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最開始對飄窗有多麼美好的幻想,喝茶賞景,閒坐發獃……住久了之後,都會發現,飄窗或淪為閒置,或成了隔夜衣服展示區……一直以來,很多住友都希望我們來聊一聊這樣的中國特色飄窗。今天就給大家安排上!
網友@我的粉睡衣老公 家改成巨型書桌的中國式飄窗
目錄
Contents
飄窗的歷史
中國式飄窗:地產商給老百姓造的夢
飄窗該有的樣子是怎樣?
01
飄窗的歷史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記載,飄窗最早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豪宅中,它們通常會在哥德式和都鐸時代晚期的莊園中出現,是一種充分利用光線的流行做法。
由 Henry Redman 設計的倫敦漢普頓宮的飄窗
到了現代建築中我們也能常常看見飄窗的身影。世界上第一個用鋼作為結構框架建造房子的美國建築師 William Le Baron Jenney 就對飄窗尤為青睞,他的經典作品「芝加哥曼哈頓大廈」中飄窗就是重點元素。
這棟大廈建造於 1889-1891 年,也是世界上倖存下來最古老的摩天大樓,飄窗在這裡除了增加採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凹凸的外立面來降低大廈看上去的視覺高度,以此安撫當時人們的情緒,畢竟 16 層的高度在那個時候絕無僅有太震撼了。
飄窗在美國和歐洲國家的現代住宅中也很流行,多為正方形或者多邊形,最常見的是內角 90 度,135 度或 150 度。區別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豪宅,飄窗在小房子中除了增加採光,更是讓空間更加豐富,利用率更高。
一間英國住宅的客廳飄窗與臥式飄窗
歐美國家的飄窗普遍也是如上圖所示,幾乎都是落地的,看到這裡是不是心中產生疑惑,為什麼和我們國內常見的飄窗差別這麼大?
這裡可以預先說一下,國內的特色飄窗,放眼全宇宙也是獨一份兒!為什麼會這樣?請接著往下看。
02
中國式飄窗:
地產商給老百姓造的夢
我們國家的飄窗差不多是 20 世紀開始發展起來的,2000 年後更是迎來了黃金時代,很多住宅樓都會以飄窗作為賣點,樓盤樣板間更是將飄窗裝點成家中的 chill 角落。畢竟飄窗的面積,可是白送的!而中國式飄窗獨有的造型,以及現在一直被大家吐槽難用的地方,也和「白送」息息相關。
經典樣板間飄窗案例
地產商真這麼大方「白送」你飄窗面積?
別傻了!這個錢當然不是他們出的!而是玩兒了一下《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範》中的規定,規範中有一條的意思是,如果飄窗到房頂的高度是在 2.2 米以下,就不需要計算面積,所以咱們那個飄窗高度根本不是根據人體工學去設計的,完全是為了建築規範「定製」的,送的飄窗對於地產商來說,也是白得的。
賣方為了促銷,買方為了儘量多得,一拍即合,從此中國式飄窗泛濫成災。到後期更誇張,還出現了很多為了飄而飄的飄窗,有些假飄窗有的是可以砸掉的,裝修時候可以看看具體情況,但千萬不能亂砸,如果能砸也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水保溫等。
這種窗戶與窗戶之間鏤空的就是真飄窗,千萬砸不得,一砸就砸穿……
僅僅因為是白得的,當然不足以支撐飄窗火熱了這麼多年,讓飄窗熱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其實是中國人內心對「居心地」的嚮往,也許自己還沒有感受到,但看看大家對飄窗設計的期待就懂了。理想中的飄窗,是這個莫干山民宿里的樣子,擁有最佳觀景座位,大視野,和寧靜的氣質。
而現實卻總是殘酷。經典的黃黃白白大理石,一層層的窗簾,安全護欄和花花綠綠的抱枕和娃娃。
想先分享一個真實案例,主角是我的阿姨,一位幻想飄窗又夢碎夢圓的阿姨。
🤦🤦🤦
買房時,她幻想著之後能在飄窗上喝喝茶、看看書、眺望遠方發發獃。為了詩意,她還特意在飄窗內配了一圈白色紗簾。
🤤🤤🤤
結果,住進去之後,先是大理石台面太冰,根本坐不下去,上網看了飄窗改造攻略後,定製了海綿墊子,這下總歸能夢想成真了吧?
🤯🤯🤯
也並沒有,首先是飄窗本身進深深,其次加了墊子後飄窗更高了,得爬著坐進去,坐著也很累,還得盤著腿坐,根本坐不了多久。阿姨的飄窗夢最終還是沒有實現。
🤬🤬🤬
最近一次去她家,我發現她家飄窗有了新用途,專門放置睡覺前要脫掉的衣服。而她原來幻想的飄窗生活,卻在陽台實現了。她在陽台添置了一把鞦韆椅,專門在這裡看書和發獃。
看完我阿姨的故事,你是不是幡然醒悟?其實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居心地」而不是飄窗!由於地產商關於飄窗美好的大肆宣傳,我們都誤以為,飄窗才是「居心地」本地,但其實這兩者並不是一回事兒。況且,地產商安排的飄窗根本不符合放鬆休憩的人體工程學,坐在那裡只是受罪罷了。這樣的「飄窗夢」,是時候清醒了!!!
03
飄窗該有的樣子
是怎樣的?
#1.傳統落地式:有效增加室內面積
傳統落地窗常見於歐美,我們國家在上海,廣州,天津等地方的老建築中也有很多這種類型的飄窗。現在的住宅樓里,很多陽台也借鑑了這種做法。下圖是倫敦的一處三居室公寓,客廳並不大,小小的飄窗布置出了一個閱讀區域,窗台可直接當作小邊幾用。
如果把飄窗用作工作區光線會非常刺眼,窗簾的選擇就很重要了,太黑影響整個家的採光,太亮不利於工作,下面這張圖的窗簾配置就恰到好處,下半部分百葉可靈活調節光線,上半部分柔光捲簾不會阻擋全部陽光。這種方式也同樣適用於陽台。
#2. 真·窗戶式:最適合展示型收納
回歸到最樸實的窗戶高度,也不需要誇張的飄窗進深,但僅僅是小小的飄出去一些,都能給室內帶來很不一樣的感受,特別適用於小戶型。東京知名中古家居店 Swimsuit Department 主理人鄉古隆洋家的餐廳,飄窗正好能放置他收藏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可愛玩意兒。
而這個屋主是個陶藝藝術家,家裡除了正常生活外還需要兼顧陶藝工作室的功能,內飄窗台面也正好可以展示小小陶藝作品。
這一棟位於日本東京的老房子,和國內一樣,也有老房子特有的小小窗戶,建築師荒木健巧妙利用了窗台,做成三排書架,和書桌相連,將視覺重心從窗戶本身挪開。
#3.卡座式:飄窗+收納,好坐又好用
這是一個普通的窗戶,在周圍架了一整組的收納櫃,改造成了飄窗,如果需要加軟墊,一定要記得算上軟墊的高度。
建築師Peter Culley的家,廚房的窗戶下也增加了小小的收納格,改成了卡座式飄窗,可收納也可小坐吃個早餐。
#4.通透式:延展空間視覺
轉角飄窗很常見,但這種內轉角飄窗很少,室內台面一下子被拉大了,兩扇窗都打開後空間也更加有穿透感,大大增加是採光,也讓屋內很顯大!
建築師 Fiona Naylor 把一處工業建築改造成了家,空間開放光線充足,矮矮的飄窗台面降低了視線,水泥板延伸到整個牆面和壁爐相連接,空間整體感更加強烈。
#5. 犄角空間裡的飄窗
這是日本一對小兩口的家,他們把臥室的牆全部拿掉,整個家變成一個整體,這種側面小飄窗在日本也非常常見,犄角空間也不會被浪費,還能見縫插針增加屋內採光。
這位屋主有著收藏愛好,側面小飄窗延展開來的長長窄窗台,正好能作為家庭展覽區域。
#6. 飄窗是神來之筆!
飄窗的造型當然還可以更加豐富,比如下圖這張飄窗,像是一個取景器,樺木的材質又讓人無比安寧,坐在這裡把自己當成相機本身發發獃,也是很奇妙。對了,可愛的是,這樣一處優雅的地方也是兼顧了超實用的收納的!
廚房的飄窗外正好是院子,直接改成側開整面窗,整體且活動方便。
科學家 Katy Davison 設計的自己家,她希望有一個很大很舒服的廚房,廚房和院子相連,牆面上做了一個圓形的大飄窗,廚房一下子生動了起來,坐上去也很有趣。
看完以上幾種飄窗該有的樣子,可能你也發現了,飄窗的重點依舊是「窗」,好的視野與通透的感受才是飄窗應該賦予生活的。而我們似乎常常被開發商卷進了「飄窗=窗台=居心地=舒服的一切」的迷思里,而事實上,只要家裡有自己的居心地,有沒有飄窗又有什麼差別呢?
作者 | 島島島
編輯 | 晃摳你
版權聲明
好好住編輯部出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實名反對飄窗
那就點個「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EDLF3IBiuFnsJQVsW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