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銀行,成立於1762年,到了1995年的時候,它們已經成為了擁有270多億英鎊資產的國際知名銀行,在全球25個國家開設了55個分部。
對於這家銀行來說,更讓它們值得驕傲的是,從20世紀初開始,便一直是英女皇的御用銀行。
1995年,是這家成立兩百多年銀行的高峰時刻,同時也是它們停留在金融史上的最後一年,因為一個28歲的毛頭小子,它不得不恥辱地以1英鎊的價格賣給了荷蘭人。
這個毛頭小子叫做尼克·里森。
1989年7月,22歲的里森從摩根史丹利銀行清算部跳槽到巴林銀行,同樣從事清算工作。不久之後,里森申請到印尼分部工作,憑藉著金融方面無與倫比的天賦,他解決了巴林銀行多年未償解決的問題,倫敦總部對其大為讚賞。
1992年,年僅25歲的里森被派往新加坡分部成立期貨與期權交易部門,出任總經理。一年的時間,里森領導的團隊便為巴林銀行貢獻了1000萬英鎊的利潤,占整個巴林銀行年度利潤的10%。
於是,總部便給了里森無比的信任和權利,甚至將新加坡分部交易和清算兩個相互監督制約的部門同時交到了他的手裡。這意味著,想給總部怎樣的數字,完全里森一個人說了算。
里森的工作是從事日經指數225的期貨交易和市場套利,一般來說,不論從事怎樣的交易,業務量大的時候,總會有出錯的地方。比如將「買進」手勢看成「賣出」手勢,把3月份的期貨買成了6月份的期貨,或者在錯誤的價位落定等等。
為了統一處理這類錯誤,巴林銀行專門成立了一個「99905」的帳戶,也就是所有錯誤操作都轉入這一帳戶中,由倫敦總部統一處理。
1992年中旬,由於新加坡分部的交易量大,倫敦總部特許其獨立成立一個錯誤處理帳戶,代號為「88888」。
但是僅僅過了一個月,倫敦方面又要求用回原來的「99905」帳戶,但是並沒有將「88888」帳戶銷掉。
1992年7月,里森手下一名新手交易員將期貨合約的買進指令當成了賣出,造成了2萬英鎊的損失。里森發現後,決定用「88888」的帳戶進行掩蓋。
沒過幾天,里森的好友喬治,因為剛和妻子離婚,整體在痛苦中渾渾噩噩,錯誤地將100份本應該賣出的期貨操作成了買進,這筆交易的價值高達800萬。若是被倫敦本部發現,里森肯定得告別金融圈。於是,他又選擇了使用「88888」帳戶進行掩蓋。
作為領導,里森還是很夠意思的,在將手下的錯誤轉入「88888」帳戶之後,他努力地用自己的佣金和薪水去填補。
但是後來,這個帳戶里的窟窿越來越大,里森也無能無力了。
於是,他選擇了鋌而走險,利用巴林銀行的資金進行大量跨市部位交易。天才就是天才,到了1993年7月的時候,里森不僅填補了「88888」帳戶中600萬英鎊的窟窿,而且還賺了一些。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窟窿剛剛填好的第二個月,巴林銀行新加坡分部出現了交易系統故障,只能由交易員通過手工記帳交易。這種情況下,各種操作錯誤洶湧而來,里森只能繼續藉助「88888」帳戶進行掩蓋。
到了1994年7月底,該帳戶的損失達到了5000萬英鎊。
退無可退的里森決定故技重施,一邊將花旗銀行帳戶的5000萬英鎊拿來填補,一邊重注270億英鎊的日經股價指數期貨合約,賣出公債期貨合約。
以當時日本的經濟形勢一路向好來看,這是一個非常保險的賭注,只要日經指數不掉到19000以下,他就不會虧,而那個時候日經指數已經連續30個月上漲了。
確實,一開始的兩個月里,里森的期貨以平均每周500萬英鎊的收益在上漲,儘管年末有些顛簸,巴林銀行的盈利卻非常可觀。
差一點就大功告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天妒英才的事——1995年1月日本神戶7.2級大地震。
之後日經指數迅速跌破19000點,不服氣的里森不斷加大力度抄底,企圖讓市場反彈。
但是如此大的天災豈是一個銀行分部可以扭轉的,市場的恐懼愈演愈烈,日經指數一跌再跌。最終里森的損失達到了巴林銀行全部資產的1.2倍。
當倫敦總部的高層們回過神來的時候,辦公室的大門已經被債主層層圍困。最終在英國政府的協調下,荷蘭一家集團公司以1英鎊的價格象徵性地收購了巴林銀行,隨後該銀行宣布倒閉。
這一事件給後人留下了不少謎團:比如里森在挪用巴林銀行存在花旗銀行5000萬英鎊時,為何可以輕而易舉騙過巴林銀行的審計部門?比如那個沒有被銷掉的「88888」帳戶,為何不能顯示在巴林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比如里森投資的金額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英國監管規定的紅線,為何巴林銀行的高層還源源不斷給他撥款?
這一切的一切,就連里森事後的採訪中也感到非常費解。
不論如何,當時年僅28歲的毛頭小子,讓一個經營了兩百多年的銀行毀於一旦,這也算是金融史上的一段「傳奇」了。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