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救治日 -- 預防心梗,血脂管理很重要

11月20日,是我國第六個心梗救治日。面對心梗事件,從源頭入手進行預防才是關鍵,積極管理堵住血管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控制血液中的LDL-C水平,有效進行血脂管理,進而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是心梗高危患者的必修課!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LDL-C水平的升高會帶來哪些危害?對於高危患者而言,如何有效管理血脂,從而降低心梗發生機率?

通過觀看視頻我們了解到,控制LDL-C水平的方法及重要性。「瑞啟心安」徵文活動近日收到了來自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高乃紅醫生的一篇投稿,讓我們通過真實案例來感受一下,心梗發生後有效控制血脂水平,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怎樣的提升。

高大威武的張大爺是一位「三高」患者,平日總是滿面紅光,喜愛開懷大笑,每當他到門診就醫時我們總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有時我會提醒他在醫院裡不能大聲喧譁,說話應輕聲細語,而張大爺總是眼一瞪:「還不讓人說話、不讓笑了?我就這麼大嗓門,改不了!」面對這樣一個「犟老頭」,我只能無可奈何地笑笑。

然而這位「犟老頭」最近卻有點反常,不僅在就診時無精打采,以往的「獨行俠」也在近期的複診中帶上了老伴兒。詳細詢問後才了解到,原來張大爺早在幾個月前便把醫囑拋向了九霄雲外,除了頭暈時服藥物,其他時間基本忘了這回事。張大爺平日喜食肉類,不僅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過高,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也顯示雙側頸動脈也形成了斑塊,這類較為危險的情況讓我每次都忍不住跟他囑咐兩句。

終於,令人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一個月前,兒子從外地回京,張大爺趁著高興就多喝了兩杯,到了夜間便出現胸痛、胸悶、大汗淋漓等症狀。幸好兒子及時發現,立即將他送到醫院就診,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後,馬上搶救並安裝了兩個支架,情況才轉危為安。

手術後第二天一大早,我先跑去張大爺的病室查房,在詢問過基本情況後,我站在張大爺的床邊悄悄地給他發了一張嚴重警告的「紅牌」,告訴他:「高血脂患者服藥千萬不能隨心所欲,需長期按時,定期檢查!即使化驗單上未顯示異常也需通過藥物治療,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才能有效阻止血管內斑的形成,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除此之外,戒煙戒酒、控制飲食和加強鍛鍊也必不可少。」

因為了解張大爺的性格,我趕緊緩和氣氛道:「不要緊張,只要您按時服藥、定期複診並謹聽醫囑,現在的醫療水平再保您過個二三十年都不是問題。」張大爺聽了這番話臉上的表情舒緩了許多,嚴肅地對我說:「原來我和別人不一樣啊,這回真得好好控制血脂,定期找你檢查了。以後我就聽醫生的,你說怎麼吃我就怎麼吃!」 張大爺話音剛落就開懷大笑了起來。片刻過後,他慢慢捂上嘴告誡自己:「要淡定,小聲說!」

看到張大爺可愛的樣子,我也跟著笑了起來。聽到張大爺的回答,我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又能聽見張大爺爽朗的笑聲可真好!

其實,已發生過心梗的患者,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今年最新的《歐洲心臟病學會/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ESC/EAS)血脂異常管理指南》指出,對於心血管疾病極高危患者,LDL-C水平低一些更好。與此同時,血脂的日常管理、長效管理和定期檢測也十分重要。預防心梗發生,讓我們追根溯源,從血脂管理做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d13im4BMH2_cNUgRy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