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遜位後,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攻城,要建立西清

2020-03-21     滿族文化網

多羅特·升允

升允,姓多羅特氏,字吉甫,號素庵,蒙古鑲黃旗人。辛亥革命發生的時候,他擁兵十萬,能征善戰,打算開闢一片天地,迎請隆裕太后和溥儀,打算類似耶律大石建立西遼那樣,建立西清。

升允就是電視劇《白鹿原》中提到的清軍統帥方升原型。

如果對比清朝地圖和現如今的地圖,你會發現甘肅省的變化異常的大。在清朝的時候,整個寧夏,以及青海東邊的西寧等一大片都歸甘肅省。當時的青海不包括現在的省會西寧,不過統管青海這個藩屬國的西寧辦事大臣,卻駐紮在當時屬於甘肅的西寧。相比較甘肅而已,陝西的變化倒是不大。而且清朝在治理上,設陝甘總督一職,總管陝西、甘肅和伊犁三省的軍民政務,乾隆之後陝甘總督常駐蘭州;同時設有陝西巡撫,駐西安。單從行政治理上看,西北三省陝西、甘肅(含寧夏、西寧)、新疆在清朝基本是一體管理的,以陝甘總督為首。

在清朝的八大總督中,直隸總督地位最高,乃「疆臣之首」,其餘則為兩江總督、兩湖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總督實際上是地方的封疆大使,屬正二品官員,級別較高,陝甘總督便是其中之一。陝甘總督同時也位列清朝九位最高級別的封疆大使之中,因其與一般的總督權力不同,陝甘總督除掌管政務軍務之外,還兼任巡撫職位,其權力之大可以想見。陝甘總督所掌控的疆域極為重要,地處西北,連接新疆和蜀地,乃戰略要地、邊塞防禦的最佳屏障,可見陝甘總督多羅特·升允實為朝中重臣。

在辛亥革命之前,西北另外特殊的一點在於當時的甘肅,是一個穆斯林聚居區。而這片穆斯林區域從元朝時,就開始了。清末的同治回亂一直到左宗棠任陝甘總督後,到1873年的時候才算基本平定。我們之前介紹董福祥甘軍時,就介紹過之後活躍的甘馬、寧馬、青馬都與董福祥的甘軍有著很深的淵源,而董福祥甘軍又是在左宗棠時期建立的。左宗棠平定回亂、收復新疆確實立下了不世之功,可是西北複雜的局勢絕非左宗棠能夠輕易扭轉的。西北地區長期的民族、宗教問題,等到遇上了辛亥革命以及之後的軍閥割據,就顯得更是複雜。甘馬、寧馬、青馬的崛起,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

也就是說,那時候的甘肅等西北穆斯林勢力比較大,漢族人口還不很多,所以升允設計的西清,完全可以建立,但未來發展,穆斯林文化會占據主導。並可以把新疆等納入一體。也許發展好的會,向西亞發展,類似西遼的發展脈絡。

前排左一為多羅特·升允

多羅特·升允一生傳奇,不僅戰功赫赫,在大清西部,還開始近代化建設,升允主政西北期間,建立了著名的陝西大學堂,陝西大學堂就是西北大學的前身。此外,升允積極鼓勵建設了玻璃廠、織布廠、製革廠等一系列近現代工業,奠定了西北工業體系的部分基礎。他此生的志向就是為大清皇朝盡忠打天下。

在清帝遜位後,多羅特·升允隱瞞了這消息,此時的他仍帶領著4000名八旗軍以勤王之名,在西安為大清皇帝攻城奪寨。多羅特·升允在西北主政四十餘年,對當地的地形極為熟悉,排兵布陣的能力更不在話下。加之當時革命軍內部出現矛盾,戰爭準備不足,在面對勢如破竹的清軍時節節敗退。


就在多羅特·升允以為能夠就此平定陝西之時,部隊突然得知清朝滅亡的消息,軍心不穩,無法再打仗。而此時的革命軍得到了北洋軍閥袁世凱的支援,猛烈反攻八旗軍,陝西再次被革命軍所占領。

升允是準備一路北上,愈戰愈勇,打算打到北京,迎來隆裕太后和溥儀,建立西清。得知此消息的多羅特升允痛心疾首,大罵袁世凱欺君犯上,陝西勤王之戰宣告失敗。


清帝退位詔書


一生立志為國而戰的多羅特·升允在清帝溥儀宣布退位後,仍四處奔走,力圖復辟清朝。曾孤身一人在寒冬之際前往庫倫意圖策動蒙古勤王,匡扶大清,在長達半年的路途中險些迷失在大漠之中,最後途遇商人才得以獲救。後來年近70歲的他也曾求助張勳,甚至到日本求助川島芳子的養父,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一生都在為大清王朝奔波勞碌的升允晚景淒涼,疾病纏身,無人照拂。最後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數日後,在天津日本租界裡病故,享年73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zZ-_nABnkjnB-0zjK4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