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該對孩子撒謊?保護孩子的童真,成長需要善意的謊言

2019-09-05   小萱媽媽育兒經

(本文原創,歡迎轉發分享)

在生活中你對你的孩子撒過謊嗎?我想99%的家長應該都是撒過謊的,即使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只是善意的謊言,但是你認為的善意謊言,真的善意嗎?究竟什麼才是善意的謊言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1、你的善意謊言很可能並不善意

有一次我在高鐵上遇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對於很多人,尤其是長途的朋友們來說,在高鐵上遇到小孩無疑就是一種悲劇。

果然,孩子上車沒十分鐘就開始了他的表演,唱歌、背詩、大吼大叫,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各個都能把補覺的叔叔阿姨們刺激到神經衰弱。

果然很快就有人不滿了,就連列車員也過來跟這位媽媽說:「旅客您好,請讓您的孩子保持安靜,以免打擾到其他旅客的休息。」

這位家長倒還算有禮貌,連聲說著對不起,之後轉頭就板著臉對孩子說:「你再吵,再吵阿姨就把你從車上扔下去!」

但是孩子也並沒有聽,有吵了幾句,這個時候剛才那個列車員推著賣盒飯的小車走了過來,旁邊的媽媽趕緊藉機小聲跟孩子說:「你看阿姨過來抓你了!」。

那孩子有些害怕的看了列車員一眼,之後不敢出聲了,但是等列車員去了下一個車廂,孩子馬上就又開始作鬧起來。

上面這個場景,您眼熟嗎?其實每個家長在外面管教孩子的時候都說過這樣的話,「別吵了,旁邊阿姨都生氣了」「再叫大灰狼就過來把你叼走了」。

這些很常見的哄孩子的「謊言」,其實並不是善意的,相反,這些話還會對孩子起到反作用,讓他們只學會察言觀色,見人下菜碟,而不懂得自己的行為是錯誤和不道德的。

還有一些常見的我們自以為的「善意謊言」,例如:「不要問你是從哪兒來的了,你是從垃圾桶撿的」「這個玩具不能買,上面有毒」「你不吃青菜,大灰狼就會來吃你」。

這些所謂的謊言,不光沒有善意,相反還有著滿滿的「惡意」,它們當中包含的滿滿的都是家長的敷衍和對敏感問題的逃避。

2、家長為什麼會對孩子說謊?

我們的孩子最缺乏的四種教育就是:關於生的認識、關於死的認識、關於金錢的認識、關於道德的認識。

家長的謊言也往往與這四者息息相關。

·關於生的謊言

我是從那兒來的?這個問題,我們的家長可以說是諱莫如深,如果舉辦一個「家長最不想回答的問題大賽」,那這個問題基本可以數十年如一日的蟬聯第一。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曾經對自己的存在抱有很大的懷疑,為什麼我是一個人,為什麼我會走會跳會呼吸,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迷茫。當然我的媽媽也給過我除了真實答案以外各種各樣的解答,從垃圾桶到石頭縫,那都是我曾經「誕生」過的地方。

看到這裡您可能跟我有一樣的感慨,因為我們也是這樣被騙著騙著就過來的。

近幾年,我們的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孩子也越來越早熟,但也不知怎麼,很多東西反而比從前更保守了,我們為什麼不能告訴孩子生命的真相呢?我們在害怕社麼?我們在羞恥什麼?

請各位家長們記住,知識不會讓孩子「學壞」,所有的傷害都是從無知當中產生的。

所以大膽的去給孩子科普生理衛生知識吧,這沒什麼好隱晦的,作為一個人,認識和了解我們自己的身體,是最有必要的事情。

·關於死的謊言

很多孩子第一次面對死亡,大多是寵物,少數會是親人,我們的家長一般會告訴孩子,他們走丟了,或者他們去遠行了,在我們幼時,我們很少明白死亡真正的含義,直到我們長大,面對父母離去的那一天,才會真正理解。

弗洛伊德認為,生和死是人類的兩大本能。所以與其讓孩子懵懵懂懂,甚至在小的時候懼怕鬼怪,不如認真的給孩子講解死亡意味著什麼。

《尋夢環遊記里》有一句話:在愛的記憶消失之前,請記住我死亡並不是一個人的終點,遺忘才是。對死亡的教育並不會讓孩子感到恐懼,但一定會讓孩子更懂得珍惜。

·對金錢的認識

大多數家長是不願跟孩子承認貧窮的,所以當孩子在玩具店哭鬧打滾的時候,家長總是能變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甚至許下很多難以兌現的承諾。

但是作為一個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要跟大家說,跟孩子說實話很重要,不光要說實話,還要對孩子進行價值教育,你要讓孩子對錢有認識,不是認識數字,而是認識不同數量的錢能獲取什麼東西,又要付出多少勞動才能獲取這些金錢。

無論你的家庭是什麼條件,都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要告訴孩子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條件一般的家長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或者用各種理由來搪塞,大膽的給孩子講清楚家裡的狀況就好了,條件好的家長也不要讓孩子隨意揮霍,你要讓他們明白,你今天的成就也是靠多年的努力得來的。正確的價值導向比欺騙和閉口不談跟有教育意義。

·對道德的認識

還記得高鐵上那對母子嗎?生活中有一些人管教孩子就是這樣,用各種東西來嚇唬孩子。

我們總是習慣告訴孩子,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卻總是不說為什麼該做,為什麼不該做。尤其是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的時候,連吼帶嚇唬就是家常便飯,但是效果卻微乎其微。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日本有一種教育觀念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其實這種觀點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準則。

但丁曾有一句名言: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道德教育應該成為我們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一個人不懂得遵守道德,不知道尊重他人,即使今後有了再高的學歷和成就,也還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3、善意的謊言應該怎麼說?

其實家長對孩子,無論謊言是否善意,我們都是不建議說謊的因為我們很難把握那個善意與否的度,我給家長的建議是,儘量對你的孩子坦誠相待,坦誠真的能解決教育當中的大部分問題。

但是有一些小的善意謊言也會給孩子帶來安慰和溫暖。

《菊次郎的夏天》里,正南在尋找到媽媽的時候發現媽媽已經有了新的家庭,於是菊次郎找來了一個小小的鈴鐺告訴正南,這是天使之鈴,搖一搖天使之鈴,天使便會出現,將他的媽媽帶回給他。

雖然最後天使沒有出現,但是路上遇到的很多好心人和菊次郎大叔,其實也是正南的天使啊,一直在小心的用粗獷的方式守護著孩子細膩的內心。

善意的謊言其實與教育本身是不掛鉤的,好的教育都是坦誠的,但是善意的謊言都是溫暖的,也是心照不宣的,善意的謊言永遠不含目的,也沒有真正的欺騙。

它就像《菊次郎的夏天》中那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背景音樂,晴朗明快的節奏如同夏日的微風一般,吹過孩子的心,除了激盪的暖流與善意外,其他的,什麼都沒有留下。

你跟孩子說過謊嗎?是因為什麼事而說謊呢?你認為這是善意的謊言嗎?把你的見解留在評論中吧!

-----------------------

螢幕前的你,在育兒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不明白,都可以向我提問,我會儘可能的為大家進行解答,如果有什麼育兒方面的心得,也可以向我分享,為了寶寶更好的成長,大家一起努力。喜歡本文內容的話,歡迎點贊評論+轉發,讓更多家長們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