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中,一共運行著八大行星,它們由近及遠有序排列。
按照從內而外的順序,地球是太陽系中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已知的擁有生命的行星。在地球的身邊有兩個鄰居,一個是位於地球軌道內側的金星,而另一個則是位於地球軌道外側的火星。它們雖然是地球的鄰居,可卻與地球性格迥異,如果說地球是氣候宜人,那麼它們兩個則是一個太冷、一個太熱,最為諷刺的是冷的那一個被叫做火星。
要說起和地球的相似程度,其實金星是最高的,而且它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金星和地球軌道最近的地方只相隔3800萬公里左右。從個頭上來看,金星的體積達到了地球體積的90%以上,從重量上來講,金星質量超過了地球質量的80%。
無論從體積還是質量上來看,金星都與地球極為類似,如果只考慮外觀,一定會覺得金星像地球一樣宜居。
可事實上,對於地球生命而言,金星絕對是一個煉獄,而且是熊熊燃燒的火之煉獄。因為它太熱了。金星和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都差不多,為何差距會如此之大呢?問題就在於金星並不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內,它離太陽太近了。
根據現有的數據,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大約在460攝氏度左右,如此高溫是沒有任何生命可以存在的。不過溫度只是金星被稱為「火之煉獄」的一個因素,還有另一個因為更為可怕,那就是壓力。金星同地球一樣是有大氣的,只不過大氣構成與地球大不相同。在地球大氣之中,氮氣是最主要的成分,約占地球大氣的78.1%,其次就是我們所不可或缺的氧氣,約占20.9%,剩下的就是二氧化碳、氬氣等氣體了。
金星的大氣與地球截然不同,金星上大氣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碳,這也是進行酷熱的原因之一。
由於金星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構成,所以金星上的大氣壓達到了地球的96倍,金星如此嚴酷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其必然與生命無緣。那麼再來說說火星吧,和金星不同,火星和地球一樣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內,然而遺憾的是它太小了。
火星的體積只有地球的七分之一,而質量還不到地球的十分之一、更為要命的是火星並沒有磁場,大氣壓只有地球的0.8%,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溫是火星上的常態,雖然赤道地區的氣溫會在白天上升到二三十度,可由於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到了夜晚,溫度會急劇下降,重歸零下,所以火星同樣也不是一顆可供生命生存的星球。
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地球並非從一開始就宜居,火星和金星也並非從一開始就環境嚴酷。
在地球誕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地球也和金星類似,是一顆火球,大氣的組成也同樣以二氧化碳為主,只是後來在漫長的歲月中冷卻變化,才成為了現在所見的這顆宜居星球。而在很久很久以前,金星實際上並不是一顆火球。
那個時候的太陽光照要比現在所知的弱很多,所以那個時候的太陽系宜居帶也更靠近內側,所以那個時候的金星實際上是位於地球宜居帶之內的。和地球擁有相近的體積和質量,又位於宜居帶之內,那個時候的金星之上也許真的孕育過生命也未可知,只是時間太過久遠,我們對於金星的探測研究也比較有限,所以並無法證實這一簡單的推測。
火星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人類的首選旅居地。
雖然火星並不適宜生命的存活,但在太陽系之中,如果說哪顆行星最具改造的價值,那就是火星了。甚至於很多人都趨向於認為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也有人相信在火星的地表之下仍然保留著生命的種子,只是我們無從得知罷了。後來,不知為何,火星的磁場消失,進而是大氣的逃逸,最終火星變成了一片不毛之地。
如果未來人類能夠重塑火星磁場,那麼是有可能將火星恢復成為一顆宜居行星的,畢竟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內。不過一切都是變化的,金星火星能夠從宜居星球變為冰火煉獄,地球在很久很久以後同樣可能從一顆宜居星球變得不再適合生命生存,不過這一天並不會很快到來,那應該是數十億年以後的事情,那時隨著太陽體積的膨脹,太陽系的宜居帶會外移,那個時候的地球也就不再是生命的樂園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Lyvd24BMH2_cNUgUy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