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說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
沒名的胡同數不清
就在北京東城燈市口附近
有一條胡同叫做史家胡同
不僅住過權傾朝野的大宦官
還住過富可敵國的大財主;
不僅住過忠臣良將、民族英雄
還住過名媛淑女、才子佳人
一段段傳奇與故事在這裡不斷上演
……
史家胡同起點
燈市口站
地鐵燈市口站下A口出
走幾步就是史家胡同入口
史家胡同再往西一公里,是故宮
往東一公里,是長安大街
史家胡同全長700米
現仍保存有四合院80座
完整有規模的約30座
整條胡同基本是
灰磚牆和大紅門的老北京風格
參天的古樹遮蔽了胡同的大部分陽光
史家胡同59號
史家小學
對於史家胡同有句老話:
「一條胡同,半個中國」
這話從何而來呢?
有種說法是,史家胡同得名於史可法的祠堂建在這裡。
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文人名將,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後,為了保住大明的半壁江山,史可法退居揚州,為南京城的南明政府鎮守江北防線。可是朝廷依舊揮霍無度,甚至內訌,最終史可法和守城的揚州軍民不敵兵強馬壯的清軍,史可法被俘虜,最終就義,那年史可法45歲,沒有任何子嗣。
據說,史可法祠堂就在今天史家小學校園的位置,雖然蹤跡難尋,但是史家胡同的名字卻留存下來了。
史家小學在歷史上,還曾是清政府招考赴美留學生的考場。在清華學堂成立前,曾於1909、1910、1911年三次舉行甄別考試,胡適、趙元任、竺可楨等都是從這裡中榜,得到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可以說,史家胡同是中國近代教育的發端,和文化變革的起點。
史家胡同53號
好園賓館
看過了史家小學,繼續走兩步就來到了53號院大門門口。牌匾上寫著「好園」兩個字,正是鄧穎超的手筆。
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全國婦聯下屬的賓館,不過常年大門緊閉,難得一窺真容。只能從這棟宅子的故事裡感受往日榮光。
傳說晚晴時候,這座院子是慈禧太后面前的紅人——大太監李蓮英的外宅。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裕容齡也曾在這裡居住過,但是真假已經無從考證。比較確鑿的是,後來,53號院被同治年間的狀元洪鈞買了下來。
比這位清朝末年的狀元,更加為人所知的,是他的三姨太洪夢鸞——著名的賽金花。說起來,為什麼賽金花可以在外國人之間遊刃有餘,也是因為她在15歲嫁給洪鈞之後不久,就跟隨洪鈞遊歷歐洲。
因為洪鈞被任命為駐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以及荷蘭王國的四國公使,賽金花在這段時光里增長了見識,周旋在歐洲的上流社會。至於洪鈞這位狀元,除了出色的外交才能,同時還考察了歐洲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整理了眾多資料,寫成《元史譯文增補》一共三十卷,成為今天人們研究西方蒙元史的案頭書,洪鈞也被稱之為「元史之祖」。
讓人唏噓不已的是,洪鈞任滿回國,買下史家胡同53號院不久就去世了,而留給賽金花的5萬銀元遺產,也被洪家族親給侵吞掉了,賽金花不得已,才重操舊業,輾轉各地,八大胡同的風流往事已是後話了。
洪鈞與賽金花
解放後這裡成為全國婦聯的辦公地點,鄧穎超、康克清、帥孟奇都曾在此辦公。
華國鋒亦曾在此居住,並在這裡策劃了粉碎「四人幫」的計劃。
如今,好園賓館則是這個時代的見證,所謂「好」,正是得名於「女子」。這裡一度是全國婦聯的辦公地點,今天則是充滿了榮光的好園賓館了。
史家胡同51號
章士釗故居
解放前,這裡曾是香港《大公報》的北京辦事處,還曾是山東抗日名將李樹春中將的私邸。解放後這個院子被外交部接管,後來成為章士釗和養女章含之的住宅。
後章含之與喬冠華結婚後一直在這裡居住。
據說,章含之很喜歡這座院子。那些年,她常常坐在院子裡,聽養父談古論今。
她親手種下的綠植,鬱鬱蔥蔥。
在她的著作《跨過厚厚的大紅門》中,滿是她對這所宅院的回憶。
史家胡同47號
榮毅仁故居
47號是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故居。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時任國家副主席的榮毅仁搬進此院並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歲月。
史家胡同41號
紅牆史家花園酒店
在史家胡同,很多小院被修繕一新,改為賓館對外開放。比如53號院現改為好園賓館,再比如41號院現改為紅牆史家花園酒店。古色古香的意境也讓這家酒店成為外國友人在北京最熱門的酒店選擇之一。
大堂的布置充滿禪意。後院的酒吧和餐廳也像胡同的氣質一樣,遠離喧囂,讓人獲得一絲難得的清凈。
史家胡同32號
傅作義故居
史家胡同32號院,這裡曾經住過新中國成立前北京城的城主——傅作義。
作為國民革命軍的高級將領,傅作義將軍先後參加過辛亥革命、北伐戰爭、中原大戰、綏遠抗戰等眾多戰役,是聲名赫赫的百戰將軍。
而他更大的功績則在於1949年不用一槍一炮和平解放北京城,讓這座千年古都得以留存。
斯人已逝,小院猶存。某個冬日的午後,也許有人會在門口駐足,感受小院主人曾經指點江山的氣魄。
史家胡同24號院
史家胡同博物館
史家胡同24號院,它是民國才女凌叔華生命的起點與終點。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20年代,史家胡同24號院門口來訪者絡繹不絕,其中的很多是中國近代文化史和藝術史的名人。因為這裡有一個被稱為「小姐家的大書房」的沙龍聚會,彙集京華名流,沙龍的女主人便是凌叔華。
凌叔華「小姐家的大書房」比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廳」早了近10年。
在華光璀璨的民國名媛才女群像中,凌叔華並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直到她去世,才漸漸名聲鵲起,不但被譽為「第一個征服歐洲的中國女作家」,她的畫作也成為收藏家的珍品。
不僅如此,她和徐志摩的曖昧關係以及她與英國詩人朱利安貝爾的婚外情都被一一挖出,炒成了坊間八卦。
如今,這裡已被修葺一新,成為北京第一個胡同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1000多平方米,設有8個展廳和一個多功能廳,各式各樣的展品原樣重現了當時的胡同生活。
據說,這裡能聽到眾多來自老北京的聲音:磨剪子搶菜刀的「震驚閨」;銅製或鐵制的串鈴傳出好幾十米遠,提醒胡同居民有遊方郎中經過的「虎撐」,有些大概地道北京孩子也沒聽過。
據說,這裡還收錄不同天氣的胡同聲音,颳風、下雨、電閃、夜晚打更聲,挨個聽著,仿佛穿越回那個時代幽靜胡同中。
猜這是啥?
娃娃鞋~
老北京人曾經的生活物件--暴露年齡的時刻。
值得一提的是史家胡同博物館門口有個文創社,裡面的商品非常獨特,都是根據附近胡同開發出來的衍生品。
更好玩的是,在這裡,你可以動手製作一塊屬於自己的瓦片哦,逛胡同逛累了,可以在這裡坐下來,動手製作一件有趣的小物件,也是一個對胡同的獨特紀念。
史家胡同20號院
老人藝舊址
之前在史家胡同博物館的展廳里會看到介紹:史家胡同20號院現在是人藝的宿舍大院。
這處院子和北京人藝的淵源,還要細細梳理一番。1950年的時候,「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了,也是現在我們常說的「老人藝」,那時候,史家胡同56號(現在的20號)是演員的集體宿舍,不少演員年紀都非常年輕,比如後來著名的表演藝術家于是之,那時候才22歲。
後面據說是人藝老宿舍樓。
想當年,焦菊隱、夏淳、于是之等建院元老,都曾在這裡生活、工作了大半輩子。
人藝許多早期經典作品也是在這裡排練並搬上舞台,演出了一幕幕悲喜人生。
史家胡同8號
黃敬故居
這裡曾是新中國首位天津市長黃敬(原名俞啟威)的故居。
說起他,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但是說起他的兒子,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因為他的兒子叫俞正聲。
在史家胡同的滄桑歲月中,有無數青史留名的人在此居住。從過去的史可法、李蓮英、賽金花,到徐向前、傅作義、榮毅仁、于光遠、章士釗、臧克家、袁也烈,劉文輝、喬冠華、史樹清、華國鋒等。還有黃宗江、黃宗洛、于是之、焦菊隱,英若誠、牛星麗、金雅琴、濮存昕等藝術家。
正是這些人,讓這座胡同,成為北京胡同中最有名望的一條。
史家胡同的微角度
除了門墩,其實門環也很有看點,不要錯過。
特別精緻!
來回地走在史家胡同里,感受著它濃濃的文化氣息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平添了不少懷舊的思緒。也許有一天,這條胡同會像曾經居於其間的人一樣悄然消失,但是它留給這塵世的一種精神卻永遠不變。
站在胡同口,回望,史家胡同,綠樹成蔭,宅院相連,青磚灰瓦,朱漆大門,訴說著幾多歷史煙雲。
交通信息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內南小街
公交路線:乘106路、108路、110路、111路、204夜班車內、204夜班車外、684路、685路在燈市口東下,步行110米即到
地鐵路線:乘地鐵5號線在燈市口下即到
溫馨提示:現在,史家胡同很多四合院是居民住宅,謝絕參觀,但門前大多都有二維碼,掃碼之後既能看到這座四合院的歷史。雖然不能進去,但還是可以了解到小院裡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