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說好不哭》掀起景點打卡熱,明星號召力背後還有和風效應

2019-09-21     讀娛

文|若谷

近日,周杰倫最新的作品《說好不哭》上線,一時之間火爆到#QQ音樂崩了#登上熱搜,而該MV也作為彩蛋被解讀,其中粉絲拆解了MV的拍攝地點,包括東京鐵塔、原宿machi奶茶店、東京皇居、谷中銀座等八大景點,不少粉絲表示要前去日本打卡,而居住在日本的粉絲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完成打卡並在自媒體平台以vlog、圖文等形式分享心得。

這一熱潮不僅僅是因周杰倫的明星效應,也有日本是國人近年熱門旅遊地有關。根據《2019年中國人暑期出境游調查報告》顯示,日本為今年暑期熱門TOP5國家和地區之首。

早年因《你的名字》《千與千尋》《灌籃高手》等動漫在國內風靡,去打卡動漫里同款場景已成為了人們赴日旅遊的必備環節,而如今這樣去日本的「打卡熱」也延伸到了本土的作品當中,這無疑是日本人文元素在本土作品當中完美融合的一大標誌。

近年來,文娛產業通過「一帶一路」等方式大力進行文化輸出之時,也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習周邊國家的優秀文化,在韓潮流正褪去之時,頗有和風徐來之勢頭,著力體現在引入日本劇綜IP、復刻女團養成等維度。

以女團養成為例,中國內地流行樂女子組合「SNH48」今年已經成軍七年,是當下規模最大的女團組織。SNH48最初是AKB48開設在上海的海外分團,本部提供名氣、曲庫、模式經驗等資源,SNH本地運營負責投入資金和實際運營等。

在早期,AKB的成功運營理念在SNH48在中國本土的落地起到巨大作用,比如,鞠婧禕利用被日本評選為「四千年第一美女」這一名號在國內營銷打開了局面。但在後續推進過程中,受多重因素的影響,SNH的運營開始逐漸脫離本部控制,最終「獨自美麗」。

但客觀而言,復刻AKB48的SNH48所取得的成功,離不開粉絲們「撒錢」,這股「和風」始終停留在粉絲圈層之內,而劇綜所承載的「和風」更為泛眾,接下來讀娛君對其成效和形成原因進行具體解讀。

節目「和風」氣質

隱性與顯性並存

在讀娛君看來,源自日本的節目模式在本土化的落地中,「和風」是隱性的存在,但當日本成為綜藝節目的取景地,日本文化成為諸多節目的觀察視角,「和風」則是「顯性」的存在。

在大眾看來,國內節目受韓綜的影響較深,畢竟《歌手》《奔跑吧兄弟》等經典的國民綜藝節目模式均來自於韓國。實際上,也有一部分節目引進的是日本相關節目版權,比如湖南衛視《全員加速中》是引進的富士台《全員逃走中》節目版權,浙江衛視的《高能少年團》則可以說是富士台《VS嵐》的翻版,金庸卡通闖關益智類節目《瘋狂的麥咭》購買了NTV電視台《寶探しアドベンチャー謎解きバトルTORE ! 》節目版權,以及騰訊視頻所出品的《紀實72小時》亦是購買了NHK同名節目的版權。這些節目模式背後是日本娛樂精神的縮影,在國內則是將日式綜藝娛樂效果進行了相對成功的本土化呈現。

在「一帶一路」的政策背景下,綜藝「走出去」已是常態,比如今年《小姐姐的花店》《中餐廳3》等節目都去了歐洲拍攝,這些真人秀更側重於中華文化的輸出。雖然日本也是「走出去」的目的地之一,但在日本所拍攝的節目與前面所提及略微不同,更像是一次帶著好奇之心對內輸出的文化採風。

以近期騰訊視頻播出的《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為例,以川端康成、東野圭吾、村上春樹等作家的作品為載體,三位嘉賓去日本探尋茶道、二次元、匠人等等特有的文化元素;而在明星紀實真人秀《奇遇人生》里,阿雅陪李誕到日本,從新宿街頭到京都禪寺體悟百態人生;生活美學節目《SHU理生活》中陳數去到日本,拜訪了《斷舍離》等書籍的作者山下英子,傳達簡而美的生活理念。

日本文化作為節目的觀察視角大多運用在談話類和紀實節目當中,在已經收官的《曉說》當中,高曉松系統化地復盤了日本歷史,並在拜訪日本時還訪問了知名導演岩井俊二以及一些著名工匠;集導演、演員、主持人等身份於一體的北野武離婚消息爆出時轟動了日本文藝界,優酷《圓桌派4》敏銳嗅到這一熱點,竇文濤、蔣方舟等人以「從北野武離婚探日本文化」為主題進行了探討,認為北野武的個人成長路徑與日本的整體社會環境的延伸;《幸福三重奏》里以日本桌球運動員福原愛的視角也展現著一些中日文化的交融,尤其是當福原愛聊結婚前對婚姻的想像這一話題,所表達的觀點正是中日家庭文化的差異所在。

整體來看,節目之於「和風」,以文化觀察、探索的角度切入,以文化採風的形式滿足了大眾對於日本這一國家的獵奇心,並傳遞了斷舍離、匠人精神等適用於當代人的價值觀,在拓寬個人視野的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洗禮。

人才、IP為抓手

影視「和風」毀譽參半

國產影視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取景、IP以及人才的運用上,但整體來看,可以說是「毀譽參半」。

《深夜食堂》是日本影視劇IP引進的「代表作」。劇版豆瓣評分低至2.8分,但在話題體量上取得一定成績,而梁家輝執導並主演的電影版,劇情進行了本土化的改良,但在劇版的陰影之下依然「不受待見」,尤其在9月上映的電影《小小的願望》《誅仙》話題體量和票房的對比之下,從聲量到票房更是「滿盤皆輸」。

《深夜食堂》這一IP曾在原產國日本取得了巨大成功,豆瓣評分高達9.2分,卻在本土化改編過程中屢屢敗北,其中主要原因在於中日夜宵文化的差異,相對於《深夜食堂》的濃厚和風,國人更偏愛《人生一串》里那樣濃郁的煙火氣息。《深夜食堂》從劇版到影版的失敗,或可成為日後引以為鑑的案例,在試錯中不斷探索外來IP本土化法則,也有《嫌疑人X的獻身》等相對成功的作品。

在IP引進上雖敗北,但在人才吸納上卻為影視劇帶來不少視覺增量。周迅、秦昊主演的《你好,之華》是由日本著名導演岩井俊二執導,電影整體從畫面到講述故事的方式及角度以日式審美呈現,但以中國的語境詮釋著生者的回望與自我療愈;馬思純、盛一倫主演的《將軍在上》邀請了榮邀「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得主和田惠美女士擔任造型總監,日本美術協會會長小澤秀高先生擔任美術指導,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而在陳凱歌執導的電影《妖貓傳》當中,則啟用了日本演員染谷將太飾演仰慕大唐的僧人空海,在黃軒飾演的白居易一角組成紅藍CP……

通過引進一系列不同類別的工種,也為作品本身帶來了差異化的美感,作品風格、影視美學、表演風格,是與中國本土製作的融合,但在融合過程的度還需多加調和,比如唐風與和風傻傻分不清這一現象被多次詬病。

在讀娛君看來,除了引進IP以及相關人才的組合運用,日本影視劇題材的精細分類以及所承載的差異化且具有廣譜性的核心價值觀是值得借鑑的。今年所熱播的職場劇《我要準時下班》中女人主公堅持從不加班的理念、美食劇《昨日的美食》每集一餐,傳遞「美食上桌,勝過甜言蜜語」的呈現以及《風平浪靜的閒暇》回歸純天然幸福人生的態度……這些劇集皆是以平凡人生小切口的主題式切入,所承載差異化的價值觀,幾乎難找到同類,完美避開國產劇容易陷入「披著XXX談情說愛」的雷區。

多重因素合力

和風成為文化交流側影

當下,曾經在國內火熱的韓潮褪去與現實因素相關,而今和風的徐徐來之,與中國毗鄰的地緣因素,外加歷史原因,文化背景以及當下社會問題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在這樣的現實情境下,從某種程度而言,文化的共性與心理的共情是和風能在中國落地的重要因素,而當下線上線下傳播渠道的打通,更是為和風的泛眾化的推廣形成了便利的外部條件。

在線下,相關書籍是大眾了解日本的重要渠道。中國作家持續產出日本相關的海外文學書籍,涉及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青年作家蔣方舟曾受邀到日本旅居一年,著有個人隨筆集《東京一年》,記錄了旅居日本一年來的心得;祖籍湖南長沙、日媒專欄作家李小牧撰寫了《歌舞伎町案內人》一書,講述歌舞伎町的生存法則;還有旅日30年的社評作家蔣豐,遍曆日本各地,掌握翔實的一手資料,著有《日本的細節》《天使與魔鬼:日本教育面面觀》《風吹櫻花落塵泥——日本當代風俗志》《激盪千年:日本茶道史》等書籍,從細微之處對日本進行獨立觀察和深度解析。

作家所著圖書往往是在特定的階段里,對於日本某一切面進行展示,而國內唯一專門介紹日本文化、藝術的創意生活類叢書《知日》在國內創刊九年,持續性地進行內容輸出,致力於為中國年輕人深度報道記錄有關日本的文化、創意、藝術和旅行等,全方位主題式記載了日本社會文化的變遷,是早期實時性了解日本文化的線下渠道,專為兼具新知探索和思考力的華文年輕一代服務。

有趣的是,該品牌近期還坐收了一波「明星效應」的紅利,因《親愛的熱愛的》一劇大火的李現曾在微博分享《知日·這就是三島由紀夫》,粉絲紛紛去購買同款,而官博也回應稱近期該書銷售直線上升。

在線上,除了前文提及的影視、綜藝外,當下隨著自媒體的發展,了解日本文化的渠道增加,越來越多的「知日」派成為日本社會文化方面的KOL,以短視頻、圖文、直播等方式展現日本普通人文化和日常生活,創作視角不斷下沉,比如中日博主kei和marin、內藤君和西瓜醬,展現中日文化背景差異下的跨國家庭生活。

還有一類博主通過內容創作,打造了個人品牌,甚至能夠成為變現渠道,比如博主「桃子與司康」開設同名淘寶店鋪,售賣日本日化用品,並公布了個人微信,藉助在微博上個人影響力進行導流,並在微信進行社群組建,將粉絲集中進行聚合,還有「林萍在日本」已經運營多年,積累近500萬粉絲,最早通過《在日本呆久了容易養成的60個「壞習慣」》一文出圈,結合中日熱點一些時效性主題的內容,比如在《說好不哭》MV上線後,該博主便去打卡了MV中所出現的地點,在內容創作上極具新聞敏感,並擅長揣摩用戶觀看心理。這類自媒體更新頻率高,所涉及的內容主題生活化,為很多對日本感興趣的人打開了一扇可以客觀、真實了解的大門。

總的來說,因地緣因素、文化因素、傳播渠道等方式的綜合作用下,國人了解日本文化的渠道越來越多,在文娛產業影劇綜等文娛產品中出現,亦是符合當下社會潮流、迎合觀眾精神文化需求。這股看似強勁的和風到襲來之時,也僅僅只是兩國文化發展過程中交流、融合、進化的側影。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ALFY20BJleJMoPMUvI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