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低頭做事,慧眼識人

2019-07-08     豫北農家人

曾國藩是近代以來,人們學習修身養性的典範,尤其是他的曾國藩家訓,事無巨細,教我們為人處世,實現自我成長。

華人首富李嘉誠視曾國藩為榜樣,曾在公眾場合說:聽曾公兩句話,足以學會做人做事。

低頭做事

決定人生成敗的,不是人生得意時如何,而在於人生低谷時怎麼做。

一個人最終能否成就大事,關鍵看他做事時能否低頭。

熬得住苦

周所周知,曾國藩是個愚鈍之人,他人讀一遍能記住的書,他讀三遍都記不住。之所以沒有成為庸人而成為一代聖人,完全是因為他能吃苦,努力到能讓自己感動。

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們都再熟悉不過,都敬佩愚公頑強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卻沒有人能做到。

曾國藩卻能將這種精神用在讀書上:讀不懂上一句,堅決不讀下一句。今天看不懂的內容,明天再接著看。不貪求多也不要求快,直到弄明白為止。

曾國藩在家書中一再告誡家中子弟,做事要下笨功夫,捷徑不一定就好走,天下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凡事都要踏踏實實,打好基礎。

遇到事情要下苦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要熬過這段苦,自己便又能精進一分,凡事要相信苦盡才能甘來。

耐得住煩

曾國藩訓練湘軍時,這樣勸告軍中將士:「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必須晝夜從事,未可須臾稍離。」

不舍不息,是做事的態度,亦是一種修行。

做事不耐煩,總是貪多求快,卻不知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

做事耐煩,不會被紛繁的外界所打擾,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和貪念,專注於眼前的事情。想要走捷徑的人,往往會繞更大的彎。

做事最大的捷徑,就是做事耐煩,腳踏實地,專注目標,眼裡沒有其他。

就像穿越一望無際的雪山,眼裡沒有寒冷,沒有冰雪,只有腳下的路。

慧眼識人

曾國藩最傳奇的是他識人的能力。

老話常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

曾國藩識人之術,堪稱一絕。傳說在三千步之內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和能力。

一次,李鴻章帶領三個人來請曾國藩任命,當時曾國藩剛吃完飯,正在散步,他有飯後散三千步的習慣,於是一干人等在旁等候。

散完步,李鴻章請他見這三個人,曾國藩回答道,不用見了。

李鴻章大吃一驚,詢問詳情,曾國藩說:剛剛散步的時候,我已經看過了。

第一個人一直低頭不敢仰視,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可以派一些保守性工作給他。

第二個人不誠實,在人面前表現恭敬,但我一轉身就開始東張西望,如此表里不一的人,將來必定陽奉陰違,不可任用。

第三個人始終目視前方,不卑不亢,此人將來成就不會在你我之下,能夠委以重任。

又一次二人有緣相見,卻無緣相識。但曾國藩對友人說:此人雖未接觸,但我認為他將來必能成大事,卻會為國捐軀而死。

此人便是江忠源,他一直以來將金錢視為身外之物,有朋友在京城不幸去世,他自己典當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包括衣物,徒步當車,把朋友的靈柩送回了老家。

果然,在與太平軍的蓑衣渡一戰中成名。在成名後的第二年,江忠源因為帶病出征,最後負傷,投水而死,為國犧牲。

看人,不止要看他在人前的表現,還要看他在人後的表現。識人看人是一生都需要鍛鍊的本領。

看人,要通過舉手投足來看他的本質,看內在,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被眼前表象所蒙蔽。

人才都是熬出來的,眼力都是練出來的。

低頭做事,慧眼識人,人生不會一帆風順,走哪都不吃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99qPmwB8g2yegNDCw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