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夢中國人」我把乘客當「上帝」——訪全國勞動模範龔福蘭

2019-10-17     愛夢教育家

【嘉賓簡介】龔福蘭,女,苗族,重慶市黔江區星源出租汽車公司「愛心車隊」隊長。自1999年參加計程車營運工作以來,任何時候她都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急、心系乘客、情系服務,始終把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作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得到了行業部門和社會的認可。

她曾獲得:2006年4月重慶市精神文明辦等單位頒發的重慶市交通系統「十佳計程車駕駛員」;2010年4月重慶市總工會授予「重慶五一勞動獎章」;2014年4月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12月被重慶市精神文明辦授予「重慶市助人為樂模範」;2015年4月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入選辭】她心系乘客、情系服務,把乘客當「上帝」;她熱衷公益,把幫扶對象當朋友,當姐妹;她是一位苗家女,心繫家鄉,為家鄉增光添彩,成為黔江這塊土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樣力量。這裡是榜樣人物大型訪談《身影》在線節目,我是主持人汪漪。

計程車目前成為老百姓出行的一個重要交通工具,計程車司機的服務也直接影響到一個城市文明服務的質量。今天走進我們訪談現場的嘉賓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龔福蘭女士,大家掌聲有請!

龔福蘭: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龔福蘭女士,從您的資料里得知:您是一位苗家姑娘,可以和大家聊聊黔江的這個苗族嗎?

龔福蘭:好的我是土生土長的黔江人,也是苗族人。我們苗族是歷史悠久的一個民族,苗族的刺繡、剪紙、服飾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服飾十分精美,品種多達一百多種,苗族婦女的穿戴普遍比較講究,尤其是盛裝極為精美,花飾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層,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繡制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異彩紛呈。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我們苗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主持人:那您是何時從事出租行業的呢?當時您熱愛這項工作嗎?

龔福蘭:我是從1999年10月進入計程車行業的,說實話,我剛進入計程車行業時也是迫於生計,當然,我也喜歡這個工作。

主持人:自從您從事出租這個行業,您干一行,愛一行,做出了不菲的成績。談談您是如何做到「零重大事故,零惡性事故無投訴的」?

龔福蘭:我們不管從事任何工作,都首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哪怕我們就是走路、散步都要注意安全,走路出事故的也比比皆是。我們開計程車,乘客把身家性命交給了你,你就要為乘客負責,只要我們駕駛員心中有「安全」,時時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上車一分鐘,安全六十秒,就能很大程度上預防事故的發生。同時,我們開計程車是一個服務行業,乘客是我們的「上帝」,所以我們就要把「上帝」服務好,乘客上車有問候,車中有交談,下車有提醒,這就是一個和諧的服務過程,乘客肯定滿意。

主持人:您參加計程車營運工作以來,任何時候您都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急,心系乘客,情系服務,始終把服務群眾放在首位。聽說您還經常拾金不昧,共上交乘客丟失的手機、錢包、銀行卡等物品150餘件次,物品價值20多萬元,受到行業和社會的稱讚,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龔福蘭:好,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平凡小事。

那是2010年6月初的一個夜晚,凌晨2點左右,我駕駛計程車經過黔龍城時發現路邊攔馬石上捲縮著一個人,面帶痛苦。憑直覺,他是一名病人或遇到了什麼困難,需要別人幫助,於是我下車去察看,了解到,他是我區白石鄉人,叫羅仕華,在城區務工的他獨自一人租住在黔龍城,心臟病突發,忍著劇痛到旁邊的藥店買藥,無賴藥店關門沒人,撕心裂肺的疼痛使得他再也無法行走。見此情況,我一邊安慰他,不急!不急!我一定幫助你,一邊打電話叫來我們星源公司跑夜班的同事龔明發、付興芹、譚光洪。他們聽說後,馬上趕到了現場,我們把他連扶帶抱地弄上車,直奔中心醫院。到了中心醫院後,我們4人又連扶帶抱的把他送到4樓心內科進行搶救,我替病人墊付了錢辦理了入院手續。當時,所有醫生護士都以為我是羅仕華的家屬,還鬧了一場尷尬的誤會……一切安頓好後,我又從羅仕華處了解到其家屬的電話,將此情況告知了他妻子張淑瓊,張淑瓊住在我區較為偏遠的白石鄉,我想,這深更半夜的肯定難找車,於是主動提出去接她。當我正準備啟動車子出發時,張淑瓊打來電話說,已經找到車了,喊我不用去接她。當張淑瓊趕到醫院後,我們才離開醫院。現在,羅仕華大哥幾乎每個月都會給我打一個電話,經常囑咐我開車時一定要慢一點,要注意安全,注意身體,他把我當成了「妹妹」,我把他當成了「大哥」,真是在馬路邊撿了一個親戚(微笑)。

下面,我還給大家講一個我和「大姐」結緣的故事。

那是2014年4月初的一天上午,我駕駛計程車在途徑黑山橋時,遇見一位50多歲的婦女攙扶著一個下肢癱瘓的男性老年人在路邊焦急的等待計程車,上車後,我得知他們是夫妻倆,男的叫陳中建,女的叫王遠淑,是我區新華鄉中安村人。為了給陳中建治病,夫婦兩人租住在黑山橋上面的居民點,每天上午王遠淑將老伴背到黑山橋頭後「打的」到某理療中心做理療,下午再「打的」到黑山橋後再將其背回家,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背著100多斤的丈夫每天來回兩趟,多麼地艱難!我知道王遠淑的苦處後,主動將電話號碼告訴給了王遠淑,承諾每天免費接送他們夫婦倆。這一承諾我堅持了3個多月,直到王遠淑夫婦回老家。2015年2月,陳中建離開了我們……I現在王遠淑大姐隔三差五地給我打電話,高興地事她要告訴我,不高興地事她也要告訴我,我們成了好朋友,成了好姐妹!

今年1月,我在三環路接到一位到冊山的客人,將手包忘在車上了,裡面有現金、身份證、手機等貴重物品,及時報告了車隊。當時,失主手機電量不足已經快關機了,我便找充電器將手機電量充滿,保持暢通。物歸原主後,李女士接過手包高興地說:多次丟東西,從來沒有找到過,沒想到這次這麼快就找到了……從那以後,李女士便和我成了好朋友,多次參加我們組織的愛心活動。

主持人:據知為了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大家,您成立了重慶市黔江區星源出租汽車公司「愛心車隊」,並擔任隊長。成立這個「愛心車隊」以來,你們都做了哪些實事?



龔福蘭:這裡,我還要講一下我和「乾媽」結緣的故事。

2010年9月,我帶領十多位愛心隊員到城南街道幸福院看望院裡的孤寡老人,這裡有一名老人叫李桂香,她14歲那年因眼疾導致雙目失明,一直沒有結婚生子,生活很是孤單和不便。在了解李奶奶的情況後,我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寫下留給了老人,告訴老人有什麼需要,可以隨時讓院裡的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從那時起,我每個月都會抽時間去為老人打掃房屋、換洗衣物,料理完家務活後,還要坐下來陪她聊聊天,讓老人感受到了來自家人的溫暖。現在李桂香老人經常給旁人講,我的「女兒」又來給我收拾屋子啦!我的「女兒」又來給我洗衣服啦!我的「女兒」又給我買水果啦!一口一個「女兒」,真是叫到了我的心坎上,當然,我的確把她當成了母親,我想,她也許再也沒有以前的憂傷和孤獨!我要讓她在有生之年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不讓她帶著孤獨和遺憾離開……

還有,一年一度的高考,我們愛心車隊都要組織開展「愛心送考」活動;每年的「九.九」重陽節,我們都要組織開展看望孤寡老人活動,組織孤寡老人遊覽了正陽新城、正陽火車站、舟白飛機場,讓老人們高興高興;每年的清明節,我們愛心車隊都要開展祭掃仰頭山烈士墓活動;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我們要開展看望慰問留守兒童活動……這些都是我們愛心車隊每年的例行活動,我們還會長期堅持下去!

主持人:在日常營運時,您對殘疾人或70歲以上的老人一律免收車費,享受到這一愛心服務的市民多達1600餘人次,這是個了不起的數字,單位和家人如何看待這件事?

龔福蘭:我們公司龔星源總經理一家三代軍人,是軍人世家,龔總受到部隊的薰陶,為人剛正不阿,性格謙和,心地善良,他很支持我的工作。我的婆婆、老公、兒子都支持我的工作,我的老公和兒子只要有空也會參加我們愛心車隊的一些愛心活動,家人的支持,是我開展愛心活動的強大動力。

主持人:您在單位駕駛員中起到了安全文明服務「領頭羊」的作用。一些駕駛員遇到乘客刁難感到委屈,或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都願意向您傾訴,您又是如何為大家解惑的呢?

龔福蘭:我經常愛說一句話,「什麼事請只要換位思考就會迎刃而解」。刁難乘客大多以醉酒乘客居多,我經常給駕駛員朋友講,我們自己喝醉酒的時候也有失態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言行並不代表他的真實意圖表達,可能酒醒後後悔莫及,我們大度點、寬容一點,自然就會心平氣和。如果是遇到的確橫蠻不講理的乘客,我們就把他當自己親人朋友,不要去和他計較,安安全全地把他送到目的地,自然就避免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故發生。

主持人:您的丈夫龍輝東是一家事業單位的駕駛員,常年跑車在外,照顧80多歲母親的重擔全落在您的身上。平時,您既要跑車,又要回家乾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輔導兒子作業等家務活兒,加之母親常年臥床不起,送飯、遞水、擦身、陪聊是每天的必修課,您如何兼顧好工作,公益和家庭的呢?



龔福蘭:現在還好,兒子工作了,輕鬆多了。在家庭,我就要當好妻子、母親、兒媳的角色,支持老公的工作,呵護好兒子的成長,照顧好婆婆。在照顧好家庭的同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做本職工作中就把剛才談到的一些例行的愛心活動自然而然地做好了。

主持人: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在計程車這個行業,您認為做一名合格的司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才能為乘客服好務?

龔福蘭:一定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時時處處為乘客著想,把乘客當親人朋友,一定能服好務,我認為只要有這一點就行了。

主持人:您不僅是個計程車司機,同時還熱心公益,在公益的路上傾情奉獻,請您給大家聊聊您的公益之路吧?

龔福蘭:在這裡我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我的父親,是他對我從小的「感恩行善」教育,也通過他的一些善舉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在我幼小的心靈種下了「善良」的種子。父親年輕時在黔江馮家鎮政府機構上班。有一次,我只有幾歲的二姐悄悄拿了生產隊里的蘿蔔,我父親意識到了孩子缺乏教育的嚴重性,毅然決然辭去了工作,回到了偏遠的家鄉,在家裡一邊務農一邊對我們進行文化和德育教育,他經常教育我們不要懶、不要偷,要靠自己的雙手吃飯,要多多幫助別人,多行善。他經常幫助鄰里調解糾紛,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困難時期經常救濟衣物、食物給家庭比較困難的鄰居,左鄰右舍誰家有了大事小情他都會幫忙。我走出社會後,父親也經常教育我一定要遵紀守法、要多多幫助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要長期保持一顆行善的心,他的諄諄教誨讓我養成了愛行善的習慣。我開計程車後,當我撿到乘客的東西第一反應就是交還失主,遇到殘疾人或老年人就心生慈念,不收他們的車費,遇到生病或受傷的乘客,直覺就告訴我,快快搶救生命……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可以說是習慣造就了我。

成立愛心車隊以來,我們組織了許許多多的愛心活動,在這些愛心活動中使我們成長,使我們有愛的情懷。

有一次剛換完班的我帶領重慶交通廣播愛心車隊黔江星源支隊部分隊員前往城東街道官壩社區看望孤寡老人李桂香,為她理髮、打掃房屋、換洗衣物。

對78歲的李奶奶來說,我不僅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更是她的「女兒」。我們的「母女情」開始於一場愛心活動,多年前的一天,我帶著愛心車隊部分隊員前往城南街道幸福院看望院裡的老人,在和李奶奶的閒聊中,了解到李奶奶從14歲就完全失明,一直沒有結婚生子,生活很是孤單和不便。在了解李奶奶的情況後,我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寫下,留給了老人,告訴老人有什麼需要可以隨時讓院裡的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我。從那時起,我每個月都會抽時間去為老人打掃房屋、換洗衣物、陪伴聊天,為老人帶去了關心和溫暖。

「十多年了,小龔每個月都要往我這裡跑,陪我聊天、逗我開心,真的是難得的『好女兒』!」李奶奶說:「雖然自己沒有兒女,但卻得到了來自女兒一樣的關心、體貼、照顧,覺得自己很幸運」。

「一聲女兒,讓我覺得自己很幸福。」每次老人叫我「女兒」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幸福的事兒,也更加堅定了奉獻愛心、幫助他人的信念。



在2018年12月30日凌晨,正當人們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悅中時,黎水鎮黎水村2組(小地名:茅花坪)秦成坤家卻不幸發生火災,不僅房屋被燒的一無所有,而且在火災中,老伴鄒書碧被大火奪去了生命,兩個年幼的孫女(秦雪蓮、秦蘭蘭)也被燒成重傷,在鎮政府和鄉親們的大力幫助下,正在重慶西南醫院燒傷科醫治。

2019年1月23日下午,我們團隊來到了被大火燒的一無所有的黔江區黎水鎮黎水村2組(小地名:茅花坪)秦成坤家,帶著眾籌的愛心捐助和必備的生活物品,為他家送去了冬日的溫馨。

當愛心隊員們把籌集的善款和生活物資交到秦成坤老人的手裡,把大家的問候轉達給他,並祝願秦成坤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儘快投入到災後重建的工作中去,他含著眼淚感謝大家,感謝愛心人士們伸出的援助之手,感謝「扶危救難、奉獻愛心」的志願者們。

像這樣的事情很多,我始終認為,這是我應該做的。據不完全統計,10多年來,我累計免費接送高考生1300餘人次,慰問孤寡老人100餘人次,關愛看望孤殘兒童、留守兒童200餘人次。

「給乘客帶來溫暖,給城市帶來文明是我的工作使命。」據不完全統計,我自參加計程車營運以來,共撿交乘客丟失的手機、錢包、銀行卡等物品150餘件次,價值20多萬元;多年堅持免費接送考生、禮讓行人、對殘疾人或70歲以上的老人一律免收車費,為困難群眾愛心捐款、無償獻血,享受到這一愛心服務的市民多達1000餘人次。

雖然每天在外跑車很辛苦,但生活是充實的,每次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我的心裡都會有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我願帶著這份快樂,認真工作,用真誠和愛心傳遞這座城市的熱情、文明、和諧。

主持人:《身影》節目是一檔弘揚榜樣、宣傳榜樣,激勵青年人立志成才的節目。通過這個訪談,對我們節目有哪些寄語!

龔福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祝這個欄目辦的越來越好!讓更多的人走進榜樣群體,分享榜樣故事,引導更多的人向榜樣看齊,向榜樣靠攏。

主持人:今天的訪談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龔福蘭在百忙中接受我們的訪談,感謝大家的支持,我是主持人汪漪,下期節目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LPL4G0BMH2_cNUg1sMO.html







答應我,好麼

2020-04-04





這個年很靜

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