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聯名鞋款,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價格高?數量少?顏值夠?其實,這些幾乎全都是聯名鞋款的特性!
首先在網上搜尋了一下,最初符合當下「聯名」定義的應該是 Run DMC 與 adidas 的合作。但是也有國外的媒體認為,最早的聯名應該是專門為 Chuck Taylor 打造的 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聯名球鞋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出現。
而聯名球鞋最吸引大家的地方當然就是它們會有更加獨特的配色,經過特別設計的細節,甚至是全新的鞋型,同時它又可以讓兩個單位的粉絲們引起共鳴。聯名,總是會吸引很多 Sneakerhead 追逐!
聯名要更加「開放」?
要知道,大部分的聯名都是「有限制」的。這裡限制的意思是,一直以來都是兩個品牌來設計好一雙鞋,讓大家購買。也就是說,之前大家對於聯名的鞋子,就基本上只有「喜歡」和「不喜歡」兩個選項。(當然,大部分情況當然是:好喜歡,沖啊!)
而近年來,這種情況開始有點改變:聯名可以開始定製了。由 Patta 到 Heron Preston ,再到前兩個星期的 Levi's 。他們都與 Nike By You 打造了定製聯名企劃。這些聯名與之前的聯名最大的不同當然就是鞋頭們可以自己定製。而聯名定製化,似乎要成為新的熱門趨勢。
定製一雙屬於自己的聯名球鞋,這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裡都幾乎是不可能事件。要知道,本來在聯名的計劃里,可能運動品牌會給聯名的另一方設定很多條條框框,比如不能動 Logo 、不能換材質之類的。 而現在,以 Levi's x Nike By You 為例子,消費者們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材料,顏色,甚至不同樣式的 Logo 。從這個角度看的話,聯名正慢慢變得更加開放。
更有甚者,未上線的 CPFM x Nike By You 據聞將提供十萬種設計方案。看來,越來越多的聯名開始走向定製化。
為什麼聯名會走向定製化?
首先,聯名走向定製化的或許離不開球鞋定製本身的發展。在追求個性的當下,Sneakerhead 們並不滿足於市面上的球鞋配色,開始加入自己的定製。也有越來越多的定製師會與品牌方進行合作。
而很多朋友更是會將不同品牌的單品放置於鞋子之上,例如村上隆的小花、Off-White 的 Zip-Tie 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大家都想要更加個性的鞋子,所以就進行了一些「非官方」的聯名。而這些做法的火爆,或多或少地都會被品牌或者設計師們看到。
品牌們對於定製服務這一塊的越發開放也促使了聯名企劃更多地向定製領域靠攏。除了 Nike ,adidas 等品牌的定製服務更加多元化之外,最個性的 Vans 甚至提供了「傳圖定製」服務。也就是你真的可以做一雙有自己照片,或者有自己喜愛的圖案的鞋子。
品牌們對於定製服務的開放,讓聯名更加有機會參與到這個服務當中,也讓大家更有機會去感受聯名,從而提升整個聯名的可玩性。同時,品牌的開放,也讓定製聯名的趨勢更加明顯,或許之後我們會看到更加多這樣的玩法,而不是單純的只是推出一雙鞋。
聯名定製化會是最容易體現誠意的方法嗎?
現在很多的聯名,諸如 fragment design 、甚至 Off-White x Nike 都會遭到 Sneakerhead 的詬病:不夠誠意、圈錢!確實,某些聯名在剛剛推出的時候會給人驚艷的感覺,但是後來單純的換色、印 Logo 、卻真的會顯得誠意不足。
然而聯名的定製化卻能夠很巧妙地解決這個問題。一次聯名,可以讓大家有眾多的顏色選擇,甚至連材質都可以改變。試想一下,一雙 fragment design 的聯名,可以讓你隨意移動閃電 Logo ,是不是立刻變得有誠意多了?面對大家對於「誠意」要求以及審美的提高,或許聯名定製化是個新的方向。
其實,聯名定製化也僅僅是處於開始的階段,並且還是處於一個限時突襲的狀態,但卻也是一種新的玩法。聯名多了,其實無論運動品牌方還是設計師一方,都會尋找一個突破口,聯名定製化也就順理成章地出現。所以,各位朋友,我們一起期待一下,還會有哪些聯名會進入到這個定製化領域中吧!
你最期待哪些聯名可以進行定製?