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交通大數據實驗室在揚州成立,利用大數據技術為遊客精準畫像

2019-12-17     新華揚州觀察

交匯點訊 12月17日,2019年綜合交通出行及旅遊服務應用項目系列成果交流會在揚州召開。會上,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揚州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多個單位聯合成立旅遊交通大數據實驗室。據悉,該實驗室將推動政府與社會數據融合通道的打通,實現跨領域、跨區域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據了解,綜合交通出行及旅遊服務應用項目圍繞「有數據、用數據、管數據」理念,強化數據資源的多方彙集共享和深度挖掘利用,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和隱私管理,探索創新運營服務模式,目前已在深圳、江西、南京、揚州等8個省市展開示範應用。

目前國內存在交通旅遊領域數據孤島化、出行服務碎片化等問題,此次成立的旅遊交通大數據實驗室,有利於打破行業壁壘,實現數據的開放共享,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支撐。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教授劉冬梅說,大數據賦能交通出行和旅遊服務,關鍵在於跨部門數據的打通和融合,「不同部門信息化基礎不一樣,需要從行政管理、信息化等多個層面打通,成立實驗室有助於跳出體制的約束,從技術和數據層面進行研究,相當於是整合後的整合。」

劉冬梅表示,旅遊交通大數據實驗室之所以會選擇揚州落地,主要是因為揚州作為旅遊名城,基礎數據資源豐富,而大數據技術也可以反哺地方,為揚州量身定製旅遊方案。「揚州的理想旅遊狀態應當是『快進慢游』,遊客停留時間越長,對地方經濟拉動越大。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優化經典線路,挖掘潛在線路,而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揚州掌握客流走向等即時信息,進一步提升揚州旅遊城市的運輸能力。」

揚州大學建築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鄧社軍認為,要想實現「快進慢游」,就需要提升交通的通達性和便捷性,開發出更多的旅遊產品,藉助大數據技術擴大數據樣本,更加精準地為旅遊群體畫像。鄧社軍告訴交匯點記者,目前數據資源主要來源於交通和旅遊部門,比如計程車、公交、旅遊包車以及客流量的情況,未來還會加入手機的信息數據、交警方面的實時狀況,「通過實驗室將這些數據加以對比,對它們疊加耦合的效應加以分析,可以在旅遊黃金周時提供實時預警,使分析更加量化,更具有科學性。」

會上,國內智慧交通及旅遊方面的專家學者還圍繞交通大數據、智慧旅遊、智能車聯網等國際前沿科技開展學術交流。揚州市副市長丁一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會議對於促進揚州交通事業發展,提升旅遊產業質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揚州將以此為契機,凝聚各方智慧、加快成果應用,大力推進智慧交通和旅遊融合發展,積極破解城市擁堵難題,切實提高旅遊服務水平,讓交通更智能、城市更智慧、旅遊更舒暢、生活更美好。

通訊員 朱雲

交匯點記者 張晨 實習記者 劉日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aV3E28BMH2_cNUg_P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