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觀學社」頭條號,私信「學習」即可獲取企業管理工具包,老闆解放、企業自轉!
當一個公司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可能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當今的許多公司仍舊把打卡作為考核員工的重要標準,殊不知,打不打卡其實並不重要,那些優秀的公司從不會為了考核而考核。
教授讓學員評估3家公司前景:
A. 8點上班,遲到罰款;統一佩戴胸卡;每年1-4次旅遊和比賽。
B. 9點上班,不考勤;辦公室自我布置;上班時間可以理髮和游泳。
C. 想來就來,上班可帶狗和孩子,上班時間度假不扣工資。90%的學員選了。
結果:
A是倒閉的金正公司,
B是微軟,
C是谷歌。
商業視角解讀人生,1元70節視頻課程,企業問題,人生煩惱,一點就通!無數家老闆都在學。
一個有職業道德的員工絕不會因為公司要求打卡或不打卡,而懈怠了工作,相反沒有太多條條框框束縛的寬鬆工作環境,卻給了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
做任何事情都應「以終為始」,我們在管理和考核員工之前一定要想明白我們最想要的是什麼。比如:對一個設計策劃人員,我們要的是創意;對一個銷售人員,我們要的是產品銷售的業績,而不是上下班是否忘記打卡。
管理是一門藝術,如果我們把管理只盯在上下班打卡上,而忽略了其他,那我們的管理人員就可以不要了,因為打卡的事兒,機器就能勝任,而且比人會做的更加準確、公平、公正。
經常看到一些企業的考核非常複雜,考核指標之多,量化之難,操作之複雜,到了事實上無法實施的地步。
比如:一家公司對於一個銷售代表的考核居然有7個指標:任務完成率、管理能力、公關能力、費用率、人品、上報方案的質量、衣著談吐,等等。
這哪是考核一個普通的銷售代表呀?如果按照這家公司考核中的一些量化指標,能做到60%就已經接近一個完人了,他怎麼可能只做一個銷售代表呢?這些考核指標,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一個國家部長的標準了。
如此這般,是越考核越不得要領,越考核越覺得員工素質越差,越考核越覺得體系不完善。以上考核項目這麼多,而效果不佳的關鍵是考核沒有聚焦。
我們究竟希望銷售代表給公司帶來什麼?思考清楚這個問題之後,就考核這個關鍵指標就行了,其他的是管理問題。後來他建議考核指標由7個改為兩個,結果好得出乎意料。
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占到先機,就只有靠速度來彌補了。速度快的企業所導致的低成本資源的匯聚,本質上是一種速度上所產生「裹脅效應」。
「速度領先」戰略的副反應就是「有限度的混亂」。
在這個階段,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企業的存在到底是為了管理的完美而存在,還是為了抓住機遇實現盈利而存在。
即使解決了管理中的所有問題,將企業搞得非常完美,但我們失去了企業發展的機會和速度,失去了競爭的基本條件,那這種完美又有什麼價值呢?
這種完美是短命的,因為它失去了競爭的基本前提。所以我們必須清醒理解,企業是為發展而不是為完美而存在的。
讓我們回到最初。公司招聘那麼多員工,難道就是為了讓他們每天上下班打卡而來的嗎?一個每天一上班就惦記著下班打卡的員工能是一個好員工嗎?
有人問:如此來說公司就不需要制度了,願來就來,願走就走嗎?
非也,制度是必須的,那要看你考核的重點在哪裡。
關注「微觀學社」頭條號,每天優質文章視頻,幫您開闊視野,管理有道,領導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