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堪稱一代大帝,為什麼被後世黑化五百年?

2020-07-13   娛樂名嘴

原標題:明武宗朱厚照,堪稱一代大帝,為什麼被後世黑化五百年?

首先,為大家臨摹一個畫面。

清宮某劇:江南,綠水大院,一紈絝子弟策馬回府,餘興未艾,悄悄溜至廂房,被父親逮個正著,氣得七竅生煙,跺著腳指著公子破口大罵:「這個孽障,你要學朱厚照嗎?」……

這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在民間的真實寫照。

可歷史上的正德皇帝真是這樣的嗎?

朱厚照(1491一1521年),北京戶籍,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繼位,在位十六年,號武宗,史稱正德。

這個正德皇帝很不簡單,剛繼位便進入角色,比他老子的開局要高明得多,不顯山、不露水,步步為營,堪稱絕妙。

朱厚照

絕妙的人事安排

讓我們先從劉瑾說起。

劉瑾(1451一1510年),個人認為,明史上除魏忠賢與王振這兩個巨宦外,太監行列他可排第三。

入宮前,劉瑾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改劉姓,隨後入宮當了宦官。個人有點懷疑是否凈身,是否乾淨利落?

弘治期間,劉瑾犯了死罪,奇怪的是居然被赦免,不僅如此,還得了一份好差事一一一侍奉東宮(朱厚照)。

接下來便是進獻飛禽走獸,良家美女,極盡諂媚,反正和朱厚照情投意合,搞得朱厚照心花怒放。

劉瑾與陪朱厚照一同玩耍的馬永成、谷大用、高鳳、丘聚、羅祥、魏彬、張永等號稱「正德八虎」。隨後個人表現突出,象座火箭一樣,先著鐘鼓司,後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掌五千營,成為內廷第一人。

接下來劉瑾挾帝自重,任人唯親,剷除異已,大肆收受賄賂,假傳聖旨,動則罷免和梃杖朝廷官員,一時間權傾朝野,搞得滿朝烏煙瘴氣(這是扯虎皮、拉大旗太監的通病)。

與此同時,聰明、高超的正德皇帝作了一個堪稱絕妙的人事安排:劉瑾繼續掌五千營,著司禮監,丘聚提督東廠,谷大用掌管西廠,張永督十二團營兼神機營,魏彬授三千營,五權分離,劃整為零。

這個人事安排太玄妙了,足讓人瞠目結舌,簡直不敢相信出自一個十五歲少年之手。「正德八虎」看似張牙舞爪,但任何一個都逃不過他的指掌之間。

劉瑾

只為理想

朱厚照啟用了他兒時的頑伴「正德八虎」。

突然間打破平衡,權力中心轉移到了這八個人身上,內閣及六部的權重被大力削弱,不再受皇帝重視,上傳下達還得看這幾個人的臉色,而且各部各臣更在錦衣衛及東西廠衛的嚴密監視之下。

正氣何在,大明朝清明政治何在?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十二日,戶部尚書韓文聯袂群臣請求朱厚照誅滅「正德八虎」,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等閣老附議,朱厚照不予理會。看朱厚沒有反應,十三日,韓文等再次上諫,朱厚照不准。

事情鬧到了這個地步,雙方水火不容,陷入僵持狀態。內閣首輔劉健、次輔李東陽、謝遷集體辭職,想用這種方法逼迫朱厚照就範。沒想到劉健與謝遷的辭職報告當天就獲得批准,朱厚照命其著即離京返鄉。

十四日,沒獲得批准的李東陽再次請求辭職,可是他的報告被朱厚照壓了下來,不准。這又是一個精巧的人事安排,因為朱厚照要重建內閣,所以他留下了可以把控的李東陽。十七日,史部尚書焦芳兼文淵閣大學士,吏部侍郎王鏊兼翰林學士。

真想不到,這個少年有如此心智,其果敢睿智自明成祖朱棣後無人能及。

他要幹什麼呢?只為理想,披荊斬棘,重振旗鼓,恢復到洪武時代的明王朝。

李東陽

野性「豹房」

「豹房」並不是朱厚照的首創。

這是元朝時期蒙古人不忘初衷,培養野性和屠戮的一個據點,其中各種大型生物,野性生禽應有盡有,讓蒙古軍官回歸自然,在這裡接受考核和培訓,不致使刀劍歸庫,放馬南山。

他感覺這個基地太小了,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十五日,下旨重建「豹房」。朱厚照放大了「豹房」的功能,並開始了他雄心勃勃的計劃。

他花二十萬兩紋銀,將「豹房」從宮中遷到宮外的西苑,規模擴大了數倍,集玩賞,狩獵、訓練於一身,並將辦公的地方遷至那裡,所有機要文書和諭旨都必須通過「豹房」傳令全國,這等同於把紫禁城行政各部搬到了西苑,我姑且稱為西苑辦公廳。

關於在西苑重建「豹房」,歷史上有很多灰色的記錄。如聲色犬馬,奢靡無度,巡幸美女,縱情享樂,揮霍國家錢財,與武將同吃同住,不理朝政,把朱家江山交給以劉瑾為首的太監管理。一句話,朱厚照玩瘋了,揮霍瘋了,置國家於不顧,致朝政腐化墮落,文人不得志,這個混亂的局面成了武人的天下。

屬實嗎?個人認為部分屬實。

口誅筆伐之下,大家忘了「豹房」還有一個重要功能。

在「豹房」里,朱厚照開闢了一個軍事訓練基地。他有一個大膽的構想,將全國各地的軍隊易地換房,但換房前所有將帥必須在基地完成戰略戰術訓練,個別時候由他親自指揮,旨在培養高級將領和指揮人才。

他這樣做了,同時調回大同、宣府、蔚州部分軍隊,真的就在「豹房」與其它各部換了房,中高級軍官接受了「豹房」野蠻的培訓。所以「豹房」里常常旌旗臨風,殺聲震天,「豹房」功能被朱厚照運用得淋漓盡致。

朱厚照希望成為一個勇者,一個武者,一個智者,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國訓。這一年他十七歲。

明朝將軍

除劉瑾

正德四年(1509年),在劉瑾的建議下,從八月一日開始,遣使核實天下各邊境屯田。所謂屯田就是各地駐防的部隊開墾荒田,自給自足,為朝廷節約糧晌。殊不知,這觸碰了當地軍官階層的利益,遠在寧夏的安化王朱窴鐇發動了叛亂。

朝廷命楊一清總制軍務,與總兵官宋英前去平叛,並命「正德八虎」之一的張永擔任監軍。

當大軍還未抵達,楊一清的部將仇鉞已成功平叛並逮捕了朱寘鐇。這等同於楊一清和張永去西部參加了一次峰會。同時也讓兩個人親密結識,把酒言歡,秉燭夜談,互換心聲之後便開始謀定起剷除共同的敵人一一一劉瑾。

本次行動由張永打頭陣,楊一清擔任幕後指揮。楊一清擬定了劉瑾十七大罪狀,狀狀催人命,並成功聯合文官集團向劉瑾發起了潮水般的攻擊。

這個計劃怎樣實現的呢?

又是一個八月十五日,(1510年)。張永利用獻俘的機會成功晉見朱厚照。

朱厚照高興之餘擺下酒局,犒賞張永和他的上司劉瑾。劉瑾感受到了危險,滴酒不沾,直到看見張永酩酊大醉後才離開。張永偽裝成功,著即拿出奏疏,控告陰謀竊國的劉瑾,朱厚照昏昏之餘不予理會。張永急了,因為他知道這場困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直到最後一句話才觸動了朱厚照的龍鬚:「劉瑾竊國後,陛下怎麼辦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朱厚照立即下令,著廠衛捉拿劉瑾。

第二天,滿朝文武彈劾劉瑾的奏疏鋪天蓋地。

朱厚照終於相信了。

他親自前往劉府查驗,獲得偽璽一枚,穿宮牌五百塊以及衣甲、弓弩、袞衣、玉帶等違禁物品,同時還在劉瑾常拿的扇子中,發現了兩把匕首。這不是要謀反嗎?朱厚照掀雷霆之怒,立即將劉瑾押到詔獄。定案後,下令將劉瑾凌遲處死,懸頭示眾,把他的族人、黨羽全部誅殺。包括內閣大臣焦芳、劉宇等六十餘人全部降職。

短短數日,雷厲風行,狂風暴雨,毫不手軟。這一年,朱厚照十九歲。此後正德年間再無太監干政。

楊一清

應欽之役

解除了內憂,朱厚照瞄上了外患。

由於諸多原因,明史里對朱厚照親自指揮的應欽之役遮遮掩掩,閃爍其詞。但我想為大家回顧一下細節。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一日,朱厚照裝扮成平民到昌平,後被大臣追回來。

二十三日夜晚,再次裝扮成平民出德勝門,急行到居庸關。

二十八日出關,巡幸宣府,命令谷大用守衛居庸關,下令在京官員一律不准出關(為了偵察)。

九月十九日,到陽城,親自下詔稱自已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還是為了偵察)。

二十七日,運幣一百萬兩於宣府。

朱厚照要幹什麼呢?他聞到了戰爭的氣息,游離於大同、宣府之間,這個英雄的戰士決定一雪前恥,報土木之圍的大仇。

同年十月,蒙古小王子率五萬騎兵進犯,目標大同。朱厚照命令大同守衛王勛集結部隊,北上迎敵。

隨後,朱厚照親自部署,著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將軍時春,守聚落堡、天城。延綏參將杭雄等駐守平陽、平虜和威武等地,以上部隊必須在十日內集結完畢,隨時聽候調遣,違令者斬!

十二月,甲辰,戰爭打響。

王勛部隊發起了凌利的功勢,蒙古小王子以為是明軍精銳,且戰且退,雙方激戰一天。

第二天,小王子判明了明軍的實力,向應欽城發起了潮水般的攻擊,王勛部被支離,明軍有損傷,但應欽城猶在。

第三天,蒙古小王子下令再次發起攻擊。不過,這次他錯了,朱厚照傳令集結的部隊已全部到達,在應州城下嚴陣以待。朱厚照親自揮舞軍刀,下令全線進攻,蒙古軍隊潰不成軍,勢如破竹,死傷無數,明軍大獲全勝。小王子節節敗退,到撤退完畢後才知道指揮這支部隊的將軍名叫朱壽,從而打開他的備忘錄,從未聞其名。

至此,正德時代,長城一線邊關寧靜。尚武的朱厚照以一個君王的姿態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國門」,他從北京西苑將他的戰略構想踐行在了風火邊關。

這一年他二十七歲。

蒙古小王子

朱厚照評

正德十五年(1520年)八月,貪玩的朱厚照前往江西接受俘虜的投降儀式。

十二日,從南京出發,十八日臨時住鎮江,前往大學士楊一清府邸,親臨大學士靳貴喪事。九月十五月,在積水池釣魚,由於上鉤的魚太大,沒有抓住,導致翻船,因不會水、受了驚嚇,從此身體一蹶不振。

正德十六年(1621年)三月十三,朱厚照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諭司禮監曰:「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

隨後,崩於豹房。這一年他三十一歲,遺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