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已累計發放健康碼8815.1萬張,其中國際版5.7萬張,綠碼率分別為99.9%和69.4%

2020-04-13   都市快報

今天(4月13日)下午3點,浙江省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四十三場)。

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介紹了我省疫情防控的最新情況——

4月12日,我省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無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無新增無症狀感染者。截至4月12日24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1218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49例、出院病例23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51例(其中境外輸入41例)。全省共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7321人,尚有236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當前,我省疫情防控向好態勢不斷鞏固,但同時面臨境外疫情多點輸入帶來的蔓延風險,也面臨人員流動聚集帶來的反彈風險,還面臨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潛在風險,任何鬆懈麻痹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必須慎終如始加強科學防控、精密智控、閉環管控,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下面,我就近期全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作簡要通報。

推進武漢來浙人員健康碼安全轉換

隨著離漢通道管制的解除,每天有數千人從武漢來到我省。多年來,包括武漢在內的湖北籍同胞是浙江發展建設的重要生力軍,他們憑著智慧和汗水在我省紮根結果,也常被喻為「新浙江人」。對他們的到來,我們真誠地表示歡迎。同時,為便於武漢來浙人員及我省滯留在漢人員有序復工返崗,加快省際健康碼安全轉換,我省於4月4日決定對近期來自或途經武漢地區的人員開展一次核酸和血清檢測服務,費用由當地政府統籌承擔。該項檢測在各地綜合服務點完成,原則上應在12小時內出具檢測報告;對於夜間無法出具結果的人員,綜合服務點應免費提供住宿留觀服務。

需要強調的是,各地務必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將便捷、柔性服務貫穿於檢測全過程。對武漢來浙人員持當地醫療機構近7天檢測報告的,經核驗後可免予檢測,立即賦予浙江健康碼「綠碼」。鼓勵各地在車站、機場等為武漢來浙人員提供前往綜合服務點的免費專車送達。相關社區要耐心解釋導引,為武漢來浙人員檢測創造便利。對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及時送定點醫療機構隔離和治療,並立即通過監測網絡直報。

完善常態化的精密智控機制

經過前階段實踐,我省境外疫情輸入防控機制不斷健全,分區分級對內防控措施日益精準,但仍需根據新情況查漏補缺。圍繞防「國門」,完善與省內外航空、港口、陸路等入境口岸協調銜接,強化跨省信息共享、工作聯動,進一步堵住防控漏洞。圍繞守「小門」,全面落實省疫情防控3號責任令,充分運用健康碼管理機制,將在社區廠區商區等驗碼檢測作為發現隱患的重要手段。截至4月13日12時,全省已累計發放健康碼8815.1萬張,其中國際版5.7萬張,綠碼率分別為99.9%和69.4%。

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管控體制的變化,為進一步增強「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合力,我省再次疊代疫情防控評價體系,形成精密智控指數4.0版。在保持入境人員管控、境內人員管控、社會秩序恢復「三板塊」架構的基礎上,緊扣無症狀感染者防控、境外來浙聯繫人落實等重點環節,適時調整充實評價指標,強化必要的激勵導向。針對國內出現多起健康碼「綠碼」省際流動人員被發現無症狀感染乃至確診病例的情形,我省鼓勵用人單位對近期來自原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員組織必要的健康檢測。此項工作,不少企業先前已自發開展,各地也陸續採取引導性措施。如同對境外人員實行集中隔離,這完全是為了防範風險,對任何地區和人員不帶歧視。但各地實施必須防止簡單化,要發揮用人單位主動性,並切實從有利於檢測對象的角度研究措施、設計流程,真正寓管理於服務,讓當事人能切身感知政策的善意。

加大力度暢通經濟社會循環

產業循環是經濟社會循環的重要基礎,尤其製造業是浙江立省之本,很大程度上也是民生之基,必須使之加快暢通。在全面推進有序復工復產的同時,我省聚焦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狠抓「1+N」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體系建設,其中「1」就是跨行業、跨領域的國家級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N」就是一批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平台,今年的目標是連接5000萬台工業設備、服務10萬家以上工業企業。我省還加快5G基站建設,年內將實現縣城以上全覆蓋。通過「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推動製造業創新發展,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的主動戰。

積極暢通市場循環。作為外向型經濟大省,很難避免外需萎縮帶來的嚴重衝擊。我們既以不變應萬變,又要善於見招拆招。從浙江實際出發,要充分藉助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努力在國際疫情蔓延的特殊市場環境下穩住我省外貿基本盤。目前,浙江已基本實現跨境電商綜試區省域全覆蓋,約9.2萬家跨境電商網店活躍在主要第三方平台,更有一批企業逐步掌握了全球網絡零售市場的定價話語權。我省將抓好跨境電商海關監管、稅收征管改革等各項舉措落地,積極運用省級專項激勵資金,推進傳統外貿企業經營模式轉型,支持企業千方百計保外貿拓市場。今年一季度,全省預計實現跨境網絡零售出口170億元,同比增長4%以上,創下了對外貿易逆勢發展的成績單。

暢通經濟社會循環,亟需提振企業和社會各介面對當下、面向未來的信心。尤其是經濟循環,最終還得靠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政府的著力點在於加強制度供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充分保護和激發企業能動性創造性。為此,我省出台了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30條舉措,實施深化營商環境「10+N」便利化行動,重點推進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將開辦企業平均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確保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從賦碼到竣工驗收最多80天。同時,強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構建有利於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營商環境,不斷夯實浙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