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有自己的隱私,想要親子關係更融洽,這些底線家長最好別碰

2020-02-03     育媽記

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所以我們對於隱私的保護也越來越重視。其實不止是成人的隱私需要保護,小孩子的隱私也需要保護。說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會覺得好笑:小孩子能有什麼隱私?其實隨著孩子長大、上學,他們也逐漸會有自己的隱私,如果家長沒有底線的去侵犯孩子的隱私,那麼很容易破壞親子關係。



我的同事小莉和她的女兒最近就已經一個星期不說話了,為此小莉最近一直愁眉不展。起源就是因為小莉覺得自己的女兒好像有什麼心事又沒有和她說,小莉出於擔心女兒的心情去看了女兒的日記本。這才發現女兒最近在和她的好朋友鬧矛盾。於是小莉就去找女兒聊,而女兒知道自己的媽媽偷看自己的日記一下子就生氣不再和小莉說話了!

小莉女兒的心事也是小事一樁,就是和自己的好朋友鬧矛盾了。她可能不太想和小莉說或者覺得和小莉說了也沒有用,為了排解自己的心情就寫在了日記本上。其實小莉完全可以在私底下只有兩個人的時候問她女兒的,或者說帶女兒去哪裡玩讓女兒自己排解鬱悶的心情。

可是她偏偏選了最不尊重女兒的方式,即便出發點是好的,女兒也不會理解,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媽媽沒有尊重自己的隱私權。家長們別看她只是個孩子,她也是有自己的隱私權的!


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隱私

小孩子也有自己的隱私嗎?回答當然是有的。不僅有心理學家表示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有自己的隱私,還有法律也有要求要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另外,就拿實際情況來說,我們也確實非常有必要去尊重孩子的隱私。

第一,當我們做出了尊重孩子隱私的行為的時候,會讓他從小就意識到要保護自己的權利。隨著孩子長大,他不會在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損害的時候僅僅是保持沉默。

第二,尊重孩子的隱私除了讓孩子意識到要保護自己的隱私權利之外,還會讓孩子知道人人都是有隱私權的,尊重別人的隱私權就像保護自己的隱私權一樣的重要,相信這會讓孩子能夠和他人文明、友好的相處。

第三,尊重孩子的隱私可以避免破壞親子關係。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而不斷的觸碰孩子的底線的話,那麼孩子內心很多不想被他人知道的小秘密都會被父母知道,這可能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從而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哪些行為表明我們正在侵犯孩子的隱私?

第一,就是像上文提到的小莉一樣——偷看孩子的日記。父母給孩子買日記本或者孩子想要寫日記,是為了讓孩子自己有一個傾訴的出口,不是為了方便父母偷看孩子的秘密的。即便很多父母都像小莉一樣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偷看孩子的日記就是不尊重孩子的隱私權。

第二,偷看孩子的手機。現在有的父母為了能夠隨時聯繫的上孩子已經給孩子買了手機了。而孩子也可能用手機和自己的同學聯繫。手機上很多的信息也是孩子的隱私,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父母也不能隨意查看。

第三,隨意的和他人討論孩子的心事、隱私。因為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所以父母知道很多孩子的小秘密。而有的事情是孩子不希望被他人知道的,父母不應該覺得孩子的事無所謂從而隨意的和別人說。


父母該如何尊重、保護孩子的隱私?

第一,父母需要在意識上就要承認孩子即便還小也是有隱私的。只有父母在意識上就承認孩子是有隱私的,才能夠自發、自覺地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會做出侵犯孩子隱私的行為。而且事實上,隨著孩子長大上學,接觸的人和事越來越多,那麼自己的隱私勢必會越來越多,父母不得不承認這點。

第二,前面也說過隨著孩子的長大,他接觸的人和事會越來越多,而且這個世界日新月異,所以孩子很可能和以前不太一樣。我非常能夠體會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但是父母也不要太束縛孩子。除了一些硬性的要求,比如說晚上幾點前必須回來,一些危險的地方不能去,一些行為不能夠做之外,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父母需要信任孩子。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的話,很可能會讓孩子脫離大眾、脫離社會,這對於孩子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因此父母可以抓大放小,制定要求,也信任孩子可以達到自己的要求。



第三,也許有的家長會說自己真的無法做到信任孩子,但是這其實不是父母無法做到,而是父母平時就缺少和孩子的溝通。因為平時就沒有多多和孩子進行溝通,這會使得父母並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生活圈等等;因為不了解自然就無法做到真正的相信孩子。

所以為了做到信任孩子,父母需要在平時的時候多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知道孩子哪些事情是需要自己進行監督的,而哪些事情是自己完全可以信任的。

另外,多多和孩子溝通也可以避免父母做出侵犯孩子隱私的行為。就像上文的小莉一樣,如果她願意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和孩子聊聊那麼孩子或許就願意和她說說自己的心事,她自己也大可不必去偷看孩子的日記本了。


有的父母真的要改變一下自己的觀念,不是小孩子就沒有隱私可言,事實上孩子不僅有隱私,我們還需要尊重孩子的隱私!這不僅教會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尊重他人,還有利於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父母需要在意識上承認孩子有隱私、在行為上多和孩子溝通、信任孩子進而避免觸碰孩子的底線。大家認為有道理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aEkDHAB3uTiws8Kbk2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