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是現代社會一直難以攻克的健康難題,除了局部引起局部症狀外,其防不勝防的轉移風險更是成為懸在腫瘤患者頭上的一把利劍。
對於本問題中問到的「骨轉移一定是癌症晚期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這種晚期也並非是死亡很快會降臨的意思,只是代表其腫瘤細胞不再局限,腫瘤的清除變得更加艱難。
骨轉移的發生以中軸骨轉移多見,常見部位主要是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除了前列腺以成骨性骨轉移外,大部分骨轉移是溶骨性轉移。這些骨轉移早期常無明顯症狀,部分血生化可有鹼性磷酸酶的升高,高鈣血症等,晚期者常可出現明顯骨痛,肢體活動障礙,病理性骨折,骨髓壓迫等。其實骨轉移本身很少直接影響生命,但伴隨而來的骨惡性相關事件如無法控制的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等會造成生活質量的降低及一定程度推進死亡的來臨。
當然除了伴隨事件的影響,原發腫瘤對於骨轉移生存期的影響也較大。例如消化系統癌症,如胃、腸、食管癌伴發骨轉移者的預後要明顯差於乳腺癌及前列腺癌患者,是因為除了轉移腫瘤細胞對於放療敏感性差外,其本身的伴伴隨的消化吸收能力差或出血等進一步推近了死亡的來臨。
其實早期診斷及有效的治療骨轉移,可降低死亡風險,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例如乳腺癌患者經積極的治療可獲得40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而前列腺癌骨轉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超到50個月。
發生了骨轉移,該如何治療呢?
骨轉移,如果存在病理性骨折、甚至脊髓、神經壓迫等情況時,需行手術治療進行內、外固定、病灶切除等,用以恢復肢體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於轉移骨局限者還可以採用局部體外放療或放射性核素鍶89、釤153,也可短期內有效緩解骨痛,並可抑制破骨細胞活動、降低骨惡性事件。
除了局部治療外,唑來磷酸及帕米磷酸是常用的全身治療藥物,與之相似的地諾單抗可以達到抑制骨破壞控制骨轉移的效用。此外內分泌也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的首選,部分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可獲益。對於受體陰性或不能內分泌治療者,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等也可成為骨轉移者的有效選擇之一。
除了以上控制骨轉移病情的治療外,骨痛的症狀緩解還可依賴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及嗎啡類止痛藥物。癌痛的控制十分必要,因為控制癌痛不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於緩解因癌痛導致的抑鬱、機體消耗等有十分重要。
綜上,骨轉移的發生是意味著預後不好,但並非病情無法控制,以上多種方法的有效結合,降低骨惡性事件的發生,相信會讓腫瘤晚期患者獲得一個較好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