已不復昔日礦城的輝煌,卻多了幾分各種族和諧共存的寧靜。

其實太平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雨城」。或許是上帝特別偏愛,這裡的雨量比起馬來西亞的其他地方多了一倍。

豐盛的雨水帶來了清新的空氣和沁人的綠色。即使在太平的街頭隨意走一走,你也一定會愛上這座明媚的悠然小城。

大鐘樓——馬來西亞第一座消防局

經歷了風雨飄搖的歲月,太平留下了許多寓意深刻的建築。

街頭一座大鐘樓格外吸引目光,米白色的樓體、精緻的拱門,充滿了異域風情,與背後規規整整的建築十分不同。

鐘樓上的浮雕細緻而精美,尖頂上還有一個公雞形的風向標在風中搖擺。

太平大鐘樓建於1881年,是為了紀念平息拉律戰爭。最初,這樓是用木料建成的,後來在1890年改用了石磚,並一直保存到現在。幾百年的時光里,這棟建築還一度作為太平市的警察局,後來又成為消防局,也是馬來半島第一座消防局。

走進鐘樓內部,室內的構造很特別,一些老家具、老物件散發著歷史的氣息。

現在的鐘樓是一座旅遊資訊站、小型博物館,也兼賣一些旅遊紀念品。

不過,對於當地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個厚重的歷史紀念館。


太平湖——馬來西亞第一個湖濱公園

太平也是馬來西亞最早擁有湖濱公園、動物園及博物館的地方。

最早的湖濱公園,就是太平湖公園,建立於英國統治馬來西亞時期。太平得天獨厚的優越氣候條件,使得太平湖一片翠綠。沒有風的時候,湖面沉靜如一面上好的鏡子,倒映出周圍的景色。

湖兩側生長著許多百年老樹,風姿綽約。

有棵樹甚至把自己的枝丫伸到了湖面,頗有你不注意到我就不讓你過去的氣勢。樹旁,一位當地人在晨練。和煦的陽光打在他黝黑的皮膚上,只讓人覺得歲月靜好。

這些老樹,姿態萬千,卻又生機勃勃。細嫩的新葉和粗糲的枝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最好的拍照背景。

換個角度,駐足遠望,青翠的重山被茫茫霧氣遮掩,宛如不肯露出真容的閨中女子,卻更引得人想上前一探究竟。

公園占地足足64公頃,由10個大大小小的湖泊組成。每個湖泊,都有著屬於自己不一般的風情。

最開始的時候,太平湖是錫礦的出產地。錫礦被淘盡後,昔日的採礦池就成為了現在的湖泊,採礦區也長出了花草樹木。

公園在大小不同的湖中分別設有小橋、流水、噴泉,你可以走近水面,看到一群群調皮的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自由自在。

公園更以太平湖八景著稱:鐵騎尋芳、曲橋待月、春島幽情……不知他們是怎麼想出這樣的名字,我看了,甚至不比杭州西湖遜色多少。

坐在湖岸的長椅上,吹吹風、看看景,隨著日色變換,湖面也不停變換。鼻尖滿是草木的氣息,耳畔是不知名的鳥叫聲,此刻你的大腦都停止工作了,只剩下心靈,暢快地跳動著。

太平,足夠冷門,但卻能完美避開人潮。面對這樣的美麗風光,誰還捨得不發朋友圈?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