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雲南省建設項目征轉用地省級審批時限縮減至13個工作日

2020-01-03     雲南新聞廣播

1月1日

新一代自然資源建設用地審批系統

正式上線

新系統將建設項目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省級審批時限由原承諾的20個工作日縮減至13個工作日,實現建設用地審批工作提速增效,為做好用地保障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再出實招。

據了解,建設項目用地審批是單位、個人進行建設使用國有土地時獲得合法有效的用地手續重要環節,也是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做好用地保障服務全省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雲南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精神,進一步提高建設項目用地審批效率,雲南省自然資源廳於2018年6月開發建設新一代用地審批系統,並於2019年7月選取玉溪市、文山州及所轄縣(市)作為試點單位與省廳同步啟動試運行。目前,該系統已於昨日(1月1日)在全省正式啟用。

01

新系統有什麼特別之處?

該系統在大數據整合、智能審批和綜合統計三方面實現創新,保障建設用地審批工作提速增效。

新系統依託雲南省自然資源雲平台和大數據管理平台,以國土空間基礎平台服務為支撐,使用統一技術框架,構建全省集中部署、分層級應用的審批系統,將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現狀、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歷年審批用地等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入庫,並實時對數據進行更新,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上報審查用地報件時可隨時調用,解決了以前各州市分點式部署數據不統一、更新不及時等「痛點」,也為新系統運行打下基礎。

藉助大數據管理平台

建設用地審批系統實現智能審查

縣級自然資源部門上報項目用地報件時即可通過自然資源雲收件技術審查對擬報件的資料完整性、項目用地合規性、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建設用地重複申報壓占、用地範圍現狀地類、用地界址點坐標等進行檢查分析,將檢查分析結果推送用地審查經辦人,對不符合要求的項目用地報件系統一律不收件和上報,在縣級自然資源部門用地報件上報時就能檢查分析出報件存在的問題,從而減少人工檢查分析用時,提高了用地報件質量,避免了用地報件因不符合要求被退件的風險。

同時,根據不同業務的實際需求,系統還可提供用地審批業務數據的綜合統計分析,支持即席查詢和全文檢索,實現相關固定統計報表及自定義報表的生成、查詢和導出列印功能,實現綜合統計功能,提高報件辦理效率。

來源:雲南發布、雲南省自然資源廳

編輯:曹譯文 錢岩

責任編輯:管昕 阮愛麗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0SXaG8BMH2_cNUgQs_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