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馬」顏建國:中海31年的甄嬛歸來盛景

2020-09-16     狐狸看樓

原標題:「午馬」顏建國:中海31年的甄嬛歸來盛景

中海大佬顏建國非常有傳奇色彩。

近日,中海地產公布的中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錄得收入為886.3億元,同比增長11%;核心凈利潤為179.4億元,同比增長0.3%;公司股東應占溢利為205.3億元,同比下降3.7%。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這份財報也是自今年以來,顏建國陸續卸任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等共計12個職務的首份財報。

根據公告,31年前剛畢業就加入中海的顏建國,如今僅剩中國海外發展董事局主席的職位,未來將更專注於集團事務,值得一提的是,在其掌舵的三年期間,中海地產成功甩掉了央企「掉隊者」的標籤,銷售額從2330.7億港元攀升至3771.7億港元。

中海的「顏建國時代」仍在高歌猛進。

【一】起家蘇州,顏建國的底層奮鬥史

「宰相必起於州郡。」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今年54歲的顏建國1989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重慶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並於2000年取得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按照中國傳統命理學來說,顏建國屬相為午馬,午火陽性,為極旺盛之火,其性好動而隨和,辦事剛毅果斷,不怕失敗,不服輸;而顏建國的職業經歷也印證了這一性格特點。

自1989年畢業以來,顏建國就加入了中國建築,並成為中海最早駐香港的核心成員之一。樓市資本論發現,有意思的是,顏曾與原中海員工、現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居住於同一宿舍。

九十年代初期,他被派駐到中海地產深圳公司,任地盤工程師、部門負責人等職務,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經過嚴格的系統訓練,對企業流程標準化管理等各層面了如指掌。

從2001年起,顏建國擔任中海上海的總經理,但一度遭到排擠,隨後被調去蘇州,並先後出任中海地產深圳、廣州等地公司副總經理及總經理。

其中,蘇州正是顏建國的「福地」,在擔任中海蘇州公司總經理期間,蘇州區銷售一度超越上海。

資料顯示,2004年4月,蘇州中海以8億元拿下金雞湖1號地塊,定名中海半島華府。這個金雞湖一線湖景的低密度樓盤,因為顏建國近乎完美的運作,讓中海在蘇州聲名鵲起。

中海半島華府

隨後依次開發的中海星湖國際、中海湖濱一號、中海御湖熙岸、中海國際社區等項目,基本個個都成了明星樓盤。其產品與價格均引領區域市場,少有人能與其爭鋒。

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中海就奠定了其在蘇州市場的絕對領先地位。特別是2008年8月逆勢入市的中海國際社區,這個總建築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的「巨無霸」項目,自銷售起,已連續5年包攬蘇州住宅年度銷售冠軍,這在蘇州堪稱前所未有。

可以說,中海在蘇州的江山就是顏建國一手打下來的。

而顏建國在基層的表現也得到了公司的認可,自2011年顏建國出任中國建築辦公室主任、首席資訊官及助理總經理,這也讓顏奠定了在中建總公司內部深厚的人脈關係。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顏建國的職業生涯史充滿「勵志」色彩,從最底層做起,一步步往上走,一路走來都是奮鬥的足跡。想必中海這個平台對於他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二】「避難」龍湖,顏建國上演「甄嬛歸來」

國企人事,波雲詭譎。2013年8月,郝建民接過中海地產的指揮棒,隨即開始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中海完成了對母公司中建股份地產業務的整合,和中信旗下地產業務的併購。

而在中海一帆風順的顏建國,卻讓眾人跌掉下巴,選擇在此時匆匆前往龍湖地產履職執行董事一職。

2014年,顏建國跳槽至龍湖地產,收取基本年薪460萬元,一度成為整個龍湖集團內薪資第二高的高管。

《2017港股房企高管薪酬榜》更是顯示,2016年顏建國現金薪酬為1393.50萬元,相比上一年度增長193.80萬元,漲幅為16.15%;要知道,同年吳亞軍的薪酬不過1160.60萬元。

然而在龍湖地產「勵精圖治」兩年後,吳亞軍看重的顏建國還是選擇了離開。

有媒體猜測,可能存在著龍湖地產內部產生意見分歧的因素。

據悉,龍湖CEO邵明曉曾在內部直言,中海的東西,龍湖人已經學的差不多了,相比中海人,龍湖更重視自身學生兵體系的培養與提拔。作為被請去解決問題的職業經理人,或許顏建國在龍湖的作用已經達到了一定瓶頸。

但更被媒體廣泛認可的猜測是,顏建國加入龍湖,很可能是一個計劃好的行動。從一開始,顏建國本人就可能知道自己會回歸,目的是讓自己避開郝建民在中海地產內部發起的大尺度改革鋒芒,跳槽某種程度上保護了他。

公開資料顯示,龍湖地產的前身與中建總公司、建設部有諸多交集,曾經合資持有公司。這一早期歷史舊事或許能夠解釋,吳亞軍為何引入顏建國。

如果這種說法是真的,那就意味著,顏建國火速回歸中海,擔綱大位,本質上是一個甄嬛出走甘露寺,躲避宮斗,然後回歸的橋段。

2017年6月,顏建國正式接任中海地產董事局主席一職,自此其董事長、行政總裁雙職一肩挑。

據悉,顏建國當時回歸中海任職,是有高級別機構人士當面邀請,表達的是中建總公司、國資委與住建部的共同意志。而且,在赴任龍湖前,顏建國曾經擔任中建總公司辦公廳主任一職,與中建內各公司人脈熟稔。

而從顏建國的職業生涯也可以看出,其身上帶有強烈的「中建」標籤。

在顏建國上任後,多次跟隨中建總公司總經理王祥明出訪,還帶領中海地產其他高管主動拜訪中建總公司相關部門,在中海內部也著重強調中海地產與中建總公司各業務線之間的協調。這在中海地產的歷史上應該是絕無僅有。

樓市資本論看來,自此,中海地產正式開啟了「顏建國時代」。

【三】由慢轉快,「顏時代」航母加速

隨和剛毅的「午馬」顏建國,行事風格在其掌權時代體現的更為淋漓盡致。

有媒體報道稱,顏平日在公司一貫穿著休閒服,「乍看一眼,還以為是工廠的老技術人員。」

不只外形,顏的親和感,也體現在平日處理公司內部事務上。

在中海內部會上,他會一直滔滔不絕,即便對細節問題,也會發表最詳盡的看法。這得益於他的專業涉獵面較廣。「他是那個會一直說說說的人。」

另一方面顏隨和性格之下的剛毅果敢,也引領中海這艘航母開啟了「由慢轉快」的速度變革。上任首年的業績會上,顏建國就強調,中海地產會在2020年完成4000億港元的銷售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顏也開啟了中海地產多方向的航速轉變。

1、加速納儲

顏建國回歸後就開始大舉拿地,僅2016年底的一個月就收購9幅地塊,土地收購應付代價約為人民幣174億元。

年報顯示,在顏建國的帶領下,2017年至2019年,中海分別投得76宗、63宗和53宗土地,投資金額951.16億元、913.53億元和1133.6億元,分別新增1741.41萬平方米、1764.1萬平方米以及1145.61萬平方米土地儲備。

在拿地上,顏建國還留下了一句名言,「不要怕貴,只要有就拿。」

2、多元進擊

與前任專注地產發展不同,顏建國認為,現在的房地產企業,不應只滿足住宅板塊,而是商業、教育、養老以及新業務等全面發展。

早在2018年到來之際,中海就梳理出了企業的主要業務方向——「住宅開發」、「城市運營」、「創意設計及現代服務」三大產業群,涵蓋地產、建材、商業、舊改、創意、設計、教育、養老等多個領域。

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海地產持有並投入運營的商業物業總面積438萬平方米,包括45棟寫字樓、13家購物中心、12家星級酒店,長租公寓2家,是中國內地最大的單一業權寫字樓發展運營商。

3、架構調整

樓市資本論據媒體報道,顏建國先是撤銷前董事會主席郝建民成立的戰略與風險管理部,新設運營管理部;然後撤銷了亦是郝建民在總部成立的營銷公司與工程公司,將它們併入地產公司。

同時,恢復了郝建民時代被撤銷的客戶服務部的同時,新成立海外事業部與創新業務發展部,並將品牌宣傳、公共關係管理等職能併入綜合管理部。顏建國本人則主管監察審計部、創新業務發展部和企業傳訊部。

樓市資本論看來,在顏建國帶領下的中海,正如「假寐的獅子」,既有自己的節奏,也不錯過進擊的機會,眼光穩准狠,做事精鍊快速。

樓市資本論感覺,隨著低調務實的少帥張智超接棒,兩位都是建築專業科班出身的將領可以摩擦出更多火花,可以為一向穩健的中海注入新活力。

留給54歲顏建國的時間,依然充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QpnlnQBd8y1i3sJ5b6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