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58歲蘿莉音大媽」成為鬥魚一姐

2019-07-31     BB姬Studio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mikasa | 文

出事後的第二天,鬥魚主播「喬碧蘿殿下」(下簡稱:喬碧蘿)開播了。沒有開攝像頭。

開播之前,喬碧蘿在鬥魚的熱搜榜上呆了一整天,關注從幾萬漲到了四十萬,因此她開播的消息很快在各個社群傳開了,看熱鬧的人群蜂擁而至。

直播間的熱度輕鬆破百萬,一度超過了晚間檔霸主旭旭寶寶和PDD。十多位皇帝,上萬名貴族齊聚的盛況也是難得一見。

喬碧蘿儼然就是新的「鬥魚一姐」啊。

喬碧蘿的知名度可不只限於直播平台內部,微博、QQ推送、知乎上都是關於她的討論。

尤其是知乎,有用戶說自己混了這麼久知乎,還沒見能達到6億熱度的話題。

最高有6億多,沒有截到

誰能想到全網刷屏的喬碧蘿殿下,在幾天前還僅僅是「Apex英雄區」的一個小透明呢?

成名前,她每天的直播時間不長,聲稱自己主業是聲優、二次元主播,還說曾去找超管要熱度、推薦位,卻因真實數據不達標被拒絕。

當然現在,她再也不用為「真實數據」擔心了,唯一變扭的是招來的觀眾幾乎都是來噴她的。「喬奶奶」、「噁心」、「騙子」的彈幕刷滿了整個螢幕。

魚吧里也都是帶哥們在玩梗,這些或玩笑戲謔或人身攻擊的話語,都直指 捧紅了喬碧蘿的騷操作。

01

一場鬧劇

7月26日,鬥魚的隨機PK活動選中了喬碧蘿和另一位女主播連麥。

不知為何,每天用二次動漫圖擋住臉的喬碧蘿,竟然無遮擋素顏出鏡。要知道當天的直播里,她還放出了 「十萬訂閱才能露臉」 的豪言。

關鍵在於,喬碧蘿的真容對觀眾來說衝擊太大,對比平時細膩溫柔的蘿莉聲線,她的外貌過於不修邊幅了,被網友戲稱為「大媽」。

連麥的前十分鐘,對面的女主播一直在暗示喬碧蘿忘記擋臉了,喬碧蘿則還在解釋的自己「本來是個顏值主播」。

如此反差之下,彈幕節奏爆炸了,喬碧蘿也開始胡言亂語,說什麼自己58歲,有孩子。等到喬碧蘿下播,黑屏的直播間已經淪為了「尊老愛幼現場」

下播後,喬碧蘿才不依不饒地解釋,今天上鏡的不是她本人的樣子,甚至指責對方女主播故意下套讓她出醜。

但另一邊她又在轉發自己登上鬥魚熱搜的截圖,感謝觀眾抬愛。

這時她還沒有料到,這場「連麥事故」會上升成全網狂歡。

隔天,一些微博營銷號將這段視頻向全網鋪開,隨後官媒跟進,「蘿莉音女主播變大媽」順勢變成了社會新聞。

慕名來看喬碧蘿的觀眾越來越多,一起來的還有不知疲倦的彈幕機器人和確實被惹怒的吃瓜群眾。

喬碧蘿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和嘲笑,她不再罵罵咧咧,昨天播到一半甚至失控哭訴起來:

「黑公關和水軍為什麼要這麼對我?」

02

是誰在炒作

在大多數對喬碧蘿的報道中,都出現了「BUG」,「意外」,「主播毫不知情」的字眼,好像是天賜了一條揭露直播亂象的搞笑新聞。

但如果你對直播圈熟悉,仔細觀察事情的前因後果,就會發現這大機率是一起有意為之的炒作。

起初有人懷疑喬碧蘿是在幫連麥的主播炒熱度,因為事件後,對面的女主播也漲粉了。但隨後那位女主播刪除了當天的錄像,並在直播中表示不認識對方,再也不提此事。

也有人覺得是鬥魚在幕後做推手。

作為一家剛剛上市的企業,鬥魚有炒作的動機,但應該不會用這麼傻的方式。為了強行捧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主播,加重公眾對直播行業的不信任,顯然不是什麼高明的決定。

今年早上,澎湃新聞就發表了《女主播「變臉」,撕掉了網絡軟色情的遮羞布》的社論,全篇都持批判態度。更何況,最近直播環境監管再次收緊,未成年人已經被禁播。

那麼是誰在炒作? 或許答案和問題是一體的。

在上面提到的「喬碧蘿哭訴」直播里,她主動承認,所謂的「BUG露臉」只是一次 推廣行為。

她和經紀公司共同策劃了這次露臉直播,為的是走「類似《十萬個冷笑話》中的哪吒」的路線。

「直播就是生意,我們就是商人,本來就想賺點流量做個IP...你們也知道直播需要人設,那麼我們想58歲蘿莉音是一個人設,她長得好不好看有那麼重要嗎?」

喬碧蘿說自己加上經紀公司只有三個人(確實是個查不到的小公會),本意只想吸波流量試效果,沒想到會被黑公關借題發揮,導致「現在很多人舉報,恨不得我們直播間被封」。

瀏覽喬碧蘿的微博會發現,她一直在蹭話題。

她在虎牙也發過視頻,擁有名下的直播間,多平台撒網。

有人找出了6月底(喬碧蘿殿下的鬥魚首播在7月2日)喬碧蘿經紀人的動態,預告了會做一個叫喬碧蘿的新IP,還號召親友改名。

從招募需求看,這個「喬碧蘿」甚至可以是男的。

恐怕連鬥魚自己都不會想到,一個只有三個人的小工作室竟然靠扮丑,硬生生捧出了一位「鬥魚一姐」。

03

喬碧蘿殿下做錯了什麼

縱觀最近幾次直播,喬碧蘿總是在強調自己什麼都沒做錯,只是想用營銷手段造個IP,不明白為什麼會遭到網友的記恨,乃至黑公關的攻擊。

喬碧蘿真的是無辜的那個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嗎?

首當其衝不同意的絕對是喬碧蘿原來的粉絲。本來直播間打賞榜第一的用戶直接註銷了帳號,「榜一走得很匆忙,買的站票」,榜七也在魚吧訴苦。

另外,喬碧蘿在社交媒體上發的照片,均是盜取他人。她的解釋是,從來沒說過發的照片是自己,所以不算欺騙感情,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狡辯。

當然你可以說,給喬碧蘿刷錢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願意相信她是美女的也是自討沒趣。

但就她目前的言行來說,錯的也很明顯: 一方面想用獵奇的手段,迎合大眾「審丑」的需求,反過來卻不想接受局勢失控帶來的後果。

不溫不火的時候說「給十萬見個面」,被追著罵了就裝可憐「我只想好好直播」。

既然認為直播就是生意,做生意還有「投資有風險」的預期,怎麼到了造人設的時候就成了純粹的受害者了呢。

再說了,直播真的能簡單的等同為生意嗎?

的確直播和遊戲、音樂一樣,都有著娛樂商品的第一屬性,但他們讓人喜愛的原因往往和商業、營銷行為無關,而是它的表達方式、內容、內涵。

還記得直播剛流行那會兒,在討論「為什麼直播能火」時,人們經常會提到,直播給我們帶來的真實感,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玩法、不一樣的生活,和主播產生了充分的共情。

但隨著直播平台的發展,經紀公司的入駐,刻意為之的虛假感愈發濃重(比如喬碧蘿事件涉及兩重造假,主播形象+炒作緣由,如果算上大媽人設也是假的,那就是三重)。

如果最終直播平台成為營銷場所,呈現的內容都是人設,主播的價值完全由禮物量決定,那麼觀眾每天最多看到的就是,主播啥也不幹站在螢幕前,「感謝XX的火箭」,「兄弟們,我們沖,今天要刷到第一」,「來抽個獎,給0.1就有機會中3萬嗷」。

並不是說直播平台和主播不能逐利,但忽略優質內容的重要性,僅把造出來的部分作為核心競爭力,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真實的新主播吸粉被收編後開始懈怠本身的內容瘋狂抽獎打榜引戰老粉絲覺得變味脫粉失去原生粉絲後變成平台工具人。

而在喬碧蘿事件中的經紀公司,是在為了賺錢去「造」一個假主播,出發點和直播自下而上的受歡迎邏輯是完全背離的。

反應到輿論層面就是越來越多的 「這種人都能火起來,真是悲哀」 ,更別提什麼宣傳正能量、反擊飯圈入侵了。

諷刺之處在於,鬥魚的直播觀眾——孕育出狗粉絲的這片土壤,是在網絡上和蔡徐坤為代表的飯圈文化最勢不兩立的群體。

但到頭來,蔡徐坤粉絲為刷專輯銷量投入的錢,與他們在直播平台操盤下的PK活動里砸進的錢,並沒有什麼本質不同。 不都是建立在虛假、空洞內容上的數據嗎?

圖源@知乎

更可怕的是,喬碧蘿殿下的爆火,即便對其本人和鬥魚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在經紀公司同行眼裡卻是完美的推廣範例,說不定已經有人在計劃效仿了。

當「58歲蘿莉音大媽」成為鬥魚一姐,直播還剩下多少真實?

-END-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O-oRmwB8g2yegNDbV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