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確概念,什麼是疆域,就是一個朝代能夠實際上控制和法理上擁有的地區。在古代,近代國家還沒有形成,因此沒有法理上擁有地區。首先,最基本的疆域範圍是能夠設置州郡縣、道路、行省的地區,這些可以稱為「內地」。另外還有軍事控制範圍,如都護府、都督府、衛、都司等。當然,名義上的都督府等不列入範圍。其他的藩屬國、朝貢國等一律不算入領土範圍。
首先我們來看看漢朝疆域有多大。漢初初期的疆域範圍為北到長城,東到遼東,西到隴西,南到南嶺,大約就是秦朝剛剛建立時候的疆域,面積大約為70萬平方公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的面積大幅度擴張,通過滅南越、東越、東甌等,設置了交州九郡,將嶺南地區納入了疆域;滅衛滿朝鮮,設置了東北四郡;經營西南,夜郎、滇國等臣服,設置了益州、牂牁等郡;北伐匈奴,奪得河套平原,設置了朔方刺史部;通過河西之戰奪取河西走廊,設置了河西四郡。至此,漢朝的疆域基本涵蓋了漢地地區,面積大約為350萬平方公里,這個地區一直維持到黃巾起義。
漢朝十三州
漢武帝時期,西域開始被納入了勢力範圍,但是還沒有設置軍事機構。直到公元前60年,漢朝才正式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管轄大約200萬平方公里的天山南北地區。不過漢朝在西域的控制是不太穩定的。公元23年,已經是西漢末年,都護府撤銷。東漢時期,西域都護府反覆設置和撤銷。74年設立,第二年便撤銷;91年重設,到107年撤銷;123年改設為西域長史府,一直到延續到了魏晉時期。漢朝共經歷了420多年,對西域的控制長達150年。那麼漢朝比較穩定的統治區域面積為550多萬平方公里,而基本統治區域為350萬平方公里。
西漢全盛時期
再來看唐朝。唐朝在618年建立,到628年統一全國,設置了10個道,後來增加到了15個道,史稱「開元十五道」。這個範圍是唐朝的基本疆域,面積也同樣大約在350萬平方公里左右。647年,唐朝滅蒙古高原的薛延陀汗國,並設置了燕然都護府,後來改為瀚海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657年,唐朝滅西突厥,設置了安西大都護府等管轄(後來拆分出北庭都護府)。至此唐朝的疆域面積突破了1000萬平方公里。668年,唐朝又滅高句麗,設置了安東都護府,但是管轄面積較小。
唐朝全盛時期疆域
唐朝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的時間只維持了25年。682年,東突厥復國,安北都護府回撤,蒙古高原350萬平方公里失去控制,加上了阿拉伯帝國的興起,蔥嶺以西地區不斷淪陷,在武則天(690年-705)到755年安史之亂期間,唐朝的面積大約維持在了600萬平方公里,維持時間為73年。雖然唐玄宗在東北設置了靺鞨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但是在這些都是名義上,唐朝並沒有派軍隊和官員到達黑龍江地區,因此這些不算在疆域範圍。
武則天和唐玄宗時期的疆域
安史之亂期間,唐朝在西域的軍隊不斷撤回內地,西域失去控制,先後被吐蕃和回鶻等占據。唐朝從安史之亂一直到黃巢起義時期(878—884),其疆域一直在內地,大約為350萬平方公里。黃巢起義後,唐朝名存實亡,內部解體為「五代十國」。因此唐朝後期的時間大約為130年。
唐朝後期地圖
接著看元朝。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9年滅南宋統一了全國。元朝的疆域,北到北海(貝加爾湖)和外興安嶺,南到南海,西包括吐蕃(設置了宣政院管轄)和部分西域地區。其面積超過了1300萬平方公里,很有可能達到了1400萬平方公里。元朝的這個數據一直維持到1355年紅巾軍起義,共維持大約70多年。
1294年的元朝
明朝的疆域計算則比較麻煩。1368年,明朝建立,到1382年消滅雲南梁王勢力,至此統一了全國,其面積大約在400萬平方公里左右。永樂時期,在內地設置了兩京十三省。永樂時期是明朝疆域的巔峰。1406年設置了哈密衛,管轄西北地區;1407年,設置了交趾布政使司;1411年在黑龍江流域設置了奴兒干都司,管轄200萬平方公里的東北地區。至此明朝疆域到達了700萬平方公里左右。
明朝1398年地圖
到明宣宗時期,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明朝的疆域全面退縮。1427年,交趾布政使司廢除,越南復國;在東北方向,奴兒干都司正式內遷到遼東,雖然名義上在黑龍江流域還保存大量的衛所,實際上這些衛所都是當地少數民族長官擔任,只是名義上臣服於明朝。因此,實際上已經不能算明朝疆域了。因此,明朝70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只維持了20多年。
明朝後期地圖
明朝後期能夠維持的疆域一直在400萬平方公里左右。至於烏斯藏地區,明朝從朱元璋時期冊封了烏思藏都指揮使司等機構,但是這都是名義上的,明朝沒有派遣官員,更沒有駐軍。在皇太極建立清朝後,烏斯藏地區甚至直接和清朝聯繫,因此烏斯藏地區在明朝是長期獨立存在的。
最後分析的是清朝。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建立了清朝,此時的清朝已經基本實現了對東北地區的控制,統一了漠南蒙古地區,疆域達到了270萬平方公里。1644年,滿清入關,開始了統一漢地的戰爭。到1661年,基本統一了漢地大陸地區,1683年統一台灣,其疆域達到了670萬平方公里。
初期清朝
康熙在統一漢地之後,和俄羅斯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了兩國東部疆界。隨後康熙開始和俄羅斯實行了擴張競賽,1698年,康熙擊敗葛爾丹,喀爾喀蒙古(外蒙古)納入了清朝的統治範圍,後來清朝在此設立了烏里雅蘇台將軍。1720年,康熙派軍進入青藏高原,擊敗了准格爾軍隊,將青藏高原納入清朝版圖;此時清朝的疆域已經突破了1000萬平方公里。
康熙時期的清朝
雍正時期,鞏固了康熙的江山,設置了西寧辦事大臣,派遣駐藏大臣,並在西藏駐紮2000軍隊。和俄羅斯簽訂《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劃定了中俄兩國中段的邊界線。到乾隆時期,最終消滅了准格爾汗國。1757年,准格爾汗國滅亡,1759年又鎮壓了大小和卓的叛亂。至此西域完全納入了統治範圍,改名為了新疆。1762年設置了伊犁將軍。
從乾隆滅准格爾汗國後,清朝的疆域面積便突破了1300萬平方公里。這個數據一直維持到了1858年,大約為100年,比整個元朝都要長。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失去了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依然維持了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到滅亡。因此清朝的長期統治為中國的疆域奠定了基礎,並得到了廣泛的國際承認。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疆域面積最大的應該是元朝,不過真正奠定了基礎的是清朝。隨後是唐朝,其巔峰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但是控制時間太短。其次是明朝,其巔峰為700萬平方公里,但是維持時間也只有20多年。漢朝雖然巔峰面積只有550多萬平方公里,但是能夠維持這個面積150年,實屬不易,漢朝的長期有效控制面積排名中國古代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