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首日的表現整體上是遠遠超過券商及私募等機構在此前的預測的。
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股集體大漲,雖然午後走勢出現分化,有暴漲近400%的安集科技,也有漲幅僅80%的方邦股份;另外,科創板當日 成交額為485億,也遠超此前中信證券預計的成交範圍(130-240億之間)。
整體上,首批25隻科創板股票首日平均漲幅約140%,還是遠超市場之前的想像——此前,廣發證券認為科創板首批初期難重現創業板開市首日平均106%漲幅;中信證券對科創板首日平均漲幅預計在20%以內;而光大證券的平均漲幅預期是29%。
不過,由於經歷了開盤的暴跌後再拉升,然後尾盤又有不同程度回落,若在開盤價買入,有11股會致投資者浮虧,其中若開盤價買入中微公司,則今天一天浮虧達26.2%,為浮虧比例最高的個股。
一天理論盈利最高超過5倍;
中一簽最高賺10萬(安集科技);
一天理論虧損最高可達90%!
一日誕生120多位億萬富翁;一日催生首隻千億市值股!
這是何等饕餮盛宴或吃人場子,科創板首日真的創歷史了!
但是,對於大多數作為看客的散戶來說,這個結果是沒什麼好值得艷羨的。
除了科創板的這種一天翻幾倍也可能虧掉大半本金的高波動性,根本不是一般投資者能承受的,大部分人只是看著樂呵根本沒你什麼事兒。
真正要警惕的是:第一,科創板首日的超預期漲幅,是以對主板的嚴重抽血和主板的暴跌作為代價的。
截至下午收盤,當日滬指漲幅-1.27%(科創板當然計入了滬市成交量,但並沒有納入指數),A股成交量383.09億股,成交金額3654.69億元,比上一個交易日增4.48%。
個股方面,326隻個股上漲,其中非ST股漲停12隻,3261隻個股下跌,其中非ST股跌停43隻。從申萬行業來看,休閒服務等漲幅最大,漲幅分別為0.28%;有色金屬、國防軍工、農林牧漁等跌幅最大,跌幅分別為3.91%、3.75%、3.15%。
可見,在22日科創板大漲背景下,現有A股市場是多麼的悽慘!
而根據證券時報統計,截至7月22日,已有106隻個股收盤創出2015年6月中旬大盤見頂(5178點)以來新低,其中*ST中安、*ST華信等個股跌幅最大,跌幅分別高達96.20%、95.76%;金正大、鴻利智匯等個股市盈率最低,分別為9.63倍、9.69倍;*ST利源、ST天寶等個股市凈率最低,分別為0.42倍、0.43倍。
整體上,A股現在可以說又瀕臨熊市了!在這種情況下,科創板的一枝獨秀能持續嗎?
第二,科創板首日的大漲,是以超高換手率、機構的互殺、超級強烈的投機等形成的,但這給剩下的四個不設漲跌幅的交易日,乃至四個交易日後回歸20%的漲跌幅交易,都挖了大大的坑。
25家公司當日平均換手率約77%,其中安集科技換手率超過86%,而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平均市盈率也在一日間暴增到約120倍。可以說,科創板首日的換手率和市盈率超過了絕大部分機構的預期。
而換手率極高,說明人們並不願意做長線,都熱衷短線博弈,投資者對這些標的的長期投資價值或許還有疑慮。
實際上,22日的盤後,段子手們就開啟了對科創板群嘲的狂歡!
而最讓散戶們吐糟的是,多隻新三板的個股,在科創板搖身一變,市值翻了多倍。
但顯然,這樣的點石成金魔術,終究是騙人的呀!
因此,有兩個關鍵數據值得重視,一個是,機構盤在科創板新股中占有較大比重,比如僅私募基金就參與了23家企業的融資,在投產品共231隻,為23家科創企業提供資本金約128億元。
而另一個數據顯示,科創板25隻新股上市首日投資者類型統計披露:除南微醫學外,其餘24股獲自然人帳戶買入占比均超90%。而機構席位的統計顯示,25家新股中,僅僅是賣榜前五的機構,就總計大概賣出了95億!
比如,以22日上市首日大漲400%漲幅居首的安集科技為例。該股當日報收196.01元,全天成交15.82億元。而該股盤後數據顯示,華泰證券南京中華路營業部、中泰證券威海海濱北路等5家券商營業部合計買入6893萬元,5家機構席位合計賣出2.24億元,賣出量遠高於買入資金金額。
也就是說,很多機構當日賺的盆滿缽滿第一時間已退場鎖定收益,而散戶大舉接盤的換手結構——這說明現在的A股依舊還是割韭菜模式。
想想早在科創板開市前機構就廣泛流傳的「科創板最佳投資策略就是在上市首日就擇機拋出」已經達到了充分的拋出條件,對散戶而言,你不會感到恐慌嗎?
可見,當前新廠子比老廠子的投機色彩不知道濃厚了多少倍!
而考慮到,接下來的4天都沒有漲跌幅的限制,科創板首日巨大的漲幅、虛高的股價,未來幾個交易日預計科創板股價波動會更為劇烈。
如果再考慮到,一則,目前整個市場資金流動性的大環境並不好,目前整個股市都如此疲軟,要想科創板一枝獨秀基本不現實,現在只不過是「新開的茅廁三天香」,尚有一些喜歡新鮮刺激的想玩玩火罷了。
二則,理論上來講,科創板的制度設計是要重塑打新格局,把「打新必賺」的荒謬神話給破除——如此才能讓股票從一開始就沒有那麼多泡沫。只有這樣,後面來的韭菜才能活得壓力更小。
所以,首日的表現,無論是對後續幾個交易日的科創板股價,還是對除科創板外的A股市場,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多家機構早已提示:如果首日平均漲幅較大(高於50%),則需注意隨後一個月內價格回歸的風險。長期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表現也將有巨大分化,其中具備長期投資潛力的公司必然仍是少數。
尤其T+1機制下,對於今日(23日)而言,科創板新股面臨的股價波動劇烈程度恐怕不會低於22日——因為,無論是之前打新中籤而昨天忍著沒賣的機構、昨天追進去的遊資OR昨天追高的散戶,今天都會面臨更現實的鎖定受益或者止損退場的煎熬!
別看現在鬧得歡,小心秋後拉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