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我和我的祖國》
聽名字,這部電影只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宣傳片;憑想像,抗戰、建國各種大型歷史事件的重複翻拍。
想看嗎?說實話不想看。處於和平世界的我們根本無法感同身受,無法體會當年戰亂時期的苦不堪言。
可是,讓我意外的是這部電影的評分居然達到了9.7分,抱著好奇的心態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結果卻讓我覺得震撼,時而緊張時而激動時而淚流滿面。看過電影,我才真切的感覺到自己低到塵埃之中,無論是精神境界還是個人能力,我終究是狹隘了。
正所謂: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看《我和我的祖國》,不知他人為成功付出了多少努力。
無論是電動升旗旗杆設計者林治遠、原子彈研製參與者高遠、還是女排戰將郎平、護航呂瀟然,在成功這條路上,都付出了常人不為人知的辛苦和努力。
而這部電影,利用一些細節或者是通過一些小人物,將代表性的大事件給烘托出來,讓觀影的我們在感同身受的情境下,體會當時的震撼人心,果真妙哉,評分9.7,實至名歸。
而眾多故事中,對我影響最深的便是林治遠,在科學道理上容不得半點馬虎的電動升旗旗杆設計前輩。
一、林治遠:成功之路哪能靠運氣二字
林治遠前輩,乃是1949年開國大典上電動旗杆的設計者,當時的他,還沒有成為北京市政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還不是研究院總工程師,只是普通的設計人員一名。
林治遠協同其他設計人員,根據理論知識設計出電動升旗旗杆,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在現場進行試驗,無法確保電動升旗旗杆是否能夠準確的完成升旗任務。
面臨這一系列的問題,林治遠沒有妥協,沒有放棄,而是嚴格按照原理,在試驗區進行模擬試驗,模擬試驗嚴格按照天安門廣場旗杆的距離進行縮小,他從細節出發,模擬一個完全一樣的升旗環境,試驗電動升旗旗杆的準確性。
果真,被他發現電動升旗旗杆存在紕漏,及時進行整改,才保證了1949年開國大典上升旗儀式的順利進行。
這樣的林治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成功是眾所周知,可是他的成功卻絕非偶然,而是他那些不為人知的特性:
- 專業知識豐富,實踐能力強
- 嚴謹的工作態度,認真負責
- 超越常人的努力和辛勞
01:林志遠前輩告訴我們成功第一要素:理論+實踐
林治遠前輩在電動升旗旗杆設計過程中,過硬的理論知識是最基本的條件。他需要將各種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完整構思出如何通過齒輪傳動完成升旗儀式。那些我們外行人不懂的發電機工作原理、齒輪傳功工作原理等,林治遠必須要熟記於心。
除了理論知識外,林治遠前輩十分注重實踐,他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在工作場地反覆多次模擬升旗儀式。
凡事親力親為,親自驗證理論的可行性。若發現錯誤,便及時的糾正,在真理和實踐面前,他不允許出現任何紕漏。所有的細節他都反覆的推理、計算,決不允許任何細小問題出現。
在模擬電動升旗過程中,無論是旗杆的大小、齒輪的大小、材質等,他都要求一模一樣,就連國歌的演唱速度、國旗的大小,他都需要精益求精,以此保證試驗的準確性。
正如居里夫人所說:
在捷徑道路上得到的東西決不會驚人。當你在經驗和訣竅中碰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鮮血;他們的名字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寫成的。
林治遠前輩便是如此,在設計這條道路上,他從來不走捷徑,不會抱著僥倖心理,他是在用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熱情完成自己的工作。這樣的他,不用上戰場殺敵同樣能夠名垂青史。
02:林志遠前輩告訴我們成功第二要素:嚴謹+責任
嚴謹的工作態度,認真且富有責任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在電動升旗旗杆的模擬試驗過程中,林治遠多次強調,一定要注意細節、細節、細節。
他說:
科學這東西容不得一點馬虎,需要仔細再仔細。
在外人看來這只是一場模擬試驗,幹嘛要弄得那麼精準,要求那麼高,只是覺得浪費時間,做無用功而已。
但是對林治遠而言,卻不是這樣的。在他的認知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要嚴謹,需要為自己的每一次結論負責任。在沒有得到實踐驗證時,不可以亂下結論。
正是因為他的嚴謹,才能夠及時的發現電動升旗旗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及時的進行補救。
他之所以後期能夠如此成功,與他嚴謹的工作態度,認真負責是分不開的。
正如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03:林志遠前輩告訴我們成功第三要素:努力+汗水
所有的成功背後,都付出了常人不知道的努力和汗水。
局外人只看到成功時那絢麗的光亮,只有局中人才知道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電影中有一片段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林治遠的媳婦來看他,她說林治遠已經有一個月沒有回家了,她已經有一個月沒有見到他了。
我們通過影片只看到了林治遠一次的模擬試驗,但是卻不知道他這次試驗之前,他已經做過多少次這樣的試驗,不知道他這一個月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心血。
發現電動旗杆紕漏後,他親自登上旗杆的頂部,補救了紕漏。誰又知曉他當時有多麼的恐懼,他當時有多麼的危險,他當時流了多少的汗水。
後人只知道他是我國著名的研究院工程師,只知道他榮耀一生,卻又有幾個人能夠看得到他付出的心血呢。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只是你付出的還不夠多而已,你還不夠堅持而已。
就像巴比賽所言:誰若只做了一半,就等於沒有做。
每個行業都有佼佼者,每個行業都存在平淡無奇之人,不用抱怨世事不公,捫心自問,我們到底付出了多少。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三、所有的不成功,皆無需怨天尤人
看完《前夜》這段影片,看到林治遠前輩對待工作的態度,讓我知道所有的不成功,皆不可怨天尤人。
我不想說別人的例子,只想談一談自己。
當我知道自媒體可以寫作賺錢時,便帶著滿腔熱血投入其中,我以為只要是我自己寫的內容,我便可以很快通過原創,便很快得到大家的認可。
但是我錯了,多次申請原創未通過,我日夜更文,但是文章的推薦量和閱讀量依舊很低。
我抱怨過,認為平台審核太不地道,不懂得慧眼識珠。
可是,投入的時間越久,看過越多大咖的文章,我才知道,不是平台不懂得慧眼識珠,而是我根本就不是那顆珠。
我不禁捫心自問:
- 你自從投入自媒體後,一共讀過多少本書
- 你自從投入自媒體後,你每天寫作多長時間
- 你自從投入自媒體後,你每篇文章寫作用時多久
- 你自從投入自媒體後,你每篇文章都用心核對過錯別字嗎
- 你自從投入自媒體後,你認真學習過寫作嗎
近一年讀書沒有超過10本,平均每天寫作時間不到4小時,每篇文章寫作不到3小時,錯別字只是大概的查看一遍,根本沒有認真去學習,只是為了流量而寫作。
所有的答案我心知肚明,便不再抱怨,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深究為何我不是優質創作者。
此次失敗,並不是沒有遇見伯樂,而是我自身根本就不是千里馬而已。
然而,會放棄嗎?
我不想放棄,我相信滴水石穿。
註:本文為小女子眼中的影視原創,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來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