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的心酸:看似公平的輪流養老,卻更讓老人無奈

2020-02-24     大農圈

最近幾年,「空心村」已經成為了一個高頻詞,似乎一提到「空心化」,就令人憂心、鬧心,表現出悲觀化,甚至感到絕望。

而隨著「空心村」一起引起熱議的農村養老問題,則成為了很多農村人關心的又一話題。

數據表明:我國有超過5000萬的農村留守老人

截至2019年年底,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4億人,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億人,其中鄉村常住人口5.5億。除了西藏外,各省農村老齡化程度均已突破10%,遼寧省、重慶市等地甚至均已超過20%。因此,農村最少有超過5000萬老人。

而隨著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進城,造成「空心村」的同時,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導致農村養老特別是留守老人的養老矛盾異常突出。

相比城市,由於農村人口的收入較少而且不穩定,且沒有退休金等問題,讓農村老人的未來更讓人擔憂。

農村養老存在哪些問題?

1、農村老人沒有收入,沒有養老金,養老補貼過低,生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2、看病難,看病貴,雖說現在農村實行了新農合,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減輕了農民看病的壓力,但是現在每年的合作醫療都在上漲,一年比一年高。雖說報銷的比例也提高了,可是藥品越來越貴,並且很多藥品都不能報銷,需要自費,導致看一場病需要花的錢並沒有減少多少。

農村老人如今的養老現狀

1、看似公平的輪流養老

現在的農村,雖然很多農民家庭的經濟比以往更好了,但是仍存在一個現象:因為很多老人都有好幾個子女,因為有些子女就不願意獨自贍養老人,於是看似公平的「輪流養老」新模式就開始流行起來。

老人不停地在子女之間輪流養老,一個地方剛適應又要被送卻另一個子女家,這樣來回折騰老人卻更為心酸。

2、孤立式養老

如今的「空心村」就是造成孤立式養老的最大因素,子女們都進城打工賺錢養家了,農村只剩下老人,要是孫子輩也在農村還好一點,但更多的是老人子女為了讓下一代受到更好的教育,也得跟隨著在城市裡,於是便形成了兒女和孫子孫女都不在身邊,老人們被孤立在農村的情況。

雖然不缺金錢,但是「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這種精神上的孤立式更讓人難受。

3、被迫式養老

這種情況和第二種孤立式養老有點像,不同點在於:孤立式養老是子女願意給老人養老,但是由於現實等因素只能讓老人獨自待在農村,不過會給老人金錢或者物資上的幫助。而被迫式養老則是一些人把老人趕出家門,讓他們獨自居住,平時也不給金錢和物資上的幫助,老人們還得自己賺錢養老。

這種情況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很常見,不過這些年來基本上已經很少見了,但是不能說沒有。

農村養老院為什麼不受歡迎?

近幾年來,不少農村地區已經建立了養老院,本意是為了保證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也可以減輕子女們的擔心和負擔,可但是這種養老的方式卻並沒有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為什麼呢?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傳統習俗,咱們國家不像外國,中國講究的是孝道,你如果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別人第一印象就是:這人連自己父母都不願意管,太沒良心了。

而對於老人來說,他們也不願意到養老院去,因為感覺很丟人,自己兒女雙全,卻沒有一個願意給自己養老送終的,給人印象就是這家人都是沒人性。

你們村裡的老人都是哪種養老方式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TeHABgx9BqZZIMq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