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村主任的脫貧經:短視頻平台賣出瓜子上百噸帶領鄉親們脫貧

2019-12-16   農視網

哪怕負債也要讓孩子把書讀完,是很多貧困家庭父母堅持的信念。但讀完書之後怎麼辦?如何利用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幫家裡還上債務,乃至脫貧致富?赤峰小伙郝春雨給了我們答案。這位80後村主任畢業後回到村裡,不僅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還通過短視頻平台讓村裡的葵花籽銷量翻了一番。

在短視頻平台上被網友們稱為「葵花哥哥」的 赤峰聯廣葵花,來自內蒙古赤峰市國家級貧困縣翁牛特旗,他的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家裡的經濟狀況一直不好。在家中負債纍纍的情況下,父母依然堅持供他讀完了大學。

1

走訪中發現問題,決定成立合作社

本來可以就此走出農村,但郝春雨卻在大學畢業工作半年後,重返故鄉,打算利用自己的知識在家鄉創業。剛開始,他有些迷茫,就跟著父親一起幫村民們賣葵花籽。過程中,他走訪農戶、和客商們交流,發現無論是葵花籽品種問題、種植技術問題、銷售困難問題,都需要人來幫助鄉親們解決。2012年,郝春雨和鄉親們商議一起成立了一家葵花種植專業合作社來解決這些問題。

合作生產的7年中,合作社為貧困戶免費提供倉儲、生產線、晾曬場、農機設備等設施,幫貧困鄉親們解決了生產工具問題。2018年,郝春雨所在的蘇布日嘎嘎查村正在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村民們便推舉他成為村主任帶領大家脫貧,年底,他還被評為了翁牛特旗脫貧攻堅青年先鋒。

2

愁銷路,「別人能拍短視頻,我是不是也行呢?」

眼看著鄉親們的葵花越種越好,如何打開葵花籽的銷路,又成了郝春雨心裡的難題。郝春雨閒時喜歡在短視頻平台上看大家分享記錄的生活,一次他心想,別人都可以拍,我是不是也行呢?他產生了利用直播和短視頻幫鄉親們銷售家鄉土特產,打開葵花籽銷路的想法,並嘗試性地拍了幾條收葵花籽的短視頻。

2019年9月,郝春雨其中一個短視頻的播放量達到了580萬,大家對這種原生態的葵花收穫方式感到新奇又有趣,不少網友留言說,「原來我們吃得瓜子是這麼來的……」並親切地稱呼他為「葵花哥哥」。

3

銷量翻一番,帶動村民脫貧

通過短視頻,葵花籽的銷路打開了。其中一條短視頻為郝春雨家鄉的合作社帶來了7千多元的訂單,還有不少大客戶找到了他,一次性購買了葵花籽120多噸,讓他們的銷量翻了一番。過程中,四戶貧困戶獲得了幫助,每戶都增加了2000元左右的收入。

生產技術問題解決了,葵花籽銷量上來了,鄉親們的錢包也鼓起來了。如今,「葵花哥哥」通過內容創作,還和多家炒貨廠建立了長久合作關係,繼續幫助家鄉的葵花籽銷往全國,帶動村民們脫貧。

越來越多的返鄉青年,都在努力通過網際網路幫助家鄉脫貧致富。以內容帶動農產品銷售和鄉村旅遊發展,助力貧困地區脫貧。

來源:環球網、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