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考上985卻因玩手機被勸退 暴力制止玩手機,也可能毀了孩子

2019-10-26     兜媽愛叨叨

兜媽曾聽朋友講過發生在她身邊的一個真實事件。

王女士是浙江一所重點中學的高中老師,老公陳先生是一名律師。

夫妻倆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都認為孩子從小就要嚴格管教,從根本上遏制孩子染上壞習慣的一切可能。

他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被嚴格管教的,小學、初中、高中都是被安排上最嚴格的學校,杜絕一切社會媒體和電子遊戲。

孩子「不負眾望」,考上了江蘇省的985高校,南京大學。

親戚朋友紛紛慶賀,王女士和陳先生也是十分開心,多年的嚴格教育總算沒有白費。

沒成想,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孩子竟回來了。

更讓王女士和陳先生不能理解的是,孩子是被學校勸退回來的。

這是為何?

想問問孩子什麼情況,和孩子好好談談,可是孩子根本不願意搭理他們,一句話也不說,就只一個人待在房間玩手機。

看到孩子蒼白的皮膚,烏黑的眼圈,瘦弱的身體,夫妻倆感到十分恐慌,難道孩子遭遇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嗎?

兩人聯繫了學校老師和同學,才知道了原因。

原來,孩子在學校住宿舍的時候,受室友的影響,玩起了手機電子遊戲。

室友是按時按點的玩,而他卻因為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一經接觸,便很快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從此經常通宵玩電子遊戲,玩手機到天亮,就連在課堂上也控制不住「玩癮」。

最後因多門功課考試掛科被學校勸退。

在過於嚴格的管理下,孩子玩耍的慾望一直得不到釋放,從小到大除了學習又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和活動,一旦找到一個缺口,慾望便無法控制。

上了大學,父母不在身邊,無法再嚴格管教,沒了約束,孩子就會「放飛自我」,最後沉迷手機,沉迷電子遊戲誤了學業。


所以說,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完全禁止,一點不接觸反倒因為壓制了孩子的慾望而害了他。

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從小就可以放任孩子玩手機呢?

當然也不行。

過度使用手機損害孩子健康

1. 損傷孩子腦神經

孩子與成年人的生理形態和生理構造不完全相同,手機這種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孩子神經系統的傷害遠遠大於成年人。

美國克萊蒙費朗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相關測試,測試結果發現,由於兒童顱骨的厚度較低,相同的玩手機時間,兒童的大腦要比成年人的大腦多吸收60%的電磁波。

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孩子的健康狀況和認知能力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不僅如此,過量接觸電磁波輻射還會增加孩子出現哮喘和白血病等疾病的發病機率。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布了一份有關「長期玩手機兒童大腦的變化」的研究報告。


研究數據顯示,過度使用智能電子產品的兒童,大腦皮層會有過早變薄的跡象出現。

報告還顯示,每天盯著電子產品螢幕超過2個小時的兒童,語言和推理考試的表現都普遍較差。

2. 增大孩子抑鬱症患病機率

紐約大學心理學家及教授Adam Alter指出,一直暴露在電子產品螢幕前,不僅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壓力,也會使得生活不開心。

花費在手機上面的時間越多,就會變得越宅。長期宅在家裡,再加上沉迷於手機的孩子與父母和朋友的溝通交流減少,患抑鬱症的機率就越高。


長期玩手機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有更大的造成抑鬱症的風險。

3. 引起孩子睡眠紊亂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健康機構曾經做過一項研究。

將10個孩子分別帶入兩個房間,其中一個房間的孩子看電視後睡覺,入眠用了28分鐘,另一個房間的孩子玩智慧型手機後睡覺,入眠用了39分鐘。

看電視當然也不利於孩子入睡,但結果顯示,玩智慧型手機會使孩子入睡更加困難,引起孩子睡眠紊亂,進而引起孩子記憶力衰退等症狀。

4. 造成孩子近視或假性近視

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曾經做過相關報道。

目前,我國小學生近視比例達到45.7%,初中生的近視比例達到74.4%。高中生的近視比例是83.3%,大學生的近視比例則高達87.7%。

這些數據真是令人觸目驚心。


相關調查還顯示,我國青少年的近視發病率高居全球第一。

完全不接觸也不行,過度接觸也不行,到底怎麼辦才好?

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1. 讓孩子正確認識電子產品

對於3歲以下的寶寶,爸爸媽媽儘量不要在寶寶面前玩手機。

如果寶寶對手機很好奇,爸爸媽媽可以給他示範打電話、拍照片、發語音等,讓孩子對手機的用途有個正確的認知。

對於3~6歲的孩子,父母儘量不要安裝遊戲、視頻、音樂等各類容易吸引孩子的娛樂APP。

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自制力不夠,很容易沉迷上癮。


如果孩子想玩玩手機,可以給他拍拍照片、翻翻相冊等,孩子覺得沒多大意思也就不會再玩了。

對於7~18歲的孩子,他們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也會比較叛逆。

所以如果這個時期的孩子愛玩手機,父母不要說:

「再玩就不要你了。」

「不讓玩就不讓玩,手機沒收。」

「不許玩了,現在立馬去寫作業!」

等此類的話,會引起他們的叛逆和反感,影響親子關係。

父母應該採取引導的方式,堵不如疏。

更好的做法是與孩子商量每天玩手機的時長和次數,在約定時間範圍內玩。


話語上要嘗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比如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是你的作業要完成呀,等這局玩完了,就去寫作業好不好?」

2. 培養孩子電子產品以外的興趣愛好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玩手機成癮,就是因為除了玩手機,看電視,平時在家好像都沒有其他別的事情可以做。

看電視沒意思,就只好一直玩手機了。

所以,除了電子產品,爸爸媽媽可以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參加戶外活動和其他的娛樂活動。


比如說:學習繪畫,練習書法,或者玩積木,學下棋也可以,周末帶孩子去爬山,去野炊,游泳,騎車,以及一些其他的親子遊戲和活動等。

有了廣泛的興趣愛好,孩子就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就不會因為太無聊而沉迷手機無法自拔。

3. 培養孩子自律

其實,手機本身無所謂好與壞,如果正確利用能夠幫助孩子學習進步,如果使用不當就會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關鍵還是在於使用的人如何使用。

對於自律的孩子來說,他們能夠正確看待手機,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即使平時也會想要玩電子遊戲,刷抖音,但他們能夠給自己規定時間。

在規定時間內玩,到了時間,就趕緊放下手機,去寫作業,背英語或做其他的事情。


既能享受手機帶來的樂趣和好處,又不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和生活。

所以,與其禁止孩子玩手機,不如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有一個良好的時間觀念,又有自制力去嚴格執行,相信孩子不會把太多時間浪費在手機上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gBLCm4BMH2_cNUgFus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