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迷霧劇場停播?它都播了些什麼我們不能看的東西?

2020-07-01     花樣遊戲

原標題:愛奇藝迷霧劇場停播?它都播了些什麼我們不能看的東西?

2020已逾年中,在院線仍未恢復營業的情形下,國產懸疑網劇卻仿佛煥發了一個短暫的春天。

先是電影《唐人街探案》系列大手筆製作,直接拍了一部網劇作為系列第三部的「預告」。不僅陣容有邱澤、張鈞甯 這樣的隱藏演技派,也為了承接電影的上映拉出了王寶強、劉昊然等原班人馬。在具有一定水準的劇本加持下,開年拿下豆瓣7.2的評分實屬佳作。

要說唯一的遺憾,就是本來在宣發上《唐人街探案》網劇的完結時間無縫銜接電影第三部,可卻因為疫情導致觀眾至今仍無緣看到系列電影第三部。

而在這之後迎來了最受人矚目的一部懸疑網劇。沒有人能忘卻在2017年,以一人分飾兩角的「精分」式演技讓潘粵明重新翻紅的網劇巔峰《白夜追兇》。

頂著《白夜追兇》兄弟篇光環的《重生》無疑也倍受矚目。但《重生》在開篇設下一場槍擊案疑雲後,後續故事節奏卻頗顯拖沓,加之主角人設過於苦大仇深,案件的設計和揭露過程也很平庸,最終評分拉垮落到6.5。

潘粵明幾度在劇中露臉,兢兢業業的跑龍套也依然拉不回《重生》口碑,可見懸疑劇在懸疑點的設計和故事推進節奏上到底有多重要。

原創懸疑網劇在沒有原著的支撐下,確實容易出現劇情的拉垮。在緊接其來的《古董局中局II:鑒墨尋瓷》就在馬親王堅實的原著基礎上拿下了勉強及格的7.2分。

不過這個7.2分也存在觀眾對第二部演員進行了大換血水土不服的不滿原因,畢竟第一部喬振宇飾演的藥不然確實深入人心。以《古董局中局》這種主打古董鑑定這塊藍海,故事基礎又紮實的網劇,分數其實還可以再高些。

而後續我要說的兩部劇是近期大熱的愛奇藝迷霧劇場出品的系列網劇。

迷霧劇場的首部爆款是改編自東野圭吾本格推理小說《綁架遊戲》的《十日遊戲》。東野圭吾不用多說,早前國內就有過《嫌疑人X現身》和《解憂雜貨店》的改編版本,但改編質量確是飽受爭議。至少我認為《解憂雜貨店》遠沒有日本的浪矢版好看。

《十日遊戲》講述了以一個獨立遊戲製作人于海賭上了所有身家開發了一款名為《謊言之國》的遊戲。可當他信心滿滿的向投資人沈輝呈上原案時卻不被投資人看好遭到撤資。

經受投資人的一番羞辱後被逼上絕路的于海巧合之下遇上了沈輝的女兒路婕。叛逆的路婕不滿於父親偏愛姐姐的態度,又聽聞于海的遭遇,二人便合謀了一場「綁架遊戲」向投資人沈輝索要贖金報復。

于海和路婕在這場「綁架遊戲」中幾天相處下來漸生情愫(金晨的大長腿我愛了)。甚至開始暢想拿到贖金後的未來。

可就在這時,故事急轉直下,和于海在一起,處於被綁架狀態的路婕突然被發現屍體。事件的背後顯然有著更深的陰謀。

作為改編劇,有原著的故事支撐自然不會很弱,但日本小說的國產改編更看重的還是一個本地化,畢竟誰也不想再看到黃磊版《深夜食堂》給客人吃泡麵的景象了……

《十日遊戲》的口碑正是在保證原著故事還原的基礎上,進行了極其細緻的本地化呈現。例如原著中主角是汽車企業的廣告策劃,因為被否決提案而萌生綁架「動機」,但這個動機卻稍顯不足。

在國產劇版主角變作了獨立遊戲製作人,其孤注一擲的遊戲開發狀態反而給予了主角更強的綁架動機。

作為「迷霧劇場」的開篇,《十日遊戲》的表現足以讓人期待其後續的動作。「迷霧劇場」後續的表現也沒有讓人失望,接踵而至的就是連續霸榜熱搜、推火了秦昊和爬山禿頭梗的《隱秘的角落》。

關於這部劇的討論很多,我們之前也有所介紹。主要講述少年宮校工及代課老師在遭遇情感危機的狀況下對自己的岳父母痛下殺手,但殺人的過程卻被三個孩子機緣巧合的記錄了下來。由此,幾個家庭在這起案件的裹挾下走向「童話般的結局」。

《隱秘的角落》在嚴格的審查環境下,大尺度的探索了此前無人敢於嘗試的未成年人犯罪和原生家庭塑造犯罪心理的敏感題材。雖然網劇的結局依然迫於壓力進行了隱晦處理,但可見國產劇集也逐漸在向著更多未曾觸及的領域前進。

迷霧劇場的橫空出世無疑給廣大影視愛好者帶來了國產好劇的希望,讓我們看到國產劇並不是只能「談戀愛」。

然而就在曙光初現時,仿佛就有一道無情的帘子遮擋橫亘在滿懷希冀的劇迷面前——似乎在《隱秘的角落》引發討論熱浪後,迷霧劇場得到了「特別關照」。

迷霧劇場的品牌方愛奇藝並沒有坐視輿論的發酵,很快就跳出來澄清後續接檔劇集並沒有停擺。

當然,我們誰也無法得知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內情,但就端看《隱秘的角落》最後幾集的拉垮我就能感受到這部劇其實在後期製作剪輯上偏離了原有的故事軌道。

我不知道愛奇藝回應的「尚處在後期階段」指的是什麼,可我真的懷疑就是再度重新剪輯……

眾所周知,有的東西,我們不能看。

迷霧劇場確實是華語影視劇里的一朵奇葩。

它以短劇——不過十幾二十集的體量儘量去講一個好的故事,甚至一度摒棄了流量的加持。

它和大江大河、琅琊榜和人民的名義那樣的主流正劇格格不入,卻也同樣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我想正是因為我們太缺乏這種非主流好劇了。

現在的電視劇動輒幾十上百集的體量,主線卻沒有什麼內容,反而充斥著大量注水劇情。甚至於各大平台為了照顧觀眾還紛紛推出了倍速播放以快速過掉那些注水內容。

可以說,平台和影視劇製作方在商業的導向上都放棄了影視劇的藝術追求,影視劇徹底淪為圈錢工具。

好不容易有這麼一個主打小而精的品牌出現,如今卻前途堪憂,著實令人難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AriC3MBnkjnB-0z__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