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走在路上,可以感受到,吹過來的風變涼了,掉下來的葉子也已經是枯黃的顏色,讓人實實在在地感覺到,秋天是真的來了。
秋和肺氣相通應。所以一到秋天,相比其它季節,孩子的咳嗽似乎也更容易冒出來。
咳久了,慢慢孩子身體也會變得虛弱,平時活蹦亂跳的精神頭沒有了,家裡人見了又心疼又著急。
這一篇文章,幫助大家先了解咳嗽,知道它產生的原因。接下來,我們也能更好的調理和預防,舒舒坦坦地度過這個秋天。
咳嗽主要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肺氣上逆產生的咳嗽,一種是身體為了排痰而產生的咳嗽。
肺氣上逆產生的咳嗽
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通過氣機的交換,來實現能量和物質的傳遞。而氣機向上宣發和向下肅降的流通,都是靠肺臟進行的。
如果肺臟正常宣發肅降的功能失調,導致肺氣上逆,咳嗽就自然產生了。
對於小孩子來說,受寒和積食是導致肺氣上逆的主要原因。
先說說受寒吧,如果寶寶受寒了,身體會本能地關閉毛孔,不讓寒氣再進來。
這樣一來,身體內部的氣也沒辦法通過皮膚毛孔散出去,於是只好擠到呼吸道往上走,表現出來就是咳嗽。
另外一種情況,積食咳嗽,也是肺氣上逆引起的。如果寶寶積食了,積滯的食物沒有及時清理掉,就會堆積在胃腸道產生熱。
這個熱我們可以想像成一團在燒開水的火。就像燒水的過程中水氣會不斷往上飄,這時候胃腸道里的氣也會被迫往上遊走,一直遊走到肺部,迫使肺氣上逆,就產生了咳嗽。
所以說,咳嗽其實是身體的一個自主調節動作。我們的身體,十分有智慧,通過咳嗽這樣一個動作,來幫助身體恢復氣壓的平衡。
身體排痰產生的咳嗽
氣逆的咳嗽通常是空咳,咳聲清脆響亮。而有時候小朋友的咳嗽,咳聲低沉發悶,媽媽仔細聽,可以聽到氣管里嗚嗚咽咽的痰音。
像這樣子的咳嗽,其實是因為身體裡面有垃圾痰飲而產生的。
我們知道,痰是身體里的垃圾,身體會本能地想要把它清理出去。
所以會通過肺臟的宣發作用,把痰飲不斷往上輸送,然後通過咳嗽這樣一個動作,把痰給吐出來。
咳嗽的原因不同,因此咳嗽的類型也會不一樣。不可能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所有的咳嗽。
就像兵家作戰,面對不同的敵人有不同的打法,身體正氣對抗病邪的時候也是一樣的。
所以,正確的調理,需要先判斷了解孩子的咳嗽屬於哪一種類型,然後再派兵出擊。
小孩子的咳嗽,常見的主要分為4種,分別是:
這四種類型怎麼去區分呢?也是有方法的。
《黃帝內經》說:「諸病於內,必形於外。」
身體生病的時候,會通過外在表現出來。這些身體表現,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媽媽來做辯證和判斷。
1. 受寒咳嗽,是寒氣侵襲身體帶來的。所以一般還會伴隨著這樣一些寒症表現:
鼻塞流清鼻涕
舌苔偏白,薄白的不會太厚
咳嗽比較頻繁,吐出來的痰是白色的,清稀的
身體怕冷發熱,有時候還會頭痛,全身酸痛
2. 積食咳嗽,是胃腸道里的熱往上熏蒸帶來的。所以一般還會伴隨著這樣一些積食熱症表現:
張開嘴巴往手心哈一口氣,有口臭
上廁所大便臭
手腳心發燙
睡覺不安穩,滿床翻滾,或者從這頭爬到那頭,趴睡,屁股撅起睡
3. 痰濕咳嗽,是身體排痰帶來的。痰是一種水飲垃圾,所以一般還會伴隨著這樣一些水濕表現:
舌質淡紅,舌苔偏白,並且偏厚或者偏膩,水淋淋的一層
咳出來的痰很多,是白色的清稀的
胸口感覺悶悶的
整個人感覺很累很困
4. 燥咳,是身體里缺乏津液帶來的。所以一般還會伴隨著這樣一些津虧上火表現:
咳嗽咳了很久,只聽見咳咳咳的聲音,沒有痰或者痰很少
喉嚨里痒痒的乾乾的,容易口渴,愛喝水
舌頭顏色發紅,舌苔變少,甚至出現剝苔地圖舌苔
通常下午會覺得尤其熱,手腳心熱熱的有潮汗
一般孩子的咳嗽,可以在上面的四種情況里找到對應。
當然,有時候是兩種類型都對應上了,這也是有可能的。那這時候的調理,就需要兩方面都兼顧到。
雖然不同類型的咳嗽,對應著不同的解決方法。但大體上來說,在調理孩子咳嗽的過程中,有這3個大原則媽媽們可以遵循。
不要盲目止咳,首先找到咳嗽的原因
我們知道了咳嗽本身並不是疾病,而是身體自發的一個調節程序,我們才會從內心中放棄對止咳藥的依賴,去真正地關注和分析咳嗽產生的深層原因。
如果只是忙著止咳,根源沒有解決,也只是暫時把問題壓下去了,過不了多久,咳嗽又會捲土重來。
判定了咳嗽的類型,我們就可以對症地去解決問題。受寒的解表散寒,積食的消積導滯,痰濕的燥濕化痰,燥熱的滋陰潤肺。
這裡說的是一個調理的方向,具體各個類型的調理方案,後面再繼續為大家分享。這樣對症解決根本問題,小孩子的身體才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咳嗽變化發展快,邊調理邊觀察
有的媽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咳嗽後帶去看了醫生開了藥,前幾天吃效果都很好,但是最近幾天卻不怎麼管用了。
那孩子的身體表現,前後有沒有發生變化呢?仔細一問,孩子這兩天咳出來的痰,由原來的白色,變成了黃色,舌苔也從薄白變成了厚厚的一層。
這些表現都在說明,孩子現在的咳嗽情況,已經和原來不一樣了;剛開始的調理方法,現在也已經不適用了。
要知道,孩子生病的時候,正邪鬥爭激烈,身體也處於一個變化發展很快的過程中。
所以,給寶寶做調理,別忘了記錄和觀察他的身體變化。如果有變化,媽媽就需要重新辯證,再次確認調理方案是不是仍然適用。
預防感冒後久咳,要給孩子補脾
有的孩子一感冒了,咳嗽就容易拖很久,反反覆復。這樣的情況,媽媽仔細觀察,大多有一個共同特點:脾胃弱。
平時也很容易積食,食物不能好好吸收,轉化成營養和能量幫助身體恢復正常。
媽媽如果想要預防這樣情況的發生,最關鍵的,就在於感冒剛剛好的那個階段里,給孩子補補脾。
這是因為,感冒雖然剛好了,但調理的階段還沒有結束。身體正氣剛把外邪趕出去,如果馬上撤走兵力,邪氣一看防禦鬆懈,一定會捲土重來。
相反,如果這個階段馬上給孩子補脾,把正氣補足,邪氣沒有機會再次侵襲,久咳的惡性循環也就沒有了。
推薦兩個補脾的方法
1.給孩子做做太極摩腹
第一步,手放鬆、胳膊放鬆,放鬆肘彎和前臂
首先,把手用最自然的姿勢放在孩子腹部。
第二步,以肚臍為中心,摩整個腹部
以肚臍為中心,把整個腹部都摩過來。摩的不是腹部的某一個部位,而是全部,整個的腹部都要摩到,這時候效果才會比較好。
所以太極摩腹在摩的時候,包含了上腹、中腹、下腹,還有兩邊的側腹。
2.可以給孩子做做養脾胃的小麵湯和米油(具體做法可私信發送"小麵湯」獲取)
秋天也是一個很美的季節,天空又高又遠,雲也變淡了,樹木慢慢換新衣裳,跟著秋天的腳步帶孩子去郊外走一走吧,一起感受四季的奇妙變換。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用,記得點贊~關注羊爸爸,教你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你健康養娃,用中醫的方式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