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娃娃好漂亮,可以給我玩幾天嗎?
我可以借用你的鉛筆嗎?
我又忘記帶水彩筆了,可以用你的嗎
最近朋友的孩子東西總是少,在朋友的再三詢問下,女兒末末終於說出實情,她的朋友芳芳最近總是借她的東西,芳芳總是忘了還。
晚上,芳芳又來找末末讀繪本,臨走的時候她又看上了末末新買的繪本,芳芳特別喜歡,拉著末末的手搖晃著能不能借她玩兩天,就兩天~朋友也不好出聲阻攔,就讓芳芳帶走了。
繪本終究是沒有還回來,朋友自己去拿了回來。
斤斤計較、愛占便宜的家庭走不出胸懷博大的孩子,我們很難在一個庸俗的家庭裡面發現一個孩子有著高雅和清純。
No.1
愛占便宜的父母,養不出有修養的孩子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說:
「小時候,看到的媽媽是買顆青菜也要拿根蔥的人,心裡覺得很羞恥,可是長大了,發現自己也成了那樣的人。」
晚上逛超市的時候,遇見一個帶著女兒的媽媽和一個售貨員在爭執。沒有提供試吃盒的水果是不允許隨便試吃的,但是這位媽媽帶著孩子在進口提子隨意扯下一小半給孩子吃。
售貨員看不過去跟她解釋,她非但不聽,還拿孩子還小吃幾粒又不會怎樣說事。
售貨員解釋說每次她一來,都要把水果嘗一個遍,卻什麼都不買,孩子已經開始跟她學了,隨意吃喝。
後來我在零食區,又看到這對母女,母親正在玩手機,女兒卻在另一條通道里隨意扯開一袋零食,抓了一把塞進嘴裡,轉頭剛好看到我,覺得被抓包了,急忙將零食袋胡亂塞進貨架上,拉著她媽媽就走。
父母的行事為人,永遠是孩子的第一準則。孩子自然會把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全盤接收。
No.2
愛占便宜的孩子,難以擁有長遠的眼光
大學宿舍的一個同學,我們班級的聚餐、出遊等各種活動,她總是找理由遲到或者早走,結帳的時候總是不見人影。大家心知肚明,但是不好意思直說,但長此以往,同宿舍的人也開始疏遠她,以後的集體活動,集體選擇性的遺忘她。
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貪婪者都是一個弱小孩,他們普遍缺少愛,為了彌補不被愛或者沒有力量的空洞,不得不用占便宜的行為來填補內心的空洞。
貪便宜的背後,是目光短淺,只顧眼前。而這種行為,就像是一個黑洞,會牢牢地吸附那些更遠的倒霉事,讓這個人更加不幸福。
不同的觀念,會讓孩子有不同的視野,然後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和行動。所謂的格局,眼光,聽起來很虛,但實際上,那些能做到能忍住不占小便宜,不看短期利益,理性的,綜合的分析自己的處境的人,就已經占有了先機。
No.3
學會拒絕,更好的認知自我
拒絕別人的第一步往往是要教會孩子發現自己的真實感受,我們要積極地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的拒絕方式。
教孩子學會商量著解決問題,用商量的口吻去拒絕,我們要以引導為主,幫助為輔,鼓勵孩子獨立完成。
孩子每一次說不,實際上都是孩子對自己邊界感的一次描繪與界定。孩子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樹立自尊,甚至幫他們學會保護自我。
不要小看孩子的拒絕,這是他們建立界限感的關鍵,也是擁有健康自尊的前提。
不只是我們的孩子,有很多成年人都不知道如何開口拒絕別人,倒不如從現在開始,嘗試教孩子學會拒絕,讓寶寶度過一個更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