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網紅」這個詞在康石石眼裡本非貶義,存在即合理,網紅現象的背後隱藏著的是刻奇文化、從眾心態、大眾審美等複雜的總和。網紅這個詞的主體更是由一個人,發展到一件產品,一家店鋪,一家公司,至此已經成了現代用語詞典中「熱賣」的代名詞。
但除此之外,也代表著一種流水線程序化,套路化的生產流程,因為實用,所以批量生產。這對於商業產品來說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人臉,以及需要發揮出每個人與眾不同個性化標籤,展現出你獨一無二設計DNA的作品集來說,無論是網紅作品集機構,還是刻意流水線生產,而非根據每個人特點引導而成的網紅作品集,都是抹殺藝術生鋒芒的大忌。
比如對很多學習服裝設計的同學來說,作品及項目最終的效果可能是這樣的
這樣的作品集介面看起來乾淨清爽,似乎被套上了申名校的外殼。但這種風格的作品集,在眾多申請學生裡面一抓一大把,是典型的服裝設計「網紅模板」。
很多同學在作品集的創作中大多停留在靈感拼貼、3D裝置等創意表達之上。同時還習慣去各種網站上,學習借鑑別人的案例。學習借鑑本不是個錯事,但是很多同學還不能夠自己判斷出案例的優劣,另外還容易被別人的作品束縛住手腳,局限住思維。因此讓主動的借鑑學習,變成了被動的跟風模仿,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陷在「網紅模板」里無法自拔。
如果一個作品集當中四五個項目都是這樣的「網紅臉」,還想在萬千競爭者之中吸引到考官的注意,可以說是難上加難了。當然了,網際網路具有共享和傳播的特質,所以你自以為是的「網紅模板」也會出現在別人的作品集裡。這也是康石石為什麼一直強調,做作品集要離電腦遠一點的原因。
不過如果非要說個是非,「網紅模板」並沒有錯,錯就錯在很多同學在項目創作之時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在審美和邏輯能力上也有所欠缺。
創意拼貼、3D裝置、創意表達等創作手法也都沒有錯,問題在於這些不同的部分在同學們的作品集當中沒有產生強烈的關聯性,再加上固化的排版方式,最終讓你的作品集長成了「韓式一字眉」、「歐式大雙眼皮」、「高聳小翹鼻」、「烈焰豐唇」、「戳人V臉」。反正就是一幅流水線里出來的作品的樣子。
下圖是金斯頓大學對於申請服裝設計研究生作品集的要求,紅色部分關於3D WORK的說明需要大家認真閱讀,金斯頓明確指出創意和設計是通過3D立體的方式製作來探索和發展的。這也意味著你所做的東西可以引導設計工作,而不是單純對想法的表達。
金斯頓大學MA fashion作品集要求
這時候問題又來了,很多同學們會犯了跟風的老毛病。迎合所謂的作品集申請潮流,你做了3D建模?那我也做。她做了立體裝置?那我也做。你又做了創意繪畫?我也畫...
這就好像是同學們在大學時代,跟著老師的要求做作業一樣,到最後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東拼西湊了一堆,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最後放到作品集裡的結果就是又突兀又尷尬,整體瀏覽下來邏輯混亂,讓人摸不到頭腦。
康石石想要告訴各位同學的是,想要成為高級臉就先要摒棄對網紅臉的追求。所以同學們在準備自己項目的時候,要回歸自身根據自己的主題概念去發展自己的3D WORK,切勿盲目跟風。
下圖是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18屆學員Z同學的作品。他的作品集就長著一張非常標準的「高級臉」。
漢藝18屆學員Z同學 獲RCA、LCF、金斯頓 男裝設計MA offer
Z同學是一個很喜歡攝影同時又非常關注社會問題,所以想在作品集裡面充分表現自己的兩個特點。但是大多數作品集裡都有考慮到反應社會問題,如何選題就成為了阻礙Z同學創作的一個坎。
在主帶老師的幫助下,Z同學認識到適合他作品集的社會問題是能夠被拍下來的,同時還能形成鮮明的反差或者強烈的對比。而不是人人都在用的「校園暴力」「網絡鍵盤俠」等等...
最後Z同學將靈感延伸到了「中國的面子工程」問題,由此他直接去到北京的各個角落,拍攝人民大眾的真實生活狀態,以此來反襯高速發展中的現代中國。
接著他從一手調研的照片中提取了不同狀態下的人民,將他們重新組合運用到創意拼貼的手法,製作了一幅名為《海市蜃樓》的創意拼貼畫,很好的表達了項目的設計概念。
隨後他從3D WORK中不同的人體進行逐步抽象變形,最終推導得到自己的設計草圖和服裝效果圖,很好地向觀者展示了自己的獨特設計邏輯思維與創意表達能力,這便構成了作品集裡的「高級臉」
漢藝18屆學員Z同學 獲RCA、LCF、金斯頓 男裝設計MA offer
想要長成高級臉很難,但是想把作品集做成「高級臉」還是有路可尋的。下面康石石簡單舉幾個例子,幫助大家進行3D WORK讓你的作品集變個臉。
1. 生物種植
生物種植基本上分為三大研究方向:
在實際應用上,也已經比較成熟取得了不少優異的成果。比如倫時時尚創業與創新專業的學生Irene-Marie Seelig,把蘑菇製作成新型的人造皮革,用來解決為了得到皮草而對動物進行殘忍迫害的倫理問題。
Irene-Marie Seelig
設計師Suzanne Lee從紅茶菌中種出透明、可塑性極強的服裝面料,可自動形成接縫,減少破損和丟棄。
Suzanne Lee
大家也可以通過借鑑上面這幾種方法去打開腦洞,探索麵料的多種可能性,在項目中展現自己對於時尚領域「可持續發展」的追求。
2.3D列印
3D列印可以說是近幾年熱門的話題,從飾品、武器、服飾到建築等幾乎無所不能,與傳統紡織工藝相比,3D列印有著顯著的優勢。不僅能夠按照設計隨心所欲的生產,真正實現個性化。同時還可以一次成型,省去傳統工藝的多道工序從而優化製造效率。
通過3D列印,同學們可以任意提取需要的設計元素,將這些元素幾何形象化,並將這些形象打散重組,創造出無限可能。你甚至可以將美妙的音樂轉化為服裝,或者將看不見的微生物結構轉變為服裝面料……
漢藝18屆學員Z同學 獲RCA、切爾西、南安普頓 面料設計MA offer
在作品集創作過程中,同學們也可以在項目創作過程中運用3D列印,向考官展示自己對服裝面料邊界的探索,更直觀地展示自己的設計理念。
3. 科技互動
現實科技互動設計探討的是紡織品材質和工藝之外的元素,通過高科技給服裝面料增添新的設計和功能。
荷蘭藝術家Pinar&Viola在阿姆斯特丹時裝周中通過VR技術打造了一場全息影像時裝秀,由一名真人模特展示了他們設計出的虛擬服飾。
Pinar & Viola
用這些新興的科學技術進行跨界設計,有助於同學們看清設計發展的方向和前進的空間,同時進行3D WORK的研究探索。從互動性的裝置到智能的功能性需求,這些設計的表達方向將拓寬整個項目的創意表達多樣性,同樣是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
漢藝18屆學員 chew同學 獲倫時、金斯頓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女裝設計(MA)offer
其實作品集申請到最後的階段,考官是在看整個作品集的調性。之所以說「網紅臉」是因為康石石見過太多學生一味盲目跟風,而沒有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方式和方向是最適合自己的,最終在這種「被動式」思維的引導下親手將自己的作品集整成了「網紅臉」,無奈被淹沒在眾多作品集之中。
因此,同學們需要學會思考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將這些亮點無限放大,用創意表達的多樣性和獨特性逐步推導設計落地到服裝上。最後康石石想要再次強調,借鑑學習並非創作中的禁忌,只是需要同學們在借鑑的基礎上找到突破口,進行二次創作。讓別人的網紅方法,在自己的作品集中成為進階高級版。
當然,作品的創意絕不止於此,康石石只是簡單舉例,如想了解更多「高級臉」生成法或對於其他專業還有疑問,可以通過私信聯繫康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