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我們國家早已經破除了封建,「王儲」這個詞可能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而王儲的爭奪中的血雨腥風與背後的勾心鬥角更是早已從我們的生活里被抽離,變成了人們回顧歷史時的故事。
但在現在的世界上,還有國家沿用著君主專制制度,並且因為王儲之位而展開鬥爭,這就是沙烏地阿拉伯。
而沙特確立國王之位、選擇王儲時採用的「兄弟繼承制度」也是許許多多沙特王室成員爭奪王儲之位的原因之一。
說來奇怪的是,現在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上面還有一眾叔叔,而除卻叔叔還有很多同輩兄弟,那他究竟有怎樣的特殊之處,能跨越輩分,一步步地登上王儲之位呢?這背後我們又能看到哪些關於王儲的明爭暗鬥呢?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說起沙烏地阿拉伯,能夠帶給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異域風情四個字,頭巾包裹下的文明也引得很多人去探訪這個國家。
現在我們所說的沙特實際上是在1932年建立的,建立者被稱作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也就是沙特的第一位國王,而他自己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伊本· 沙特,這也是沙烏地阿拉伯得名的由來。
在建立之初的沙烏地阿拉伯,並沒有如同其他過國家一樣的憲法或是法律規定的國家文件,而是將《古蘭經》作為賞罰的標準。在國家領導人也就是國王的任命上,沙烏地阿拉伯更是將世襲制沿襲至今,只不過不同於我們印象中的子承父志,在最初的沙特採取的是弟承兄志,也就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的王位由自己的兒子們繼承。
從其中選擇出佼佼者,而這名佼佼者離開王位後,要由他的兄弟們再選一人來繼承王位,直到兄弟人無人可用時再將下一輩的人立為王儲,成為這個國家未來的接班人。也正是這種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繼任方式使得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儲之爭延續了幾十年。
阿卜杜勒
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的在位時間為1932年至1953年,在他去世後,由他的長子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接任國王一職,他也被稱作是「沙特國王」,作為長子的他,本應該在位時間最長,但他卻僅僅坐在王位上十年時間,就被迫退下了王位。
而逼他退下王位的不是別人,是他的弟弟費薩爾·本·阿卜杜勒阿齊茲,也被稱為「費薩爾國王」,他在沙特國王在世時,威脅要發動兵變,從而迫使「沙特國王」退位。
但「費薩爾國王」也只在王位上坐了十年,就被自己的侄子刺殺,一命嗚呼。在他去世後,又由他的兄弟哈立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接任國王,「哈立德國王」在掌權七年後病逝,國王一位又空了出來。
哈立德·本·阿卜杜勒
這短短几十年里,已經有了四位國王,而這背後還有一位位王子在覬覦著王位,老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一共有45個兒子,這樣龐大的兒子數量也就意味著很多人雖有王子之名,但在正常情況下,很多人根本當不上國王,這也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儲之位備受爭奪的原因之一。
在這樣兄弟繼承王位的制度之下,老國王孫子輩的孩子想要當上王儲並不容易,起碼要在幾十年後,等待著這四十多位兄弟全部沒有了繼承王位的能力時,才會輪到他們的孩子,可令人覺得詫異的是,現在沙特的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就是老國王的孫子一輩,他又有怎樣的本領能從一眾兄弟中脫穎而出成為王儲,甚至地位超越自己的叔叔們呢?
其實這背後,要先感謝兩個人,一位是他的親叔叔「法赫德國王」一位是他自己的父親「薩勒曼國王」。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我們都知道,老國王有四十多位兒子,他們雖然名義上都是王儲的候選人,但哪怕是再好的關係,也難免有個遠近親疏。這四十多位王子是老國王和不同王妃所生,這些王妃中有一位誕下了七個孩子,她叫做候薩蘇戴里,因為出眾的外貌和聰慧的性格,她成為了老國王最喜愛的一位王妃。
而她的七個孩子也十分優秀,年少時就展露出了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所以這七個孩子也被稱為「蘇戴里兄弟」或「蘇戴里七子」。
在「哈立德」國王去世之後,由「蘇戴里兄弟」中的長子法赫德接任了國王,因為種種原因,這時的王儲之位和下一任國王之爭已經發展到了邊緣化的程度,整個沙特王室成了對立的兩個陣營,一邊是「蘇戴里兄弟」,另一邊是其他的沙特王子們,他們之間為了爭奪王位與王儲,開始了明爭暗鬥。
法赫德在位時間為1982年至2005年,他在位時就已經知道了下一任國王的擔任者是與他另一個陣營、不同母親的阿卜杜拉。
但在法赫德心裡,只想讓與自己一奶同胞的兄弟繼續掌權,所以他在1992年頒布了《治國基本法》,這部法律中與王位有關的一點就是,沙烏地阿拉伯的王位將由締造者也就是阿卜杜勒·阿齊茲·拉赫曼·費薩爾·沙特國王的子孫來繼承。
法赫德
這也就意味著,王儲之位不再是僅僅根據輩分來繼承,國王也有一定的權利來任命和罷免王儲。正是在這樣的法律下,法赫德國王才能與下一任國王有了交涉的資本,讓下一任國王將「蘇戴里兄弟」中的自己的弟弟薩勒曼設立為王儲,而這位薩勒曼,就是現在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父親。
在「阿卜杜拉國王」退任後,按照約定由薩勒曼擔任國王,這時的蘇戴里兄弟中,老的老,弱的弱,儼然已經沒有了適合繼續掌權的人,但薩勒曼又無法看著王權落入蘇戴里兄弟之外的人手裡,所以他將自己的親侄子設立為王儲,在他退位後由親侄子擔任國王。
這樣的做法看上去並沒有不妥之處,也合乎情理,但其實在這背後薩勒曼有著他自己的打算。他這樣做的真正目的實際上是為了將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設立為新的王儲,從而繼續牢牢地將權利抓在自己家族手中。
在2017年的6月時,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通過逼迫的手段成為了沙烏地阿拉伯的新一任王儲,而他的父親仍舊是國王,至此,這個富庶的石油之國被緊緊地抓在了「蘇戴里兄弟」這一陣營手裡,不僅如此,這個國家的一切都在薩勒曼父子的掌控之下了。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成為了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儲,但這位年輕人也明白,自己的位置並不穩固,即使現在的國王是自己的父親,自己也面臨著許多種被迫下位的危險,而這背後與他爭奪的人不在少數。
既有他的同祖同源叔叔們,也有與他輩分相同,有著自己年輕資本的同輩兄弟,他們都緊緊地盯著自己的王儲之位。所以為了鞏固地位,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選擇了主動出擊,要清除掉對自己有威脅的所有因素。
在2017年的11月份,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開始了自己的鞏固政權之路,而他所採用的第一步就是借反腐之名來清除掉能威脅到自己的人。在他的反腐行動里,多名王室成員被扣押,甚至命喪槍口,而這其中既有自己的叔叔輩親戚,也有與自己同輩的兄弟,在權利面前,親情永遠是那麼脆弱。
在一眾被拘捕、槍殺的王室成員里,甚至還包括「蘇戴里兄弟」中長子「法赫德國王」的兒子,而那些在法律上對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有威脅的合法王儲也被一場場「意外」奪走了性命,儘管沙特政府表示,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是意外,背後沒有任何的政治問題,但仍舊引得無數人關注這場王室清洗的無聲戰爭。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在反腐行動結束後,大部分的威脅都被清除了,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王儲之位也算是穩固了。總的看來,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能夠一步步走上王位,逃不開三個原因:
第一就是沙烏地阿拉伯締造者所打造的特殊的王位繼承制度,這就讓王儲與王位有了爭奪的可能性。
第二點就是他父輩們為了將權利抓在手裡所作出的行為,這些都給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提供了成為王儲的機會。
第三點就是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自己本身的性格與行為方式,讓他能夠一點點地穩固自己的地位。
其實不光光是沙烏地阿拉伯,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是因為權利二字而拋棄親情呢。在我國唐朝時的「玄武門之變」。
現在聽來仍讓人感思良多,親情是世界上最堅固的情感之一,它是被隱藏在血脈里的情感,也正是因為親情聽上去是這樣的牢固,才會讓人在見到親情抵不過權利時而感到感慨,我們會一下子愣住,不知道是他們的親情不夠堅固,還是權力的誘惑讓人難以招架。
在今天,沙特的國王仍舊是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父親,但我們已經能從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反腐行動」里看到他的行為處事準則,將來的沙特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他的王儲之位是否還會再次引起一場場鬥爭,我們仍需要靜靜等待著時間給出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