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 伊姐本人最新動態、參與線下活動
加伊姐微信: eemoviekf04(不閒聊)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每天上午9 :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葉子姚 澄澄
最近,阿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不可能跟前夫賴弘國復婚,也不會再結婚,結過一次就夠了。
大家紛紛表示阿嬌是想明白了。但也有不少人還如鍵盤俠般意淫,覺得是男人都會介意她之前的艷照門經歷;
還有人更出言不遜地指責她是玩咖,賣慘求同情。
大家覺得阿嬌是消極態度對待婚姻,也不是沒有理由。
首先,她和前夫賴弘國的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兩個人僅僅因為一次跳傘,阿嬌深受感動,決定閃婚。
但這段感情有多麼強的黏性和依賴呢?
在一次節目中的心理測試小遊戲里,讓她捨棄掉一個身邊人時,她毫不猶豫第一個就劃掉了賴弘國的名字。
雙方的未來願景也不同步。
在某次節目中,阿嬌曾坦誠地說自己對婚姻的設想是洗手做羹湯和相夫教子,並不是一心要工作,有了孩子的話,會將更多時間放在孩子身上,多花時間精力陪伴他。
但聽到此話的賴弘國表情瞬間變了,忍不住表示「壓力太大,如果生了孩子,你不可能不工作」。
離婚後的賴弘國在自己的小作文里直言,豪華的婚禮也是英皇包辦,自己想都不敢想。阿嬌其實早在2018年就後悔結婚, 賴弘國表示她並不愛自己。
其次,阿嬌的原生家庭破碎,造成她極大的不安全感,2016年上節目時,她表示自己恨嫁,抱怨沒有男人向她求婚。
以及大家一而再再而三提到的艷照門,對她的影響,包括因此患上抑鬱症。
大家因此判斷,阿嬌不想再結婚,是被恐懼和失意徹底打敗。
我完全不同意啊。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阿嬌在她人生目前唯一的一次婚姻里,其實是強勢方,她的幾個舉措,就知道,她是有絕對主動權的。
1、絕對不要用自己的錢把自己嫁出去,哪怕因此一場婚禮刷爆了對方的卡。
2、在對方抱怨自己買包多的時候,她沒有隱忍求全,反問「我自己的錢想怎麼花,為什麼不可以?」
3、離婚的時候,對方寫了情深義重的小作文,列舉了曾經甜蜜的種種,然而阿嬌的回應很簡單——不回應。
感情里真的放得下的,都是話少的那個啊。
阿嬌曾經是真的很執著於婚姻,但所謂成長,不就是個破執的過程?
號主蘿嚴肅說的一句話很對:「對一些人,結婚很像旅遊點打卡,去拍過照了,但也再不想去了。」
「她不想結婚,是因為迫不得已,有苦難言」這種集體潛意識建立的基礎是:女性的價值主要是子宮價值,再大的成就,如果沒有婚姻成就,都黯淡無光。
所以,時代變好,真的是從女人可以選擇不結婚,女明星可以自由離婚開始。
不結婚,當然可以是一種主動選擇。
前一陣周迅正式官宣離婚,無人驚訝,無人意外,無人惋惜,無人感慨。
她是人間的精靈,來這個世界,是為了增添不一樣的光,所有「制度」,她本質都不適用,對她都是磨損。
她生活中無法照顧好自己,在人多的場合會非常緊張,LENS那本《自在人間》里周迅自述:「我好像只有在片場才是我自己,離開片場,我不知道該怎麼生活。」
她們其實已經離婚兩年多了,她終於逾越了內心傳統的那一面「我也結過婚了」,現在的她,從雲端走了下來,只要自己適合的,舒服的,自在的。
她可以光著腳丫子踩在田地間挖蘑菇,去過真實的日子。
可以去《樂隊的夏天》重新玩會她熟悉的搖滾圈,見老朋友,包括說她就是個傻子的張亞東;
婚姻里的柴米油鹽,終於沒有消耗她。
天后王菲結過兩次婚,最終離婚又和謝霆鋒重新戀愛, 卻再也不提結婚。
如今的她,可以和男友約會,去音樂節嗨,和閨女們姐妹相稱,50歲的她過得比年輕人還有活力。
談過很多戀愛卻不結婚的徐靜蕾,現在她和男友黃立行感情穩定,自己寫字畫畫做手工,日子也過得很歲月靜好。
如她所說,她不是不婚主義者,而是結婚無所謂者—— 不覺得那張紙,可以保證誰一直活在愛里。
什麼對自己來說是更好的,結不結婚哪種生活更好,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還有春夏,這個90後的新生影后,可謂人間清醒,那種對人情世故的練達,對自己的保護,對生活真相的洞悉。
她說,她覺得自己是不適應婚姻的,因為家人全部婚姻破碎,她沒有「婚姻幸福」的參照。
所以,她很悲觀, 但這種悲觀,某個意義,也許在保護著她。
最近熱播電視劇《流金歲月》,改編自亦舒小說。
師太筆下的女性,更是人間清醒。
袁泉飾演的女主的小姨,典型都市精英女,離婚移民海外,沒有再婚,只和比自己小很多的男友談戀愛。
女主蔣南孫問她:「你為什麼不再婚?」
她說,以前人們必須要有一個單位按月領工資,但後來大家也接受了自由職業,自由職業者工作起來更賣力,因為多勞多得。
她說了一個很重要的真相:不結婚想要維持相愛的關係,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專心,這不是享受,只是負擔。
婚姻的本質不是愛情,而是制度。既然是制度,就包裹著更多權衡和制衡、整合和妥協,就有人適合,有人不適合。
這個時代,我們越來越發現,也需要承認,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婚姻。男人女人都是。
大家覺得這些案例都是明星,或者影視劇,有太多的象徵性,而沒有落地性,那就再給大家舉個特別真實的數據。
全國結婚率已經出現「五連降」, 自2013年開始,全國結婚率逐年下降:從9.9‰到9.6‰、9‰、8.3‰、7.7‰,到2018年只有7.2‰,且經濟越發達地區結婚率越低。
這意味著,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80後90後」的婚戀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現代生活成本過高,去負擔婚姻這個制度,並且在養兒育女里得到成就的可能,越來越稀有。
婚姻的誕生之初,是為了父系社會,男性以對女性進行生活照顧,換取孩子的血緣(女性的子宮)徹底歸屬於自己,很殘酷,但這就是婚姻的誕生本意,是徹底男權的。
今天,很多女性獲得教育權、收入權,有了完整的自給自足能力和豐富的精神世界,不願意去妥協那麼多,換取一個制度的庇護,有沒有損失?
當然有,倆倆相依的篤定,生兒育女的快樂,是活著的奢侈體驗濃縮,這是婚姻所承載的神性那部分,可惜,我們作為現代女性,可以找到的合適的對手,太少了。
人生給女性的題總是難的,沒有人有什麼完美答案。但是我還是相信那句話——
至少讓大家相信「她不結婚真的不是沒人要,是自己選的」,至少讓每個人,有被整個大集體默許的選擇自由權,我們再談怎麼去選吧。
微信訂閱號總是莫名其妙改版
為了避免我們一不小心 錯過彼此
大家記得把「伊姐看電影」設置為星標 關注
只需要五秒鐘哦~~
先點擊任意一篇文章標題下的藍色字「伊姐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