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自己是變態殺人魔是什麼感覺?

2019-10-11     書單



33年後,懸案再啟調查


前幾天,韓國CHANNEL A 電台報道了一條重磅新聞,「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兇手被警方找到。

消息一出,立刻登上各大網絡平台的熱門搜索。原因很簡單,著名經典懸疑電影《殺人回憶》就是根據這起案件改編的。


1986年9月19日,韓國警方接到報案,在京畿道華城市郊外的田地里,一名71歲老婦被人勒死,發現時下半身赤裸。

此後的五年中,華城市又接連發生了9起姦殺女性的案件,受害者有還在念中學的少女,熱戀中的年輕女性,整日操持家務的家庭主婦......死者的手腳均呈「X」字捆綁。

詭異的是,第10起兇案發生後,便再無類似案件,偵查也陷入了僵局。

2006年,這起連環殺人案中所有案件都超過了公訴時效(15年),而真兇依然沒有找到,警方只能永久保留所有的卷宗記錄。

直到第一起兇案案發的33年後,警方在重新調查案件時發現,一名正在監獄服刑的犯人李春宰,與第5、7、9起案件提取的嫌犯DNA比對一致,且李1994年姦殺妻妹時處理案件的方式與華城案很相似。但由於在嫌犯血型和其他證據上尚存疑點,且李春宰否認作案,所以目前案件依然在調查中。

前兩天,《韓國日報》公布了嫌犯李春宰高中時的照片。


看著那照片里的兇手,書單君忽然想到了《殺人回憶》最後一幕:宋康昊飾演的警察走到案發的那片田野,回憶中的小女孩出現在他眼前,或許她見過兇手,當他問到「你看到他的臉了嗎,他長什麼樣」,小女孩回答「就是平常的那種,很普通」。

變態殺手與普通人到底有何區別?究竟是什麼製造了這些人間惡魔?

書單君和你分享的這本《天生變態狂》的作者,對此很有發言權。




詹姆斯·法隆是一位神經學家,他曾看過大量心理變態殺手大腦的掃描圖,並總結出了連環殺手的大腦模式特徵。

然而有一天,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竟有著和變態殺手一樣的大腦掃描圖,他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個變態狂。

在一番殘酷地自我探索之後,他發現了有些人淪為惡魔的秘密。



一張腦部掃描圖引發的混亂


1995年的一天,法隆接到了同事的電話,對方邀他看一個兇殺案嫌犯的腦部造影圖,分析那傢伙的腦子是否正常。兇殺犯們之所以進行腦部掃描,是指望通過某種腦部損傷來換取寬大處理。

這件事,也讓法隆的學術研究轉向了「精神變態」。

在大量分析後,他發現連環殺手在生理特徵上是有規律可循的——相比正常人,他們在大腦的邊緣皮質(負責情感等),以及額眶部皮質(負責道德價值等)、前額皮質(負責記憶提取)都有所損傷。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變態殺手普遍缺乏「人性」,能輕易地無視道德和法律,且面對受害者的尖叫和哭喊甚至是屍體時表現得冷酷、無情且殘忍。

腦損傷讓患者性情大變的案例此前就有。

1848年,25歲的美國青年蓋奇在工地工作時,被一根鋼筋穿透頭顱。

雖然醫生的搶救讓蓋奇逃過一死,但他的前額葉卻受到了嚴重損傷。原本,他是一個善良的工頭,待人和氣,但事故後,他卻突然變得粗俗無禮,經常罵罵咧咧,既頑固任性,又反覆無常,周圍的朋友們都說他「不再是原來的蓋奇了」。

2005年,在發現變態殺手大腦的「玄機」後,法隆到很多醫院和大學做了講座,正當他以為關於心理變態的探索可以告一段落時,一張腦部掃描圖打破了所有的計劃。




<法隆和家人的腦部掃描,箭頭所指為法隆的>

這張掃描圖呈現的特徵信息,與以往他研究的變態殺人犯人的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圖中的那個大腦屬於他自己。


起初他也沒太當回事,直到一次家族聚會,母親把他拉到一邊說「這有些東西你必須得看看」。


那是一本他父親那邊的家族史,記載了這個家族持續400多年的血腥暴力和自相殘殺的恐怖癖好。


自1673年,他的祖祖祖祖祖祖祖祖祖父殺死親生母親後,家族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幾個冷血兇手。


其中就有用斧頭劈死繼母和親生父親,被稱為史上最邪惡的女人的莉齊·博登,除此以外還有7名兇殺犯,皆因弒親被指控,而按照殺手出現的頻率,現在正好該輪到自己了.....


得知嗜血先祖的故事後,法隆變得緊張起來,轉向探索心理變態在基因上的奧秘。


不久後,他發現心理變態殺人犯的犯罪行為與MAO-A基因(又稱「戰士基因」)有關。


大腦能產生一種可以讓人平靜放鬆下來的激素,名叫血清素。但MAO-A基因會導致血清素過多。攜帶該基因的人,在胎兒發育時期,大腦便會整個沉浸在血清素中。到出生後,因大腦已經麻木,血清素也就不再起作用,他將變得消極、敏感、暴躁,且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雖然異常的腦損傷和家族暴力基因像是老天對法隆開的玩笑,卻也在不斷地引導他接近科學真相。

為什麼沒有成為變態殺手為什麼沒有成為變態殺手

難道僅僅是腦損傷和基因變異,就能將人性推向黑暗面嗎?

人是種微妙的動物。即便是科學家,也無法將變態殺手的行為簡單歸因為生理因素。

法隆開始思考環境因素對自己成長的影響,這種科學家的理性背後其實也隱藏著一絲恐懼和迴避。

2006年的一天,法隆躺在浴缸里,一邊泡,一邊環顧四周放空頭腦。


當他的視線落在後院的三腿園藝椅時,忽然靈感迸發。


每個周末,母親都會坐在那把椅子上修剪天竺葵,這種植物修剪過多會扼殺成長,但疏於打理又會生長緩慢,這令他聯想到了培育的重要性。

由此,他建立了一套關於心理變態的新理論——三腿凳理論。



所謂三腿凳,就是成為心理變態犯罪者的三條因素:


1)額眶部皮質以及包括杏仁核在內的前額葉皮質功能低下(與腦損傷有關);

2)基因出現多處高危突變(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戰士基因」);

3)童年早期經受過精神、身體或性虐待(另一個說法是,目睹或經歷大量的暴力行為)。


很多研究顯示,在服刑的心理變態者中,幼年曾經受肢體、精神和性侵害的人數占比很高(很可能高達90%)。

家庭環境和教育在塑造罪犯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暴力基因若能引發真正的暴力犯罪,那麼精神變態人格者早年一定經歷過非常慘痛的事,不是犯錯之後被爹媽打打屁股而已,而是真正地目睹和遭受暴力。

受美劇《犯罪心理》邀請,法隆曾在劇中本色出演了一個攜帶變態心理基因的心理學教授。

研究發現自己是變態殺人魔是什麼感覺?

這部劇的片頭背景板,和隨著主要演員一同出現的那些黑白照片中的人,都是美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連環變態殺手。


比如「惡魔的門徒」理察·拉米雷斯,此人從1985年3月17日到8月30日,短短的五個月時間裡,至少殘殺了16人。



他常在晚上潛入別人家中,將成年的男性虐殺(射殺、扼死、棒子打死、割喉),再姦殺女性和小孩,並將屍體肢解,最後在現場留下他的記號——一個倒五角星(撒旦教的標誌)。

拉米雷斯的幼年經歷與三腿凳理論中的第三條完全吻合:幼年時經常被父親虐待;七八歲時還曾被一位老師性侵;表哥是一名越戰老兵,經常給他講戰場上的血腥故事,最後還當著他的面槍殺了自己的妻子。

也許早在少年時期,拉米雷斯的「人性」就已經被傷害和暴力徹底磨滅了,為他成年後喪心病狂的罪行埋下了伏筆。

與那些像拉米雷斯一樣的變態殺手相比,法隆很幸運,他在家庭的悉心教養和溫柔的鼓勵引導中成長,沒有經受過任何虐待,這正是他沒有變成變態殺手,而是成為了科學家的原因。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心理變態罪犯是消極環境影響下的產物,總有父母虐待甚至遺棄自己的孩子,社會中的侵害和暴力也從未停止過。

你能改變一個心理變態嗎


從目前來看,當心理變態被幼年經歷激發出暴力後,基本沒有感化彌補的餘地。


BBC曾拍過一部關於精神變態的紀錄片,片中的科學家試圖通過定期對談、醫學治療、互助小組等各種方式激起監獄中變態兇手的悔恨和同情心,結果毫無效果,只能將他們繼續關在監獄中。

其實即便這些變態殺手在實驗中展現出悔意,也很難判斷他們是否真的變成了一個「好人」,因為他們會從在實驗中學會更好地偽裝成正常人。

在人類社會中,心理變態者占比高達2%,這是個不小的群體,但並不是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會變成罪犯。

法隆常用三腿凳理論進行自我安慰,他曾經堅信自己並不是個心理變態者,因為自己缺少了第三條凳腿。



但後來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身上具有明顯的心理變態人格者特質。


按照海爾病態人格量表的說法,他雖然沒有反社會傾向,卻滿足了四個標準中的三個,虛榮、冷酷、不可靠。

比如,他非常記仇且善於掩飾自己的恨意,如果一個人惹毛了他,他會先裝作雲淡風清,再伺機報復,而復仇計劃可以延遲數年,直到對方認為已經沒事了,他才會開始一一奉還,並將報復的程度控制在與最初惹毛他的事件相同的水平,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他還經常無視社會教條,做些出格事,公眾場所的停車指示牌在他這裡不起作用,他會在草坪或離門口很近的空地停車,因為他喜歡違反規定。

所以當周圍的人得知他具有變態人格的時候,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在他們眼中,法隆是一個自戀、擅用操作手段、聰明卻不走正道的傢伙,然而他絕不是一個變態兇手。

很多人認為心理變態與心理變態罪犯的區別僅在於他們是否犯罪,卻忘了成長經歷和環境對人的塑造。

雖然就像投骰子一樣,這些人無法掌控自己是否是變態人格,但他們可以學著掩蓋黑暗的一面,在人群中表現得親切平和,善於溝通,獲得周圍人好感,從而讓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

而且,萬事都有兩面性, 他們的精神變態趨向,對控制力的渴望,在緊張氣氛中表現出的冷靜,以及自信、魅力,很可能令他們在事業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英國心理學家凱文·杜頓曾在《精神病患者的智慧》一書中列舉過十個最具精神變態特質的職業,排名第一的就是企業高級主管、其次是律師,媒體從業者、營銷人員......

面對自己的變態人格,法隆也在試圖與自己的大腦抗衡,他一次次地審視和檢查內心,戒掉了酒精和咖啡,外出散步,養成健身的習慣,在嘗試改變的過程中,家人們也給予了他最大的支持。


他用自己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精神變態者的世界,也再次讓我們知道了家庭環境的重要性: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撒旦」是完全天生的,即便擁有一顆變態大腦,帶著暴力基因,如果有一個慈祥和藹的父親,善解人意的母親,那麼即便這些變態人格者無法變成「天使」,也至少不會成為「惡魔」。





主筆 | 清涼油 編輯 | 黑羊

圖源 | 《殺人回憶》、《犯罪心理》、

部分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m6lu20BMH2_cNUgoL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