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北方汽修培訓學校」招生亂局調查

2019-12-20     市場監管

當前,一些培訓機構使出渾身解數,打起了政策的擦邊球,讓真正的技能培訓變成了攫取錢財的魔手……

「校企合作」背後的高價收費

校企合作,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培養技能型人才,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隨著對新教育模式的不斷摸索,目前,各地湧現出了許多各類大中專院校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院校,逐漸探索出了「技能+學歷」校企合作的教育新模式。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讓人不齒的「兩張皮」尷尬怪現象,那就是企業與職業學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後,缺乏必要的制約機制,任由企業打著職校的名義,肆意擴大宣傳內容,在社會上招生,且高價收取學費,如此不但損壞降低了職校的聲譽,也為入校學生挖下了層層陷阱。

小管是來自甘肅省某村貧困家庭的孩子,2018年6月初中畢業無事可做。有一天家長上網時,發現有一家名為北方汽修學校的招生廣告很誘人,並且說三年畢業後,不但能拿到中專文憑,而且還能安排就業。看到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7月19日,家長立馬領孩子來到省城蘭州報了名,繳納了5900元的學費和860元的保險、校服、書本、住宿、工具等費用後,成為北方汽修學校設在蘭州校區的2018級汽車修理維修班的一名學生。8月2日,學校又通知小管繳納了11240元的學費和2180元的其他費用。

2018年9月底,在蘭州辦學的北方汽修學校突然通知學生,學校將要搬到省城外的白銀市,並且給學生承諾,三年後可以頒發白銀市工業學校的中專畢業文憑。

就這樣,北方汽修學校將招收的200多名學生搖身一變,全部成了白銀市工業學校的學生。

「今年5月份,北方汽修學校又通知繳納第二學年的學費,總共24000元,我們家是農村的,實在困難,我爸媽確實拿不出這些錢,我只能提出退學。」小管一臉的無奈……

據記者了解,白銀市工業學校是一家由白銀市教育局主管的公辦普通中專。按理說,公辦職業教育都是享受國家補貼辦學,且對學生都是免學費的。既然北方汽修學校給學生承諾,畢業時頒發白銀工業學校的畢業證,那麼如此高昂的學費是如何形成的呢?培訓機構與學校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為此,記者到白銀市進行了採訪。

白銀市工業學校校長陳仙賢告訴記者,這幾年職業教育舉步維艱,出現了很多實際困難。為了拓展職教事業,根據國務院出台的校企合作辦法,他們經過考察,與北方教育集團達成了校企合作協議。工業學校提供實訓場地、理論和文化課教學,並指導學生的就業,北方提供技術教學。至於有些學生反映收費高的問題,根據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甘肅省財政廳《關於我省高等中職院校收費問題的通知》[甘發改收費(2016)1133號]文件的規定,技能培訓費的收取,根據雙方自願的原則協商解決,是市場行為。

而負責北方汽修培訓學校的朱宏宇校長告訴記者,目前在校100多名學生,都是從蘭州轉過來的。他們剛到蘭州時是和蘭州城市學院合作的,隨後與它下面的甘肅省實驗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甘肅實驗中專)合作。由於一些其他原因,他們與白銀市工業學校達成了校企合作。「我們北京公司與全國的多家機構都進行校企合作。」朱宏宇向記者解釋:「實際上與全國合作的50多家機構都可以算是北京總公司的實體。」

招生好似「霧裡看花」

據許多學生家長反映,把孩子送到這些學校學習,都是看了那些高大上的廣告以後才進入這些學校的。

當記者提及廣告宣傳里出現的「甘肅北方汽修學校」「蘭州北方汽車學院」「蘭州北方汽車專修學校」「北方汽車教育集團蘭州分校」「蘭州北方汽修學校」「北方國際職業教育·甘肅校區」「北方國際職業教育集團」等名稱時,朱宏宇說,他們與學校之間開展的培訓都是校企合作,沒有上述名稱的相關登記批准資料。隨後,他給記者提供了「中職北方智揚(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職北方智揚北京公司)、「蘭州北方智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州北方智楊公司)和「白銀市北方智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營業執照的複印件,並言稱他們不是民辦非企業機構,是工商部門登記註冊備案的營利性企業,與學校之間是校企合作關係。

既然是企業,對外發布廣告宣傳必須要到工商部門備案審查登記,提到廣告宣傳中出現的許多帶有「學校」「學院」「教育集團」等名稱的內容,朱宏宇是這樣解釋的:「我們各地的機構都隸屬於集團總部,所有廣告的製作和內容發布都是由總部來做的。因為集團在網上購買了很多關鍵詞,所以在網上一搜索,都會出現這些名稱。」記者在朱宏宇提供的營業執照複印件的經營範圍內,也沒有找到帶有「培訓」二字的相關內容。

那麼,作為工業學校的主管單位,白銀市教育局對於發布招生廣告內容的審批和收費許可有何規定呢?白銀市教育局職成科蔣科長告訴記者,北方汽修與工業學校之間是校企合作關係,對於工業學校的招生,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教育局都要下達招生指標,教育局只負責工業學校對外發布的招生廣告內容,至於北方汽修面向社會發布的一些廣告內容,教育局不知情。至於收費的依據,建議記者到發改委去了解。

虛假註冊的培訓學校

據記者了解,2015年6月6日,甘肅實驗中專與中職北方智揚北京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8年的《校企合作辦學協議》,2015年,甘肅實驗中專與北方聯合招了40名學生,三年畢業後,甘肅實驗中專就再沒有招過學生,也終止了與北方的合作。採訪中,甘肅實驗中專陳百泉校長一語道出了終止合作的真正內幕:「我們發現北方對他們自己招來的學生額外收取高昂學費,於是曾對其提出過警告。實驗中專是公辦學校,根據國家政策不但免收學生學費,而且在校期間還享受國家助學金。我們不想因為他們這些亂收費而毀了實驗中專的聲譽。」

在這期間,中職北方智揚北京公司蘭州片區負責人宋某,2014年9月24日成立了一家蘭州北方智楊公司,並於2016年10月28日,在蘭州市安寧區工商行政管理局進行了註冊登記。

2017年9月,蘭州市城市學院收到蘭州市安寧區房屋徵收管理辦公室文件通知,告知其所屬甘肅實驗中專地段涉及S595城市規劃路,需對其進行徵收。2018年1月17日,甘肅實驗中專致函中職北方智揚北京公司,提出了於2018年2月1日起終止雙方的合作辦學的函件。2018年1月25日,中職北方智揚北京公司復函同意,並提出「因搬遷涉及需要尋求新的校址來安置學生、安放設備並裝修等大量工作,希望甘肅實驗中專協調有關單位給予公司5個月期限」的要求。

2018年4月,蘭州北方智楊公司在尋找場地的同時,卻又拿著已經終止的無效合同作為場地證明,向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在馬上要拆除的實驗中專的校址上,申請辦理了「蘭州市北方汽車修理職業培訓學校」名稱的辦學資質,同年6月1日,在蘭州市民政局辦理了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

就這樣,一家沒有根基虛假註冊的培訓學校,通過這種「曲徑通幽」的辦法誕生了。

對於北方的這種做法,甘肅實驗中專陳校長憂心忡忡:「終止聯合辦學後,我只是聽說他們還在社會上繼續招生,但真沒想到他們是利用實驗中專校址註冊培訓學校的這種辦法!」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2019年7月8日,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文,註銷了蘭州市北方汽車修理職業培訓學校的辦學許可證。職業能力建設科張科長告訴記者,該培訓學校在社會上做宣傳時,都是使用「甘肅北方汽修學校」「蘭州北方汽車學院」「蘭州北方汽車專修學校」「北方汽車教育集團蘭州分校」「蘭州北方汽修學校」「北方國際職業教育·甘肅校區」「北方國際職業教育集團」等名稱,沒有使用他們核准的名稱,所以導致他們在執法時也感到比較糾結。

2019年7月10日,甘肅實驗中專向蘭州市民政局提交了一份「關於蘭州市北方汽車修理職業培訓學校私自冒用我校已拆除的校址註冊培訓學校的說明」,嚴厲指出:「為避免這種用提供不存在的校址而辦的辦學資質給學生、學生家長及社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不穩定因素等危害,我校建議民政部門給予核查落實,註銷所有以甘肅省實驗中等專業學校已拆除的地址登記註冊的各類學校、公司和機構。」

學籍變成了「唐僧肉」

通過調查記者發現,甘肅北方汽修培訓的做法如此錯綜複雜,一開始他們都是找一家公辦高職或中職學校,然後以北京教育集團的面孔出現,憑藉「校企合作」這一時髦方式登場。隨後,他們就會在當地再註冊成立一家教育公司,以教育公司為依託再註冊一家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在接下來的運作中,他們開始對外發布與「校企合作」公辦高職和中職及培訓機構聯合招生的信息,在社會上大規模招生,而新成立的公司則承擔所招學生高昂學費的收取。當然,參與校企合作公辦高職和中職的校史和榮譽,自然就成了北方華麗的外衣,如此一來,他們大肆渲染,並且承諾「學歷+技能」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得許多孩子趨之若鶩。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由於蘭州市北方汽車修理職業培訓學校招生時向學生和家長承諾了中專學歷,而自己又不具備招收學歷教育的資歷,便出現了把招來的學生倒給其他具有學歷教育的中職學校註冊學籍的現象,從而演變成了這些中職學校涉嫌套取國家助學金的鬧劇。自蘭州市北方汽車修理職業培訓學校終止與甘肅實驗中專的合作後,他們又採取移花接木的做法,將2016年面向社會招收的250多名學生的學籍,分流註冊在蘭州的幾家中專學校。

2017年10月17日,中職北方智揚北京公司與蘭州裝備製造技師學院,簽訂了一份校企合作辦學協議,將許多學生的學籍註冊成了蘭州裝備製造技師學院2017級汽車維修專業的學生。據蘭州裝備製造技師學院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之間雖然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但最終由於其他原因沒有合作成功。當記者問及蘭州北方轉移過來註冊的這些學生學習是否正常,該負責人坦然地說:他們只註冊了這些學生的學籍,實際並沒有見到這些學生本人。

按理說,這些註冊三年制學籍的學生應該還在校學習,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些學生已經被蘭州市北方汽車修理職業培訓學校以「畢業」或種種理由推向了社會。

採訪中,來自甘肅省天水市的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他們是農村的,家裡經濟狀況不好。為了能讓孩子繼續上學,經由當初招生人員的甜言蜜語和培訓學校天花亂墜的廣告誘惑,他們咬緊牙關繳納了38000元的學費,把孩子送入北方汽修就讀,入學時簽訂了就業協議。當時感覺這樣三年下來,不但讓孩子學到了一門技術,還能夠保證以後的就業。誰知一年半時間就將孩子推出了校門。

蘭州市西固區某村的學生家長顏某告訴記者,2016年,他看到「中國北方國際職業教育·蘭州北方汽車學院」的招生簡章說得天花亂墜,於是東借西湊了38000元,一次性交給了北方汽車修理職業培訓學校。待他們家娃娃上了一年半,學校說已經畢業,給娃在蘭州雁灘聯繫了一家修理廠,後來娃娃覺得這家修理廠不好就辭職了,目前他家娃娃又在蘭州市皋蘭縣聯繫了一家高鐵學校就讀。

張某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某鄉鎮的農家子弟,他告訴記者,當初到省城這家學校學習,是因為學校的招生人員承諾畢業後能安排就業。38000元對於他們家來說是天文數字,但為了自己的前途,父母親還是支持了他。除了這些錢外,學校還收了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費用,加起來都4萬多元了。然而不到兩年,學校就告知他們畢業了。提起這些經歷,張某一臉無奈。記者提及他的學籍目前在蘭州裝備製造技師學院一事,他說自己一概不知。
……

規範校企合作刻不容緩

7月17日,蘭州市民間組織管理局執法監察科陳科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人社部門審批的一般都是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蘭州北方智楊利用公司註冊了培訓學校,再以學校為幌子,在社會上大量招生。社會組織和企業有著嚴格的區別,他們在執法中發現,北方沒有理清學校和企業之間的關係,把二者混為一體,且在招收學生時承諾「學歷+技能」教育,對於這些宣傳,學生和家長不能全面了解學校的性質,盲目報名入學。實際上,蘭州市北方汽車修理職業培訓學校不具備招收學歷教育的資格,他們的這種做法,形成了許多社會風險點。目前,由於該培訓學校已不具備辦學場地等要件,人社部門已經註銷了他們的辦學資質,但缺少資產清算報告,作為民政登記機關已於7月19日下達了註銷審計派遣單,督促完成資產清算後,按程序依法註銷該培訓學校的法人登記。截至記者發稿,註銷工作還在進行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民辦學校擅自改變學校名稱、層次、類別或發布虛假招生或廣告,騙取錢財等行為的處理,都作了明確規定,可為何一家在甘肅虛假註冊的培訓機構,卻能在社會上長期頻頻亮相,隨心所欲誇大宣傳內容,製造社會風險點?

建立校企合作新機制,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要以校企兩方面「雙贏」為目標,是做好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但設立一些必要的准入原則和紅線,防止畸形發展也很有必要,否則,這種合作模式就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讓校企合作變了味兒。

2017年9月,貴州省教育廳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高等學校校企合作辦學有關工作的通知》,可以說給校企合作上了一道「緊箍」。

這道「緊箍」要求各高校在確定合作企業前,要考察企業的誠信、社會責任、管理水平等條件,根據考察結果由學校集體研究決定合作,並簽訂合作協議。在合作過程中,學校要承擔招生就業管理、教學管理、實習管理、安全管理、師資管理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的主體責任;要督促企業按協議內容履行職責,履責不到位的要建立退出機制。學校不得將學生全程委託給合作企業或其他機構進行培養和管理,也不得以收取管理費或按比例分成等形式將學生培養任務變相轉包、分包給合作企業。各高校不得以校企合作辦學名義擅自提高收費標準,不得向學生收取實習費、實訓費、技能培訓費、校企合作費、職業資格(技能)證書培訓費等費用。確需向合作企業支付成本費用的,應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由學校承擔相關費用,不得向學生另行收費。貴州省的這種做法,在規範校企合作方面值得借鑑!

記者窮盡各種方式,試圖尋找「甘肅北方汽修學校」「甘肅省北方汽修培訓學院」「蘭州北方汽修學校」等名稱註冊的登記機構均一無所獲。如今將「大本營」轉移到甘肅白銀市的這家機構,仍在打著高大上的旗號,繼續做著虛假宣傳和招生。

採訪中記者發現,這家機構在甘肅招生的這幾年,收取的學費就達上千萬元,且使用的收費票據都是他們自製的內部收據,這種行為是否涉嫌偷稅漏稅?這樣的行為到底由誰來監管和規範?本社將繼續予以關注

來源:民主與法制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sUZJW8BMH2_cNUgkS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