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訊一評,解讀你關心的樓市動態:
01 中國的錢,正流向哪裡?這4個成贏家……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
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0.02萬億元,同比增長11.1%;本外幣存款餘額209.9萬億元,同比增長10.2%。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城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以下簡稱為「資金總量」)的同比增速在5月末超過10.2%,就算跑「贏了大盤」。反之如果增速低於10.2%,就跑輸了大盤。
下面是中國內地30個主要城市截至5月末的資金總量(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和增長情況。
2020年是中國貨幣政策的「寬鬆之年」。在這樣的年份里,央行超發的貨幣都去了哪裡?哪些城市成為「資金爭奪戰」的最大贏家?
幸福策評:杭州開始追趕一線城市,寧波和長沙分別位居第三和第四
第一,杭州是增長冠軍,增速達到了驚人的19.9%。
截至5月末,杭州匯聚的資金總量突破了5萬億,達到了5.07萬億,同比飆升了19.9%。其中凈增的資金總量超過8400億,增量僅次於北上深、超過了廣州。
經過了2020年上半年的飆升之後,杭州跟重慶、成都拉開了距離。之前在很多年裡,這三個城市匯聚的資金總量一直非常接近。而杭州跟廣州之間資金總量差距則進一步減少,只有不到1.4萬億了。這其實跟杭州目前城市競爭的態勢非常吻合——杭州正在擺脫「強二線城市」的陣營,開始追趕一線城市。
第二,深圳維持了較快增長速度,位居第二。
深圳前5個月的增速達到了17.5%,在30強里位居第二。至於凈增額,則達到了1.38萬億,僅次於京滬。深圳匯聚的資金總量,正在向著10萬億進發,有可能在今年年內突破10萬億,成為香港、北京、上海之後,中國第四個匯聚資金「超10萬億」的城市。
此外,深圳正在把廣州甩開,兩個城市匯聚資金總量的差距達到了2.9萬億,正好是「一個武漢」。
第三,寧波和長沙資金增速也都超過了15%,在30強里分別位居第三和第四。
幾年前,在西安和鄭州超過2萬億的時候,我曾提出過一個標準,資金總量超過2萬億才能稱為「強二線城市」。現在,寧波、長沙、濟南都超過了2萬億,青島、無錫也很快會超過2萬億。
總結一下:在2020年上半年的資金爭奪戰里,杭州、深圳、寧波和長沙,可謂4大贏家。
有意思的是,前三個城市都出現了房價飆升的情況,而長沙是在房價平穩的情況下實現的資金總量大漲。
這意味著什麼?可能意味著長沙的增長更健康一些。而杭州、深圳、寧波顯然有炒房熱錢的流入。其中深圳已經收緊了房地產調控,相信下半年資金增速會有所下降。
來源:@劉曉博說財經
02 為什麼還有人在老家買房?
三四線城市不能買!
理由千篇一律,產業導入、人口流向、棚改化尾聲等等,這些老生常談的分析大家都聽膩了,我們也說倦了,但跳出邏輯圈的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最不可預測的因素:人性。
在中國買房,只考慮經濟學原理往往無法解釋樓市現象,今天我們的角度不從經濟學原理入手,我們談談人性,談談為何三四線城市哪怕一而再再而三提醒不要買,依舊有一批人前赴後繼去買。
幸福策評:基於感性去三四線城市買房,或成那批回家接盤的韭菜
很多人的共鳴:為什麼我老家每年都在人口凈流出,但都能漲到1萬+?
一部分在於人口基數以及觀念。
這類城市每年的流失率也高,人口基數再大也禁不住每年往外一直流出的人口,如果只是人口基數大還遠遠無法解釋為何房價能夯實在1萬+。
裡面更深層的離不開觀念問題:父母認為不管未來在哪工作和生活,在老家買一套房子總沒有錯。
還有一點是城鎮化進程的感性體現,那就是農村人對城市的嚮往,升華一下就是大家對美好生活和居住品質改善的追求。
一個再感性的人,也必須和理性博弈,講點數據和道理。
如果所有人都基於感性去三四線城市買房,那我只能說你就是那批回家接盤的韭菜。
大家肯定注意到我上部分說的是三四線城市市中心的房價能上1萬+,因為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房價上1萬多的往往只有市區或者部分區域,而非全市均價。
因為三四線城市的城鎮化其實還在持續,農村到縣城,縣城到市區,還在一步步走,而每個城市的市區都結合了最優質的的配套資源,也是縣城小青年湧入的首選,所以三四線城市的市中心還能漲。
但小縣城呢,遲早得跌。尤其是那些人口凈流出的三四線城市,人口基數再大,也熬不住每年幾十萬的凈流出人口,而隨著人們對居住品質的追求,那些拚命努力從小城市小縣城奮鬥並去大城市上學打工的人,未來真的有多少願意回到自己十八線的小城市?
我們呼籲大家放棄三四線城市,是因為大趨勢如此,再感性的情懷都無法與經濟學常識相悖。
未來很多三四線城市會面臨萎縮甚至很多城鎮會面臨消失,被時代浪潮裹挾的我們,最終都要參與這場無聲的不可逆的資產保衛戰。
來源:@大鬍子說房
03 中央全面推進「舊改」,影響有多大?
舊改,正在加速。日前,國家公布《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到到「十四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今年以來,中央層面已經多次發文力推「舊改」。不同的是,這一次關鍵詞是「全面推進」,且有了具體時間表,意味著舊改即將全面上馬。
幸福策評:舊改可以拉動內需、刺激投資,但對房價影響相當有限
舊改全面推進,會帶來多大影響?
其一,舊改與棚改不同,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小修小補,主要覆蓋2000年之前的城鎮老舊小區。這些老舊小區,主要集中於一二線城市的老城區,以上海、北京、廣州、成都、天津、鄭州、武漢、濟南等地為多。
主要城市2000年前老舊小區占比
其二,與棚改「定向放水」不同,國家對「舊改」投入的錢相當有限,更多還要靠居民自籌。根據文件,舊改資金來源主體主要有4個,分別是居民、政府、銀行等金融機構、(運營)單位等。總之,與棚改獲得來自央行源源不斷的「定向放水」不同,舊改更多還是依靠自身為主。
其三,與棚改不同,舊改固然有拉動內需、刺激投資之效,但對房價的影響相對有限。沒有了大拆大建,沒有了來央媽「定向放水」的支持,舊改更多歸屬於民生工程的範疇,對房地產市場不會帶來顯著的影響。
其四,舊改之所以突然加速,與棚改接近收官有關。棚改收官,舊改接力,但能量早非當初可比。所以,個別過度依賴棚改的城市,其房價必然要接受基本面的檢驗。
其五,舊改,對「老破小「是雙刃劍:獲得了改善乃至升值的可能,但同時也失去了拆遷的可能。這一次舊改的出現,無疑為「老破小」帶來估值提升的可能。然而,這一利好蘊含的另一面是,大拆大建可能會被推遲,想要靠拆遷迅速完成財富晉級的期待落空。
來源:@大咖聊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