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因為濕氣太重?中醫推薦3大祛濕法寶

2019-07-05     國民養生館

肥胖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嗎?

許多美眉多屬於水腫型肥胖,也就是體型看起來比較臃腫、腹部肥滿、食慾旺盛,並伴有胸悶、痰多、容易疲倦等現象,中醫也可稱之為痰濕型肥胖。

痰濕型肥胖多因脾氣虛弱,中醫:三大明星減重藥材

一般都認為肥胖症只是人體內積存過多脂肪或水的緣故,投以清脂利水之方法,認為就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

中醫師表示,其實肥胖講求辯證論治,痰濕體質往往只是其中的一種,痰濕體質容易造成脾氣虛弱、真氣不足。

多由痰濕內停所引起,因此最重要的機能在於脾,脾臟功能正常,能消化飲食,運輸食物精華到全身,以供五臟六腑、四肢及全身的營養。

若真氣不足,不能正常運輸食物精華到全身,不能將體內多餘脂肪排出,就容易造成脂肪及痰濕瘀積於肌膚之中,而成肥胖症。

針對痰濕體質,中醫調理以燥濕化痰、消食理氣的方法改善體質,治療效果相當好。

化痰的部分,中醫常常使用陳皮、茯苓與山楂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運化中焦,緩解脘腹痞脹,所以陳皮、茯苓與山楂,常常是中醫減重常用方。

減重停滯不前怎麼辦?

中醫師表示,但是臨床上發現,這樣的做法減重有限,常常減了1到2公斤就停滯不前,因此中醫調理也必需將情緒、內分泌、年紀等因素列入考量及治療,結果發現效果不錯。

原來情緒影響內分泌,以及新陳代謝,也容易產生肥胖,這類型的朋友常鬱悶嘆氣、容易失眠多夢、易緊張、煩躁、經常覺得疲倦、情緒常常起伏不定。

其實就算中醫所謂肝鬱氣滯型肥胖,這時採用疏肝理氣的玫瑰花、肉桂皮、佛手柑,就是很好調節情緒的中藥。

最好再加上決明子,因為決明子入肝經,有清肝明目、養陰清熱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也發現,決明子不僅具有降血壓、通便等作用,而且還能夠降血脂,所以減重時,決明子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醫認為,肝系統是調節脂肪代謝的重要器官,情緒不穩會影響肝系統的運作失衡,造成肥胖。

而決明子清肝熱,有改善便秘的效果,搭配疏肝理氣的佛手柑、玫瑰花,對於情緒導致內分泌失調型的肥胖,有很大改善效果。

寒濕凝滯型肥胖:像一顆西洋梨、下半身容易水腫

中醫師表示,再來,還有女性常見寒濕凝滯型的肥胖,這類型的朋友腰部以下的脂肪囤積較多,上半身較纖細,身材線條看起來像一顆西洋梨,是亞洲女性常見的身型。

通常伴隨下半身容易水腫、代謝能力較差,容易有腹脹等腸胃不適的困擾,有些患者還有疲倦、無力、肌肉鬆軟的情況。

大蒜含大蒜素,助降血脂、分解脂肪,達到減重效果

這時,有一個法寶就是大蒜。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暖脾胃,消症積,解毒、殺蟲的功效。

大蒜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分解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尤其是下半身肥胖者,一般人都是上半身的溫度高,下半身的溫度大約只有30℃;

因為體溫較低,而使得血液循環較緩慢,所以較易將多餘脂肪囤積形成下半身肥胖。

雖然,有些人不喜歡大蒜的味道,但生吃的確要比熟吃好。蒜的藥用功效來自於它的辛辣味,也就是其中的大蒜素,如果把它炒熟,大部分大蒜素會揮發或受熱分解,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大蒜的保健功效。所以大蒜儘量還是生吃好。

另外,也可選擇吃糖蒜或醋蒜。但是不要空腹生吃大蒜,​​因為它的辛辣過於強烈,會讓人產生胃痛、上腹部燒灼感,易引起急性胃炎,誘發慢性胃炎及潰瘍病的復發。

除了上述茶飲,搭配飲食上也必須特別注意,應選擇溫和的食物,像是可多吃些魚類、瘦肉、蛋類、黃豆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以及含糖少、含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等。

減少甜食、多脂肪、澱粉含量多食物的攝入,科學合理的控制主食的攝入。

如果原來食量較大,可採取遞減法,逐次減少每日進食量。對澱粉含量多的食物及甜食,例如:花生、馬鈴薯、蜂蜜、果汁、蛋糕、藕粉等,建議少吃。

另外,還要搭配持續性的運動,比如核心肌群的運動等,有助於緊實肌肉線條,視覺上看起來就會比較苗條。

核心肌群愈發達,所帶動手腳活動就會愈靈活,減重的視覺效果也會更明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_KhHWwBmyVoG_1ZaN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