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批評就炸?讓孩子愉快接受批評,「2表揚1批評」的方式最佳

2019-08-04   小C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隔壁家王姐的小兒子鵬鵬今年剛上的小學一年級,進入到小學和好多小朋友一起接觸下來,一學期後,也漸漸的暴露了很多缺點,上次出去逛公園,聽王姐在聊孩子們的事情,王姐說道小兒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批評他也聽不下去,聽到王姐這麼一說,

我問道:"會不會是你批評的方式不好呢,現在的孩子啊,你不能硬來,這樣他們停不下去的。"

王姐說道:"我該講的講了,罵也罵了,就是不聽我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好。"

確實如此,在孩子長大的路上,我們不能一意孤行,孩子需要我們的引導,我們也需要用更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孩子不能接受批評,一般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平時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

孩子怎麼表現家長都不滿意,對於孩子的批評太多,甚至每一次批評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沒用,長此以往,就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感覺,對自己的否定,變得不夠自信。因此,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產生不滿,不願意聽我們的批評教育。

二是對孩子表揚得過多

父母很容易陷入這樣一種錯誤當中,不管孩子怎麼做,都會夸孩子,說孩子愛聽的話,這就難免有一些誇大的言語或做法。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產生了一個錯覺:自己什麼都好、都行、都棒,漸漸地就完全喪失了自我評價能力。

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的,只有對自我情緒的認知、評價,孩子才會不受外界評價的干擾,才能成為自信的人,那麼孩子的自我認知來自哪裡?當然是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一味地批評和以為的表揚,孩子的自我認知都會出現問題,這樣的孩子無法建立真正的自信。

"2表揚1批評"的方式有利於孩子愉快接受批評

當我們在批評他人的時候,將要批評的內容夾雜兩個表揚中間,讓被批評者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的批評。因為這種方式一共有三層,第一層是認同、讚賞,第二層是批評建議,地三層則是安撫、支持和鼓勵,所以也就形象地稱之為"2表揚1批評"。

  • "2表揚1批評"的方式能夠降低人的心理防線

心理學家詹姆士曾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當我們採用一些讚揚、肯定、認同的話作為開場白時,其實我們就在為親子溝通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因為每個人都喜歡讚美,我們採用肯定的方式作為開場白,就很容易讓孩子放下牴觸心理,因為他們覺得我們是可以理解他們的,也因此能夠獲得孩子的信任和好感,從而降低孩子的心理防線,為我們的溝通打下來良好的基礎。

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直接進行說教式的批評,甚至帶有憤怒情緒的語氣,孩子自然地就會生成一種防禦的狀態,

而在這個時候,無論我們說什麼,他都不會聽進去的,甚至還會加劇孩子的情緒。

  • "2表揚1批評"的方式能夠修復批評帶來的心理創傷

在"三明治效應"中,並不是提出肯定、讚揚後,指出孩子的不足並進行批評就結束了,"三明治效應"之所以能夠成為最有效的批評方式,就在於它還有第三層,對孩子進行安撫、鼓勵、支持與幫助。

孩子的心理畢竟仍是脆弱的,而且孩子的自我意識還不成熟,在很多時候,孩子都是依據家長的評價而對自己進行認知。

如果我們沒有第三層,只在批評那裡結束的話,其實就是在給孩子貼上一個"不好"的標籤,而對自我意識還不成熟的孩子來說,這個"不好的標籤"很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

就像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的一樣:"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所以"2表揚1批評"的第三層剛好可以對"批評"可能帶來的創傷進行修復,讓孩子能夠重新擁有自信,而不會因為被批評而失落自卑。

  • "2表揚1批評"能夠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家長都會以為孩子還小,還沒有擁有自尊心,但是其實在孩子的世界裡,"面子"對他們影響很大。

批評孩子不是為了自己的宣洩,而是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進步。"三明治效應"首先以肯定、讚揚作為開場白,並且在最後加以鼓勵、支持,這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不是單純的情緒發泄,不顧孩子的"面子",一味地說教指責。

孩子的自尊心是珍貴而易碎的。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霍姆林斯基說過:"尊重和愛護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

而"2表揚1批評"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父母應該巧用"2表揚1批評"的方式

善於採用"2表揚1批評"的方式,能讓孩子更好的接受我們的教育。

孩子犯了錯誤,自己心裡是清楚的,從你要找孩子談話開始,孩子就做好了緊張的被批評的心理準備,此時會條件反射的產生一種自然的防禦心理。而家長在批評的話開始之前,就先說一些關心、肯定、讚賞的話,可以營造一種輕鬆、友好的溝通環境,讓孩子降低心理防線,更容易接受批評。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孩子,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頓批評,會讓孩子覺得很沒面子,產生不被尊重的感覺,從而產生牴觸情緒。而"2表揚1批評"批評法,是以肯定開頭,以信任結尾,避免了孩子在被批評過程中產生自尊心受挫的感覺。

大家都討厭被批評,被批評過後難免情緒低落,如果經常性被批評,還會讓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僅不能接受,還會因此和家長產生"隔閡"和矛盾,而如果在批評過程中,更多的是含有肯定的成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被信任",即使是被批評,也能甘之如飴。

比如孩子因為由於最近玩得比較多沒考好,家長可以這樣說:"媽媽知道你平時都有在認真學習,你放學回家就寫作業媽媽都知道呢,可這次卻因為考試前貪玩沒複習,導致了考試成績比之前的考差了(批評),那麼如果我們下次考試前能認真複習的話(建議),我相信以你的努力,肯定能取得不錯的成績(期望)。"

比如孩子因為和小朋友爭奪玩具打架時,家長可以說:"媽媽知道你一直都是個好孩子,可是我們不應該為了玩具就和小朋友動手打架,如果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協商解決、能夠一起分享,這樣的話,其他小朋友也會更喜歡你的呀。"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所以"批評"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門課,掌握"2表揚1批評",能讓我們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也能讓"批評"真正起作用,而且降低"批評"帶來的傷害。希望家長們在日後的批評教育中,也能了解 "批評"的藝術,做到會批評,懂批評,且有效批評。

我是小C媽媽,也是四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