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
建築行業、服務行業等是夏季露天作業的重要人群,今年,他們的高溫補貼拿到了嗎?高溫補貼和防暑降溫設備在各地落實情況如何?
多地高溫津貼有增長
這個夏天,吉林多地出現高溫天氣,最熱時達到35℃。今年,通化市特別出台《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規定一般高溫天氣作業的,用人單位必須按每人每天不低於10元的標準發放補貼。通化市人社局勞動關係科科長宋明表示,露天工作的行業,如環衛工人、建築工人、採礦工人等,都是重點受益行業。
宋明:標準是硬性的,如果超過規定的溫度,必須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但具體操作要靈活,區分不同的情況,讓雙方都能接受。應該由企業根據測定溫度,為員工支付津貼。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多個省區市已制定了高溫津貼標準,且標準迎來一輪增長。今年5月份,上海市和福建省均上調夏季高溫津貼標準,上海市由200元/月調整為300元/月,福建省由200元/月調整為260/月元。
多數地區高溫津貼能按時發放
那麼,這些承諾給戶外工作者的高溫補貼能夠發到勞動者手中嗎?近日,記者前往廣東珠江,在當地街頭進行了隨機採訪。
中午11時,火辣的太陽曬得人皮膚都有刺痛感。記者採訪到一位外賣員,他表示,雖然不知道公司發了多少錢,但高溫補貼確實已經打進了他的工資卡。
記者:公司有沒有發高溫補貼?
外賣員:有的,收到過。
記者:多少錢?
外賣員:是打到工資卡里的,具體多少我沒看。
對於按照小時結算的崗位,員工也可以拿到相應時間的高溫補貼。街邊奶茶攤位的一位露天售貨員說:
售貨員:下午13時到13時30分有補貼。
隨後,記者又採訪了一名在建築工地做飯的阿姨,她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單位很正規,每年都會按時發放高溫補貼。
大姐:給高溫補貼的,打到工資卡里了,好像是150元。
愛心驛站為高溫工作者帶去便利
除了按時發放高溫補貼,各地還採取多種防暑措施,保障露天工作者的安全。今年,西安等部分城市和地區氣溫突破35℃。西安遠大醫院等單位專門建立了愛心驛站,為露天工作者服務,不少環衛工、外賣員在這裡乘涼解暑。
愛心驛站負責人趙軍寶:第一,空調全部開放,保證溫度在26℃左右。第二,室外氣溫達到30℃以上的時候,會給愛心驛站熬一些綠豆湯。第三,愛心驛站備有常用藥,一年四季都有。第四,愛心驛站大廳有護士值班,可以為戶外勞動者服務。
今年夏季,這樣的愛心驛站已經在全國各地開辦起來,僅西安市就已經建成一百多個,給戶外勞動者帶來很大的便利。陝西省總工會權益保障部副調研員戴慧陽:
戴慧陽:工會的愛心驛站,天冷可以取暖,天熱可以納涼,渴了可以喝水,急可如廁,累可歇腳,傷可用藥。有桌椅板凳、衛生間、基本電器,有空調、微波爐、熱水器、應急醫藥箱、工具修理箱、書籍報刊等,環衛工人、外賣小哥休息的時候可以看看書。
部分非合同工仍然拿不到高溫津貼
然而,採訪中記者也發現,在一些地區,「高溫補貼」發放的老問題仍沒得到解決。在珠江,記者採訪了一位街邊的快遞員,他表示,自己從來都沒有領到過高溫補貼。
記者:你們有高溫補貼嗎?
快遞員:一直以來都沒有啊。
記者:公司會不會發放一些消暑的飲料或者用品?
快遞員:沒有,什麼都沒有。
記者還發現,特別是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臨時工,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高溫補貼。
農民工:我們沒有,我們是給別人打工的,干一天算一天,因為我們不屬於什麼公司,都是臨時被聘用的。
記者:那會不會給一些解暑的東西?
農民工:有礦泉水。
目前,發放高溫補貼並未立法,對於不發放高溫補貼的企業和單位,監察部門往往沒有處罰依據。通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關係科科長宋明:
宋明:現在工程和項目一般都採用層層分包的方式,簽訂的生產合同中沒有高溫補貼這一項,很多農民工難以維護自身權益,根本不能指望承包老闆發放高溫補貼。另外特殊行業的工程層層分包,利潤很少,生產企業沒有資金用來發放高溫補貼。
不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違法嗎?
對此,人社部門表示,高溫津貼,本質上講是高溫環境下勞動者的工資組成部分,納入工資總額,需要繳納個稅,並非可發可不發的福利。
另外,按照法律法規,用人單位不能因為高溫作業停止或者縮短工作時間,而降低勞動者的工資;也不允許因為增加高溫津貼,而降低勞動者的工資。除此以外,用人單位也不能用防暑降溫品沖抵高溫津貼。
蚌埠市人社局勞動仲裁科科長呂家淵表示,不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屬於變相剋扣員工工資,是一種違法行為,露天工作者對此要有所知曉,要有維權意識。
呂家淵:對不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的,勞動者可以向單位所在地的人社部門、衛計委、安監局和市總工會舉報投訴,申請調解、仲裁或提起訴訟。人社部門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高溫補貼發放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不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的用人單位。
有專家認為,嚴格實施相關行業發放高溫補貼的措施,需要有關勞動部門加強監督管理。但高溫補貼只是一個補救措施,更重要的是保障戶外工作者的安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
彭澎:在極端高溫情況下要停工休息,或者有間歇,比如連續工作兩個小時就要休息。另外要採取一些現成的措施,比如噴淋、水霧或者發放飲料。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央廣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
圖片來源於網絡
記者:韓曉、溫超、高雅、施濤
編輯:孔明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汪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