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這個職業,在我們國家非常尷尬,尤其占比絕大多數在建築、築路領域的農民工,他們勞動強度高,出工時間長。遇到包工活,想一天多掙幾個錢,拚命加班干,多數這樣的農民工,上了年紀,步入老齡後,不是腰疼就是胳膊疼。
這部分農民工就像一台新發動機,經常處於大功率高速運轉中,機器零部件磨損到了一定程度,無法修理,只能報廢。可人是不能「報廢」的,只要有口氣,生命就有存活的權力,誰剝奪,誰就是犯罪。
青壯年時期已過,就連1959年出生的農民工,也年屆六十,建築工地已經不招收這樣高齡的農民工了,畢竟年紀大了,眼花耳笨,胳膊腿不好使用了,建築公司老闆為了安全起見,一般來說,過55歲的農民工,老闆就不招收了。
建築領域的農民工,今年在廣州,明年又到北京,後年到深圳;從這個工地挪騰到另一個工地,農民工工作對象是哪家公司?他們多數人不知道,他們只認得找他們幹活的包工頭。
如果上綱上線說,這部分農民工屬於打黑工,他們不知道勞動合同跟誰簽訂,當然了,就是個別頭腦法律意識強的農民工,想跟包工頭簽勞動合同,可包工頭會說,咱們在這個工地幹完,拿錢走人,誰跟咱們簽合同?願意干就干,不願意干就回老家看孫子去吧!
60後前後這代農民工,子女多數是80後。80後這代農村青年趕上了大學擴招,學習成績好的,上了各種大學,大學畢業在寫字樓里做白領,看著光鮮,其實就是一個北漂或者深漂,面對結婚,買房,自己那點工資承擔不了城市生活的重擔,父母在工地上渾汗如雨掙的血汗錢,都補貼給了子女,讓子女在城裡買房。
沒有上大學的農村青年,這還好點,父子母女一起到城裡打工,家裡翻蓋新房子,找媳婦,攢彩禮,總之也是把多年攢下的辛苦錢花光還欠下一屁股外債。
因此,這部分步入老齡化的農民工,韶華已逝,白髮蒼蒼,在城市裡做了半輩子建築工,被稱為農民工,乾了一輩子,沒公司給簽訂勞動合同,就沒有養老保險,更別提三險一金了。臨老了,兩手空空回到生我養我的村裡,伺候伺候二畝責任田,指望著子女養老?
可子女的生活也不容易呀!上了大學的子女,結婚晚,都30多歲了,才要一個小寶貝,原來小寶貝在城市裡上幼兒園,上小學,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子女自顧不暇,善良的父母們,怎麼捨得逼子女每個月給養老錢?只能忍著扛著。
再看看沒上大學在農村的子女,農村結婚早,那些十六七歲早婚的80後,現在都當爺爺了。但多是20歲左右結婚80後,這代農村青年,現在孩子也十七八歲了,上學,上大學花費迫在眉睫;學習差的,也像爺爺父親一樣打工,已到婚齡,面對農村男多女少,高額的彩禮,城市要有房,村裡還要有小院,對於不能像牟其中一樣敢打敢拼的更多的普通人來說,生活的壓力,是沒在農村生活體會不到的。
60後前後,建築工地已經不要的農民工,靠子女養老么?不好說。恐怕大多數人只要能幹動,還要繼續掙錢來與子女分擔經濟負擔。
養老能不能指望?但眼前得幫子女養小,這是肯定的。
我們村裡老陳,今年62歲,他可是個能幹之人,砌牆,抹灰,下尺子,放線,建築行當他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可兩年來,只能在村周圍有了活干幾天,城市建築工地沒人要他了。老陳詢問我幾次,怎麼能辦個假身份證,再去城市工地上混幾年,老陳的長孫考上了二本,他欣喜說,家族裡多少代人出了個大學生,要給長孫攢點錢……
這就是我們中國農民,就這樣,讓我們中華民族,代代薪火相傳。您感動麼?你怎麼看?說說你身邊的高齡農民工,怎麼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