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隻堅果兒
鯨看 | ID: hualujk
「十個翻拍九個爛,還有一個特別爛」
一提起國產翻拍,
觀眾們的態度往往是失望、灰心,
仿佛國產翻拍總是與爛片對等。
正因此,
國產影視作品一旦冠上「翻拍」的名號,
觀眾們就會各種對比、挑問題,各種不買帳,
「翻拍」二字已然成為其認知中的原罪……
備受期待的大片們紛紛撤檔,
原本號稱史上最強春節檔無奈變成史上最慘春節檔,
今年的電影行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影院受限制的情況下,《囧媽》另闢蹊徑,以線上觀影的模式殺出了一條血路。
不得不說,導演徐崢的這個決定非常明智,
儘管影片口碑不是很好,評分勉強及格,拿了6.0分,
可線上免費觀影的舉動卻讓他既贏得了大眾的好感又得到了平台的買單,
這波操作,名利雙收,絕對不虧,
除此之外,線上觀影模式也為許多片方提供了新的方向。
3月20號,電影《大贏家》在線上免費播出,
但上線不久後,影片就陷入了爭議,
而爭議的源頭正是兩個字「翻拍」。
抄襲?翻拍!
最初,不少網友指出,《大贏家》抄襲2007年的韓國電影《率性而活》。
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
《大贏家》確實不是原創,但也不是抄襲,
它是一部實實在在地獲得了版權的翻拍片。
《大贏家》和《率性而活》是一樣的,都是翻拍版本,不存在抄襲關係,
它們的原版是1991年的一部日本電影《游びの時間は終らない》(永不結束的遊戲)。
這部原版電影非常冷門,在國內幾乎無人知曉,甚至連影片資源都非常不好找,中文字幕更是沒有,也因此,才有了抄襲韓國電影這一說。
電影翻拍首先要獲得版權,但獲得版權的過程卻十分不易,
原版電影是根據日本作家都井邦彥的小說《遊戲永無結束時》改編的,
這也就意味著,翻拍不僅要取得日本版電影編劇斉藤ひろし的授權還要獲得原著小說作者都井邦彥的授權,
然而,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的創作都已經有些久遠了,尤其是小說,三十多年前創作的小說,如今,作者早已白髮蒼蒼,基本處於隱退狀態,很難聯繫得到。
據了解,片方是在幾經周折後才得以與原作者取得聯繫,並獲得了該作品中文版的獨家授權。
過程艱難,但也體現了片方的用心對待,這一點無論如何都值得肯定。
國產翻拍困境
抄襲的事說清了,但批評、對比的聲音卻未能止住……
「既然不是抄襲,那就是抄作業」
人們總是熱衷於比較,
就像《大贏家》總是和《率性而活》一起被拿來比較一樣。
嚴格來講,兩部翻拍雖有相似之處,但不一定非要上升到抄作業的地步,
改編自同一劇本,兩者難免相似,但兩者表達的內涵、主題和側重點卻是完全不同,
《率性而活》重在諷刺,以一系列黑色幽默的方式,正面諷刺了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
而《大贏家》重在喜劇元素與人性的溫度,以小人物的刻畫提升到人文關懷,更有反思價值。
同為翻拍,只從情節上比較顯然是不合理的,二者的不同,也讓它們不具備比較的意義。
根據評分來看,
日本《永不結束的遊戲》8.2分
韓國《率性而活》8.3分
《大贏家》6.8分
一個故事,前後出了兩部佳作,
《大贏家》非但沒能占得一點佳片光環,反而被各種「不公平」比較。
觀眾們對影片評判得異常嚴格,評分也給得相當嚴苛,反映的正是國產翻拍所處的困境之一。
去年年底上映的《誤殺》,一上映就是口碑爆棚,不提原版,它就是一部成功的影片,但只要一提原版,身為翻拍的它就變得一文不值,被批覆刻、山寨、不如原片……
當然,觀眾們的過於嚴格只是國產翻拍困境的一部分,
翻拍的爛片過多也是國產翻拍片所處的的困境,
縱觀近幾年的翻拍片,多數都沒什麼「靈魂」,
翻拍《完美陌生人》的《來電狂響》,完美地做到了「去其精華,取其糟粕」,將一部探討人性的電影拍成了一部失去深度的喜劇片。
翻拍《偉大的願望》的《小小的願望》,劇情大量復刻,笑點的拍攝手法也基本一樣,模仿的同時又失去了原版的靈魂之處,實在無味。
觀眾們的「有色眼鏡」,翻拍爛片過多
國產翻拍處於困境,如何才能得解?
本土化創新難得
解決翻拍困境,根本在於提升影片質量,
而翻拍片提升質量的關鍵在於——本土化創新。
翻拍片之所以爛,主要原因是國外影片的很多梗不適應中國本土,不適合還要強行翻拍,就會導致電影像復刻,
當然,也不是所有爛片都是強行融入,也有一些會進行改編,但是「如何改編才能出彩」又成了難題,改得不好,自然就成了爛片。
在本土化創新這一點上,《大贏家》做得很成功,
影片講述了一場銀行搶劫演習,當所有人都想著走個過場糊弄糊弄時,平時認真工作的銀行職員嚴瑾,此刻卻認認真真地當起了「劫匪」,上演了一出成年人的「過家家」。
主角人設從原本的警察變成銀行職員,《大贏家》巧妙地利用人設的轉變融入了「搶銀行」的故事,
影片中,中國式父母、大齡剩女、點外賣、女漢子、銀行智能機器人等中國本土化元素的融入也很自然、不尷尬,
與FBI同級別的情報員「朝陽群眾」梗、「輸在起跑線上」的中國父母教育、催婚徵婚等本土笑梗的運用也很有亮點。
在我國的社會背景下,想要把國外的影片做好本土化創新很難,因為限制相對會比較多,
《誤殺》之所以把社會背景轉到泰國,就是因為其中的很多內容難以實現中國本土化的融入。
本土化創新難,出彩更是難上加難,
可以說,《大贏家》以其最大的努力呈現了一部合格的國產喜劇電影。
「片」無完美,《大贏家》的確也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
劇情銜接、邏輯表述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結局不夠精彩、諷刺力度小也是影片的弱處,
但這些,都不是致命的問題,畢竟這部電影也有其值得肯定之處,
對於《大贏家》而言,致命所在,是「翻拍」。
「翻拍」二字已然成為觀眾們心中的原罪,
確實,既然是翻拍,完全脫離原版去評價不合理,
但是,戴著「翻拍不如原版 」的有色眼鏡去評價更是不公平,
國產翻拍需要觀眾們客觀看待,需要一點肯定的聲音,
「翻拍」不是否定一部電影的理由,
作品的質量也不能以「翻拍」二字定論。
翻拍從來不是原罪,也不應成為原罪,
拍得一無是處才是影片的原罪。
拋去「翻拍原罪」的成見,
翻拍應與原版在同一種情緒下被評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aRBHnEBiuFnsJQV50t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