⑰餘杭塘棲,49個臨時黨支部織起立體防疫網

2020-02-19     浙江新聞杭州
疫情就是無聲的號角。戰「疫」中,杭州市各級文明單位情系防控一線、踐行文明使命,湧現出一批批的「文明領跑者」。杭州市文明辦、浙江日報杭州分社特此聯合推出《疫情防控·文明單位在行動》專欄,定格那些搶在一線的最美背影,記錄那些抗疫的溫暖故事。

2月17日,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集中醫學觀察點,鎮工會主席張華余又送走一名剛剛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看著他乘車離開後,張華余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繼續和同事核對台帳,「形勢向好,我們更不能鬆懈。」

這是他在集中醫學觀察點送回家的的第63人,也是他在這裡堅守的第21天。2月2日,塘棲鎮集中醫學觀察點建起了臨時黨支部。「疫情面前,所有人都是普通人,但在群眾面前,黨員、志願者一定是擋在他們和病毒之間最堅實的『防疫牆』。」

組建高效的防控疫情指揮部,村社幹部、志願者挺身而出,成立49個防疫一線臨時黨支部……當疫情來襲,全國文明鎮塘棲鎮迅速行動起來,通過十萬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奮戰二十餘日,至今全鎮疫情保持零發生,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49個一線臨時黨支部

織起一張立體防疫網

2月15日上午,練杭高速塘棲防控檢測點臨時黨支部召開了一場「黨旗飄在『疫』線」特別主題黨日活動。7家單位共32名黨員,在臨時黨支部書記陳勤楓的帶領下重溫入黨誓詞。

練杭高速塘棲入口位於千年古鎮塘棲北垂,是外地進入杭州的第一道「關隘」。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這裡成了杭城不折不扣的「抗疫」北大門。臨時黨支部的成立,讓疫情防控有了「主心骨」。

早在大年三十,各單位的黨員幹部、志願者就已經全部到位。他們每天24小時連軸轉,負責過往車輛和司乘人員信息登記、體溫檢測、行駛路線查詢等工作。

截至2月15日12:00,共排查車輛24000餘輛,勸返鄂籍等重點疫區車輛228輛;排查人員41500餘人,勸返疫情重點地區人員共362人。

「我們雖然是臨時黨支部,但黨心不臨時、作用不臨時,我們將全力以赴、科學有效地投入戰鬥,最大限度地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疫情戰線飄揚,讓黨徽在疫情戰線閃亮。」支部委員、塘棲鎮平安辦副主任沈惠民說。

在該防控檢測點,多名一線幹部在抗疫中感受到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深受鼓舞,他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主動向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練杭高速塘棲防控檢測點臨時黨支部,是塘棲築牢「紅色防疫牆」的縮影。

疫情發生後,塘棲依託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疫情防控網絡,在轄區主幹道口、集中醫學觀察點、村社部分要道等有條件的防控篩查點成立臨時黨支部,把「紅色堡壘」建在防控最前沿,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政治引領和堅強堡壘作用。

截至目前,全鎮已成立49個防疫一線臨時黨支部,凝聚1693名在職黨員,通過重溫一次入黨誓詞、簽訂一份任務書等方式,強化黨員幹部和志願者的大局意識、衝鋒意識和奉獻意識,勇做疫情防控的排頭兵。

這些堅守在戰「疫」一線的臨時黨支部,已累計檢查來往車輛23886輛次,排查人員36286人次,走訪和發放宣傳資料8634份。

人人出力爭當文明志願者

建立「疫後復工」紅色保障

「感謝你們,讓我在異鄉感到了溫暖。」2月9日,塘棲居民王華連和妻子解除醫學觀察,他來到水北社區,將自己手寫的感謝信交到了社區主任錢鈺手中。

年前,王華連夫妻倆回到湖北老家探親,返回塘棲後,兩人主動向社區上報了行程,並自覺在家醫學觀察。但家中已經沒有「存糧」了,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社區書記胡興華送去了米、面、油、新鮮蔬菜等生活物資。

不僅是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對社區的空巢、獨居老人,水北社區也是分網格分組每天上門送菜,及時關注老人生活和安全問題,確保有事叫得應。

志願者向心而來,志願崗遍地開花。2月1日,塘棲鎮對外發布了志願者招募公告,僅5天招募了160多名文明志願者,每一個人都想為這場戰「疫」出一份力。

發傳單海報、拉橫幅、發簡訊……文明志願者多措並舉,向廣大居民群眾廣泛開展防疫控疫志願宣傳,挨家挨戶排查累計78474戶,累計268702人次,通過滾動式排查,為做好動態管控工作打下紮實基礎。

43歲的李見華,是塘棲鎮塘北村人,兒時的一場事故,讓他失去了右手臂。抗「疫」阻擊戰打響後,他主動參加志願者隊伍,在塘姚線卡點對過往人員體溫測量,詢問行車軌跡。他說,「量體溫,一隻手就夠了。」

塘棲村33名退役軍人黨員組成的志願服務應急隊臨時支部,第一時間參與轄區內村民及企業走訪排查、宣傳防疫知識,「黨員紅」和「軍人綠」交融成防控一線的靚麗風景。

眼下正值復工復產「三返」高峰,為了建立「疫後復工」紅色保障,各村社黨組織積極發動村居民自我服務保障復工生產。

比如,西河村人人出力 「義務派工」,由黨員、村民組長帶頭,制定防疫出工登記、出工情況公開和義務監督員等3項制度,動員激勵村民人人出力,參與防控任務和生產任務。截至目前,已通過企業復工審批41家,實際開工11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57eX3ABjYh_GJGVbI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