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收到總理賀信啦!優化營商環境高級別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9-11-22     發展北京

今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財政部聯合世界銀行主辦的優化營商環境高級別國際研討會在北京開幕。研討會以「更好的營商環境,更有活力的中國和全球經濟」為主題,搭建平台,交流經驗,共同推進營商環境改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會議發來賀信。國務院常務副秘書長丁學東、副秘書長陸俊華,財政部部長劉昆,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副市長王紅和世行常務副行長楊少林出席會議。

研討會還邀請了世行營商環境政策諮詢團隊以及來自英國、紐西蘭、日本、俄羅斯、越南、蒙古、寮國、柬埔寨等10多個國家的領導和專家、中國國家有關部門和來自全國31個省市地區相關負責人共約450人參會,圍繞對外開放、法治化建設以及政府監管和服務三大主題分別組織交流研討會,同時聚焦營商環境未來改革方向舉辦商界研討會和學術研討會2場平行論壇

本次研討會持續兩天,中外雙方將從經驗展示、模式創新、法律支撐等方面交流相關情況,深入探討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以推動世界營商環境良好發展。

作為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的樣本城市,北京始終堅持首善標準,狠抓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政策落地見效,努力為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和高質量發展做出「北京貢獻」。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在致辭中表示,在國家的統籌領導下,北京市結合世行評價指標體系方法學,從企業和群眾的需求出發,推出了一批大力度的改革舉措,不斷推動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接下來,北京將以更大力度擴大高水平開放,以更大力度強化科技手段運用,以更大力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更大力度提高法治保障水平,為國內外企業在京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氛圍,也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貢獻北京智慧。

北京市副市長王紅表示,下一步,北京將紮實落實新一輪改革任務,對標國際前沿和國內最好水平,爭取在重點指標、關鍵環節和難點問題上取得新突破,在推進「一網通辦」上取得新突破,在建設綜合窗口上取得新突破,在落實「四減一增」上取得新突破,在實施事中事後監管上取得新突破,在政務科技上取得新突破,在推進法治保障上取得新突破,為中國乃至世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出有益探索。

在今天上午的會議中,世界銀行諮詢專家、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馬欽還透露,中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僅有北京和上海2個樣本不足以代表中國營商環境的整體水平,所以世界銀行考慮在中國新增加2個樣本城市,讓之後的評價結果更合理、更具代表性。

數說北京成績

從「樣本」到「樣板」

10組數字勾勒首都營商新佳績

本屆營商環境高級別國際研討會再次選定北京,與上個月世界銀行發布《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不無關係。

在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總體排名比去年上升15位,名列第31名,這是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發布以來中國的最好名次。北京作為樣本城市之一,得分78.2分,在去年大幅提升的基礎上,今年再次提升4.6分,超過部分歐盟國家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水平。

伴隨著分數增長、排名攀升,北京營商環境兩年來大幅改善和優化,從營商環境考核的樣本,變成助推中國營商環境排名「二級跳」的樣板。北京不斷向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邁進。

(一)開辦企業減流程降費用

今年2月,北京將申請營業執照、刻制公章、領用發票及用工信息採集四個環節全部納入「e窗通」平台,在全國率先將開辦企業由7個環節壓縮至1個環節,辦理時間由24天壓縮至1天。

2019年1-10月,北京市存續企業162.78萬戶,新增外資企業2538家,新增外資企業註冊資本711.03億元,相比2017年同期,分別增長6.4%、27.3%、69.2%。

(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持續優化

今年,北京進一步加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在全國率先推行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監管、驗收、登記全封閉式項目管理體系。並通過精簡環節,使得建築許可的辦理環節由23個優化為5個、辦理時間進一步壓縮為20天。

一系列舉措,直接讓辦理建築許可指標排名一次性提高100位,相當於位列世界第32位,其中質量控制指數獲得滿分。

(三)市政接入實行「234」模式

去年,北京在全國率先推出低壓電力接入「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的三零服務,北京與日本、阿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三個電力接入全免費的地區。截至目前,已惠及全市3.02萬戶小微企業,為企業節約投資約13億元,減少客戶跑動距離近18萬公里。

隨即,又推出高壓臨時用電「省力、省時、省錢」三省服務,實現高壓臨時接電3個環節辦結、時長壓減至20個工作日以內,已為企業節省成本2300萬元。

目前,電力改革措施延伸到水、氣、熱、通信等市政公用設施,實行市政接入「234」模式,即2個環節、3份材料、4天辦結,大幅提升了市政設施接入效率。

(四)不動產登記「跑出新速度」

不動產登記全面推行了「一網通辦」,將原來需要在房屋交易部門、稅務部門、登記部門三個部門辦理的交易、繳稅、登記業務合併到一個窗口辦理,環節從4個縮減到1個,全城實現「一個環節、一天辦結」服務方式。

兩年來,按照每次減少房屋抵押登記辦理時間11天計算,已為企業降低資金成本約6.4億元。

(五)辦理納稅事項「省事、省時、省錢、省心」

在減流程方面,實現5類162項辦稅業務「最多跑一次」、152個納稅事項「全程網上辦」、7類300餘項涉稅業務「全市通辦」。

推行財稅一體化輔助申報系統,實現財務軟體與電子稅務局對接,納稅人只需2~3分鐘便可完成從申報準備到申報辦結的全流程,實現「一鍵申報」。經初步測算,納稅時間從207小時減少到138小時。

在減稅負方面,今年前8個月,新增減稅降費1368億元,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近1800億元。

(六)京津兩地攜手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

兩年來,京津兩地通力合作、攜手並進。在全國率先將出口退稅申報、企業註冊備案等6類業務整合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成為一站式出口退稅的「北京樣板」並在全國推廣,截至目前累計退稅額已超過32億元;

率先推出新版「一站式陽光價格」清單,設立100家「陽光物流」直營店,所有收費明碼標價。

大幅精簡單證,將報關單、報檢單合併為一張報關單,進口單證由原來11個壓縮至3個,出口單證由原來7個壓縮至3個,切實提高通關效率。

(七)全國率先試點動產擔保統一登記

北京通過爭取國家試點支持,整合市場監管部門和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兩個系統,大幅提高動產交易擔保效率。

大力推廣統一登記系統全程電子化運行,取消登記擔保人和擔保權人身份限制,提供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服務。

率先在全國開創了企業徵信報告網銀查詢和自助查詢,為提高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便利度發揮積極作用。

(八)破產辦理質效穩步提升

北京建立了破產案件快速審理機制,對破產案件進行繁簡分流,將簡易案件納入快速處理範圍,案件平均審理時長逐年下降。

同時成立北京破產法庭,將破產案件集中管轄,大大提高了破產審判的專業性、規範性。

加強信息化應用,優先使用網絡拍賣處置財產,辦理破產成本從22%下降到17%。

(九)執行合同網上辦理更便利

訴訟全流程網上辦理,實行商事糾紛網上立案24小時「不打烊」。今年1-9月,全市法院通過北京法院集約送達一體化平台發送電子送達280800件,電子送達平均使用率達到34.2%。

專門成立網際網路法院審理特定類型的網際網路案件,當事人僅需在網際網路法院官方網站登錄便可完成全部訴訟流程。截至2019年10月底,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已結31924件,執行366萬元,當事人減少跑動約3484萬公里,平均每案節省跑動時間16小時,節省交通成本約800元。

(十)構建包容普惠新生態

創新創業動能持續激發,北京每日新設科技型企業數量逐年大幅增長,從2017年98家、2018年200家,目前達到215家,實現翻番。全市擁有獨角獸企業82家,接近全國半數。

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2019年7月發布的《2019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創新集群榜單中排名全球第4位,較2018年提升1位,超過了美國的聖何塞-舊金山、日本大阪-神戶-京都、美國波士頓-劍橋等國際知名科技集群。

詳解北京經驗

北京營商環境的改變,得益於從「政府端菜」轉變為「百姓點菜」,從「我要怎麼辦」轉變為「企業和群眾要我怎麼辦」,從以政策出台為節點轉變為切實打通「最後一公里」。

(一)高位推動、上下協同,強力推進改革

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市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協調、督查落實。6位主管市領導牽頭負責研究推進分管領域的改革和協調調度。全市還建立了營商環境專班,由市發改委等7個部門牽頭、市級56個部門和16個區共同參與,研究和推進改革落實。形成了由165名工作人員組成的專業化隊伍。京津建立了京津聯合聯動工作機制,不斷提升京津地區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今年以來,召開市級專題調度會60餘次,部門間協調會200餘次,深入研究改革路徑和措施,協調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成為突破種種阻力和障礙,推進改革不斷深化和政策落地見效的重要保障。

(二)政策先行、層層深入,持續深化改革

從宏觀層面上,2017年北京出台《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2018年出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務、北京標準和北京誠信「四大示範工程」和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的目標,並分解了298項具體任務清單,明確了近三年優化營商環境的時間表和施工圖。

從微觀層面上,先後出台了優化營商環境1.0、2.0、3.0版系列改革政策,不斷破解關鍵難點問題。

2018年3月,出台了「9+N」1.0版改革政策,以「三精簡一透明」為重點,聚焦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納稅、獲得電力、跨境貿易、獲得信貸、登記財產等7個領域,推出了35個短小精幹、務實管用的改革政策,取得了快速有效的改革效果。

今年2月份,出台了「9+N」2.0版改革政策,在對標世行評價指標基礎上,結合企業和群眾需求,聚焦「簡流程、優服務、降成本、強監管」四個方面,推出69個改革政策,領域更廣泛、針對性更強、改革效果更加明顯。

今年10月份,聚焦企業創新創業、投資貿易、產權保護、市場競爭、法治保障等12個重點領域,共制定改革任務措施204項。

(三)一抓到底、密集調度,力爭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北京市不斷探索建立「高位調度+問題清單」的常態化改革推進模式。建立市級常態化調度機制,定期聽取改革任務及清單落實進展情況,協調解決跨部門的問題和矛盾,推進改革政策順利落地。狠抓國家任務、社會問題、督查整改三類任務清單落實。在全市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再行動」為主題的廣泛宣傳,針對窗口工作人員、企業、中介機構開展政策宣講培訓,今年累計宣講1900餘場、培訓近30萬人次,不斷擴大政策知曉度和覆蓋面,提升窗口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和能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系統的、深刻的自我革命。下一步,北京將力爭在重點環節和難點問題上取得新突破,繼續在全國立標杆、做示範,讓企業和群眾得到更多的獲得感,推動營商環境改革再上新台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58lG4BMH2_cNUgPy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